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白髮龜茲”總是會被觸動,這是一個忠魂守疆抗擊外敵的故事

每當讀到“白髮龜茲”的故事,筆者內心都會被深深的觸動。這是一個忠魂守疆的故事,也是抗擊外敵的故事。它背後代表著將領不屈、老兵不死的精神,象徵著無上的驕傲和榮光。

有人說,這是一個傷感的故事,但是,在筆者看來,它更多的是帶著悲壯色彩。曾經,捨我其誰遠征邊疆,到最後,英雄遲暮戰死異鄉。無數忠魂殺敵斬將、浴血奮戰,只為了國安民安,不悔忠心,這是一曲悲壯讚歌!在這個忠魂衛國的故事裡,領頭的將領叫郭昕。請記住這位將領,他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之父郭幼明,是郭子儀的同母弟。

看到“白髮龜茲”總是會被觸動,這是一個忠魂守疆抗擊外敵的故事

公元781年,長期與唐王朝失去聯繫的郭昕終於打聽到了消息,根據消息,他知道唐王朝依舊存在。於是,郭昕派出自己最為信得過的士兵,讓他們帶著自己的口信前往唐王朝,告訴皇帝:“他們這些人還存在,並沒有戰死和投降。”

據記載,郭昕曾這樣對前去的士兵交待:“兄弟們,你們這次的任務非常重要,此行的目的就是告訴朝廷和那些官員們,我們所有的將士們還活著,都在龜茲這裡,沒有戰死和退縮,更沒有投降。河西一直被我們守著,整個安西也在我們手上,沒有丟失。”

看到“白髮龜茲”總是會被觸動,這是一個忠魂守疆抗擊外敵的故事

郭昕說完這些,滄桑的臉龐禁不住激動喜悅。十幾年了,他和軍隊已經被困在此地十幾年了,更為糟糕的是,與朝廷的聯繫也從此斷了。此刻,突然有了朝廷的消息,郭昕如何不激動。這十幾年裡,他們身處條件艱苦的大漠塞外,不僅頑強的存活了下來,還屢次打退了吐蕃的進攻,牢牢將唐朝疆土控制在手裡。

由於孤立無援,將士們以及當地的人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依靠自己。沒有吃的糧食那就自己種,沒有用的錢幣那就自己鑄錢。這在當時,算是最為有效的自救辦法。在後來考古中,考古學家便在庫車、阿克蘇等地發現了許多唐代的“大曆元寶”。

這些錢幣便是當時安西軍民所鑄造的錢幣,可以說,它並非文物那麼簡單,背後更承載著安西軍民浴血殺敵、忠貞不屈的精神,同時也是那一段悲壯歷史最有力的見證。慢慢的,隨著後世有關唐朝西域的物品不斷被出土,曾經那段被黃沙埋藏的歷史,猶如昨日重現。那鏽蝕的刀劍、散落的白骨,無不向後世訴說著曾經發現的一切。

看到“白髮龜茲”總是會被觸動,這是一個忠魂守疆抗擊外敵的故事

再說那郭昕派出的士兵,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趕到了長安城。此刻的士兵衣衫襤褸形如乞丐,可見,一路上遭受了諸多磨難。繁華的長安城內,士兵們髒兮兮的穿著吸引了來往的行人注目打量。然而,這些人卻不知道,他們幾人便是守衛安西十幾年的唐朝士兵。

一路走來,一行幾十人的傳信隊伍此刻就剩下幾個人了,無數信使已經葬身沙漠。隨後,這些士兵不敢拖延絲毫,到達長安後立刻便將郭昕的囑咐彙報給了唐朝皇帝。這個時候整個唐朝不論是朝野還是民間,都被這則消息震動,他們此刻才明白,原來西域還有守軍,疆土還仍然屬於唐朝,並沒有被吐蕃吞併。

看到“白髮龜茲”總是會被觸動,這是一個忠魂守疆抗擊外敵的故事

唐朝歷屆皇帝從李隆基算起,到安西守軍全部陣亡,時間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皇帝也換了六任。唯獨西域老兵忠心如初,守了邊疆半輩子,直至戰死的那一刻,依舊無怨無悔,後世尊其為“鐵血郡王”。

重新回顧歷史,遠眺時間長河。你會發現,在那曾經的唐朝、那荒涼的西域深處,恰好是“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唐朝西域鐵血郡王》、《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