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各種殘忍折磨的犯人,為何不選擇自我了斷,有體面的死去

大家都知道,秦朝以前犯罪主要的刑罰是墨、劓、刖、宮、大辟五種方式,這就是上古五刑。到漢朝的時候,在刑罰上相對寬鬆了很多,廢除了肉刑,大都是流放和打板子。

古代被各種殘忍折磨的犯人,為何不選擇自我了斷,有體面的死去

可是在死刑這個問題上,每一個朝代都不會廢除,因為有些人總愛挑釁法律的尊嚴,所以罪大惡極之人必須以死刑才能殺一儆百,但是,對於一些想謀朝篡位和叛變的昏臣的時候,僅僅一死並不能讓統治者如願,於是在五代十國的時候,一種新的刑罰出現了,這就是凌遲。

這個刑罰大家都懂,就不在此多解釋了,在宋朝的時候,凌遲正式被列入法典,成為了死刑執行手段,這個刑罰的出現,對於一些想造反和給王朝帶來惡劣影響的人們給予了一定的震懾。像南宋初年起兵造反的史斌、明朝袁崇煥和清朝太平天國的石達開都遭受過此刑。

古代被各種殘忍折磨的犯人,為何不選擇自我了斷,有體面的死去

明朝大太監劉瑾就因為作惡多端,被判處凌遲,割了3000多刀,為了擔心刀數不夠,劊子手中途還喂他喝了些小米粥,保證不能讓他提前死去,既然這個刑罰這麼狠,為什麼古代被判處凌遲的人不提前自盡呢?

古代被各種殘忍折磨的犯人,為何不選擇自我了斷,有體面的死去

原因一:不怕死

比如太平天國的石達開,為了換取手下能夠活命,甘願自己進入清軍大營,據說後來被行刑的時候一生不帶吭的,真可謂是錚錚鐵骨,像這種硬漢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也就無所謂怎麼死了。

古代被各種殘忍折磨的犯人,為何不選擇自我了斷,有體面的死去

原因二:想提前自盡,難!

古代犯人大都唄木枷、腳鐐控制著,而且對於這種重犯,往往還有衙役時刻盯著,在行刑當天,犯人要被釘在木車上,以防止罪犯亂動彈。

古代被各種殘忍折磨的犯人,為何不選擇自我了斷,有體面的死去

有人說既然這些方法行不通,那咬舌自盡總可以吧,其實這更扯蛋,要知道咬舌自盡大都是小說和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橋段,原理就是舌根出血湧入肺中窒息,這種方法其實需要下很大勇氣,並且需要大量的技巧,效率最低的自殺方法。而且獄卒發現犯人自盡也會拼命去救犯人,古代規定,犯人在行刑前死亡,獄卒是要受到處罰的,所以,古代人們想在死前自盡,非常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