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創業可選的幾種方式

創業初期,創業者常常會感到勢單力孤,或在資金,或在管理、技術方面都有不足,因而合夥創業就成了一個重要的選擇。採用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匯聚各方資源,加速資本積累,縮短學習曲線,還可以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運作,得到單打獨鬥所不具備的好處。但相應的也會加大經營管理的難度,往往因合夥人之間經營理念分歧、利益分配不當,而使企業陷入危機。“愛多”的衰敗,就肇始於與合夥人的內部矛盾。因此,在採取合夥方式之前,創業者必須清楚,應當在什麼前提下合夥,以什麼方式合夥。從筆者多年來指導創業的經驗看,合夥創業有三個原則必須堅持,六種方式可供選擇。

合夥創業可選的幾種方式

合夥創業的三個原則

合夥重在合心。在“合夥”的概念裡,當然包括有合資與合作,但退最為重要的是合心。人家把錢放在一起,或“你出錢我出力”這樣的簡單組合,還只是一個鬆散結構,絕不牢靠。那麼,能夠把大家長久地聚為一體,有難不亂、有利不散的粘合劑是什麼,是共同的理念。這主要包括對事業發展目標的認同,對經營管理的原則相近、權利分配方式的認可。沒有這幾條,遲早會拆幫。

合夥創業可選的幾種方式

優化資源配置。合夥之後,一定要能夠發揮各方的優勢,彌補各自的劣勢,取得11>2的結果,而不能是小於2,更不能是負效果。從一些合夥創業的實踐看,優化的結構往往不是資本和資本的累加,也不是技術與技術的組合,而是資本和知本的聯姻。合夥人結構雷同,貌似不錯,實如近親結婚,並不是什麼優勢。

管理不能滯後。由於合夥,創業企業的關係趨於複雜,就不能像單一投資結構那種簡單化的經營管理,更多的氣力去管。因為多一個人合夥,就要多三分管理。“無力養育莫生子”,合夥之前,作為董事長或CEO(行政執行官),要特別考慮好,到底有沒有管理合夥人的能力,沒有這個能力,不如自己單幹。

創業的六種合夥方式

1、均等投資,均等管理,均等收益。創業者按一定數額均等投資,享受相當的管理權與收益權。這是一種最簡單最基本的方式。其管理難度為1。

合夥創業可選的幾種方式

2、均等投資,不均等管理,均等收益。創業者按一定數額均等投資,享受相當的收益權,但參與管理的程度有很大不同。其管理難度為2。

3、差異投資,差異管理,差異收益。創業者有不同數額的投資,享受對應收益權,不同程度上參與管理。其管理難度為3。

4、多方投資,職業經理人管理;按股權收益。創業者有相同或不同數額的投資,聘用職業經理人進行管理。創業者按出資比例獲得收益。其管理難度為2。

5、資本與知本結合,由職業經理人管理;按協議收益。創業者有相同或不同數額的投資,有不同性質的投資,聘用職業經理人進行管理;‘按出資比例獲得收益。其管理難度為3。

6、資本與知本結合,執行官管理;按協議收益。創業者有相同或不同數額的投資,不同性質的投資,聘用CEO進行管理;按出資比例獲得收益。CEO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總經理或總裁在CEO產生的條件下,董事會再對重大經營決策拍板,而是決定CEO的聘用和考評,確定以CEO為中心的管理層的薪酬制度。經營決策方面對CEO進行約束的責任由決策委員或獨立董事承擔。決策委員會與獨立董事的主體是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專家,不直接與企業收益發生經濟利益關係。其管理難度為3。

一般講,第六種方式是當前國際比較流行的一種方式。它將資本與知本的僱傭關係改變為契約關係,也避免了決策與管理分離造成的一些弊端。

以上方式,還可以組合演變成多種合夥方式。但一個企業採取哪一種方式好,是第六種嗎,也不一定。要看現實的條件,看合夥人的價值觀和能力,並不一定是越高級越好,而是要量體裁衣,越合身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