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图告诉你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还是为了大明的国际关系

1402年6月,朱棣的部队渡长江,夺镇江,逼南京,李景隆开门迎降,这时皇宫内突然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踪。【明朝疆域如图1】

简图告诉你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还是为了大明的国际关系

在这场名为“靖难之役”的帝位争夺战以后,朱棣如愿以偿,终于坐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然而生性多疑的他似乎意识到建文帝并没有葬身火海,而是在火灾的掩护之下逃之夭夭。

从此,两个人秘受明成祖朱棣之命,开启了终生找寻建文帝下落的秘密任务,一位是担任户科都给事中的胡濙,而另一位就是小时候就在朱棣身边长大的马三保。而这位马三保后来则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航海家和出类拔萃的外交家,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郑和【郑和生平大事记如图2】。

简图告诉你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还是为了大明的国际关系

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达爪哇岛,没想到爪哇岛正在发生内战,一场误会引发了“爪哇事件”,明朝170余兵官兵客死异国他乡,但郑和身负秘密使命,并没有大开杀戒,最后化干戈为玉帛,而这个秘密使命极有可能是在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1407年,为护送外国使者回国,郑和受永乐皇帝之命进行第二次远航,这次载有27000多人,历时两年回国。往后的五次下西洋无论从人数还是从规模来说与这次大体相当,基本每次出航人员接近三万【郑和生平大事记如图3】。

简图告诉你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还是为了大明的国际关系

按照朱棣的要求,贸易坚持“厚往薄来”的原则,以彰显大明帝国的国富民强,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另外受郑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远渡到南洋经商【郑和七下西洋如图4】。

简图告诉你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还是为了大明的国际关系

但就是这样紧锣密鼓的寻找多年,建文帝始终杳无音讯。突然有一天,胡濙那边似乎有了的消息,在夜会永乐帝之后,已玩了二十多年捉迷藏的叔侄俩随着胡濙的这次夜间拜谒成为了永恒的谜团。

一年之后,朱棣与这个天大的谜团一起长眠,但郑和的使命似乎并没有因此而终结。由于明朝与南洋诸国在外交上的关系愈发紧张,在明宣宗朱瞻基的命令下,已年过六旬的郑和又一次登上了宝船,开始了自己的第七次征程。这次去的最远,但郑和在归国途中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船上,这一年是宣德八年,即公元143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