用胰島素降血糖,關注注射細節才能避免副作用

外源性的胰島素是控制血糖的有力武器,但是,注射胰島素如果操作不當就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很多糖友也正是因為沒有注重操作時的細節,如果治病又添新麻煩,並由此對胰島素產生誤解,甚至因恐懼而牴觸。今天我們就來幫這些糖友們分析下原因,找找對策。


用胰島素降血糖,關注注射細節才能避免副作用

胰島素使用的第1道坎,也是最需要注意規避的是低血糖。較輕的低血糖表現會有頭暈、出汗、心慌、手抖、無力等,重症的低血糖會引起意識恍惚、精神反常、怪異行為,甚至出現昏迷。低血糖的發生主要與胰島素注射量過大有關,也可能是注射後沒有進餐或餐量太少引起,有時是運動量增加但沒有加餐導致。解決的辦法,首先是要學會識別低血糖表現,如果發生低血糖要馬上補充含糖飲料或食物,情況嚴重時則需要靜脈輸注葡萄糖。此外,要注意不可隨意加大胰島素用量,並保持生活規律及定時定量用餐。

用胰島素降血糖,關注注射細節才能避免副作用

用胰島素降血糖,關注注射細節才能避免副作用

用胰島素降血糖,關注注射細節才能避免副作用

使用胰島素要過的第4道坎是疼痛,正常情況下,注射胰島素應為無痛或僅有輕微痛,如果疼痛無法耐受,可考慮是不是針頭過長或針頭直徑過大,有時,注射時的情緒影響也會讓疼痛感加重,或者是針尖觸及肌肉或筋膜、皮膚捏得過緊等造成,此外,如果注射選擇了脂肪增生的部位,也會引起疼痛。對策是注意把從冰箱中取出的胰島素先恢復到室溫再注射,已經開封的胰島素或筆芯要在室溫下保存,保存期不超過1個月,注射時選用盡量較短、直徑更細的針頭,針頭儘量不重複使用,在穿刺時平滑進行,不要猛扎,也可以通過拆分劑量或提高濃度的辦法,減少單次注射量。如果經濟條件許可,可選擇無針注射器,其原理是通過高壓射流將藥液以霧狀形式注射到皮下組織。

用胰島素降血糖,關注注射細節才能避免副作用

使用胰島素的第5道坎是過敏,主要表現是注射部位出現瘙癢、紅斑、皮疹、皮下硬結等,出現胰島素過敏的情況並不多見,一般認為與劑型有關。動物胰島素與人胰島素存在結構差異,有可能引起過敏;基因重組人胰島素則與內源性胰島素的結構一致,雜質蛋白含量極低,極少引起過敏。出現過敏反應,可以先嚐試變換注射部位,如果不能解決就要考慮換用高純度的胰島素劑型。

用胰島素降血糖,關注注射細節才能避免副作用

使用胰島素的第6道坎是各種皮膚問題,包括出血、感染、淤青等,這主要是注射方法不當或是消毒不嚴帶來,改善注射操作多可解決。其他問題常見的有水腫、神經痛、視物模糊等,水腫的出現是由於糖尿病還沒控制,特別是用量偏大時,會表現為下肢凹陷水腫,是水鈉瀦留所致,注意飲食低鹽後多會在1到2周內消除,不需特別處理;胰島素性神經痛主要發生在肢端或胸腹壁,多與血糖降得過快有關,在血糖平穩後就會緩解;視物模糊多出現在應用胰島素之初,是血糖快速下降影響到晶狀體及玻璃體的滲透壓,晶體水分溢出導致的屈光度下降,一般會在2到4周恢復,降糖不過快就會防止此類情況發生。常見的坎兒都列在這裡啦,糖友們如果碰到其他意外情況,就及時和自己的醫生聯繫諮詢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