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曾几何时,出趟国是难死英雄汉的大事,有钱也办不到签证,当然更主要的困难,还是没有钱。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盛,认可中国护照的国家越来越多;民众的钱包也在越来越鼓,负担得起出国费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出国党早就没有原来那么“高贵冷艳”了。

但出境游究竟是满意而归还是扫兴而回就很难讲了。背井离乡在外,生活上的各种不方便就会扑面而来。书到用时方恨少,被国外的经历坑得鼻青脸肿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叹一句“经师不到,学艺不高”。

从回国的一件小事说起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一旦出门在外,平时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很多鲜少出门的中国人来说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鄙夷老年旅行团的小辈,还是对不礼貌的孩子们颇有怨言的年长者,都没有差别。

说一个在神奇国度意大利遇到的神奇事儿。

意呆利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在意大利,英语并不算特别通行,所以能说一口流利意大利语的亚洲游客会得到所有人充满好奇的快速响应。不过这样的人不多,如果英语还不错,你总还能找到一些热心人帮你。如果还不会英语,那麻烦事就会尾随而来。

在罗马火车站买票时,我遇到了一对中国夫妇,看样子像是新婚蜜月。丈夫非常大男子主义,处处抢着在老婆面前表现自己的能耐。可惜他的能耐实在不济,在自动售票机的英语界面上纠缠许久也没有找到要买的票。

可能这个都没找到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其实售票机上有中文界面,只要稍微问一下旁边待命的工作人员(虽然我严重怀疑他喝了酒),应该就能发现。我见两人实在为难,正欲上前帮忙,只见一个吉普赛女人冲了上来,指手画脚地开始要帮他们买票。

她喊叫着让人半懂不懂的英语开始为“中国的朋友”购票。不过她的英语水平显然比那位丈夫高了一截,再加上浩大的声势,一下就把两人唬住了。

差不多就长这样

好像很能说的样子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半分钟后,她以高于票面价格20欧的价格把票卖给了这对夫妇。当我拦住吉普赛大姐想要帮他们要回差价的时候,两人早已飞也似的跑远了。

也许是觉得我一直看着他们,还觉得有些尴尬吧。

不过人在国外,被当地人坑还算情理之中,被中国人坑就更让人气不过了。

德国饮料空瓶可以以若干欧元的价格在超市回收,在外国游客密集的景点附近的超市都备有英文指示以防客人遗弃瓶子损失押金。不过如果事先不做好功课,到了当地又不识标牌,人们还是很容易忽略这个省钱小贴士的。就这个信息差,也能成为一些人牟利的工具。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一个跟团环游欧洲的老同学要在德国慕尼黑停留一天,恰好那阵子我也在慕尼黑,便与偷偷脱团的这位仁兄在餐馆见面。酒足饭饱,两人离开饭馆时我见他把瓶子随手认真地扔进了垃圾桶,大为不解,告诉他这是浪费了好几块人民币。这位仁兄这才大呼上当,把瓶子捡出来送给了我(多么感人的友谊)。

原来从国内带团过去的导游,在大巴车上吓唬游客不可随地扔瓶子,必须扔在他指定的垃圾袋里。而这个回收空瓶的政策不止德国有,奥地利、瑞典、芬兰各国都有。不知情的游客们不知在环欧之旅中为导游贡献了多少空瓶钱,而英语告示往往就在他们面前。有权益不知可以伸张,大概是出境游最大的悲哀。

心里默念

“不要遇到坏导游不要遇到坏导游”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对英语不敏感、不熟练,并且由此导致不知道怎么跟在地的人交流,是这种悲哀不断重现的根源。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境外遇到我这样愿意帮忙的同胞,更多情况下,不想被坑只能靠自己。

但靠自己也要有两把刷子还行,不少人真的出了国,常常陷入张口忘言的窘境。想必当这样的困扰发生时,他们会很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老子学那么多年英语是学狗身上了?

狗:关我什么事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英语怎么就学狗身上了?

中国的教育体制内是有英语的一席之地的。发达地区从幼儿园开始,其他地区从三年级开始,都会开启英语教学。英语一路在学生的中考、高考、四六级、专业考试、评职称、出国深造的过程中如影随形。把英语学到狗身上的人可过不了这些关。

但看起来,中国的英语教学基本只起到了扫盲的作用,对于学生日后工作能力、生活水平的帮助非常有限。而且越是不发达的地区,这个现象就越是突出。这已经明显不是你用功不用功的问题了,而是学习的目的和方式出现了偏差。

可以说是说出了真相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中国人学英语都是在为了考试服务。从教到学,没有人真正关心你学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能用,这些“知识”唯一的价值,就回答考卷上的一道道选择题。至于这门语言是不是鲜活、可用,一点也不重要。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位工学学术素养颇高的教授在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学英语经历的时候,非常感叹于那时候英语教学和考试的功利性:“当时我们学英语就是为了国家工业化服务,对着老师发下来的工业词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背。等学到最后,我们能把一个沉淀池的所有零件都用英文写下来,但是你叫我去国外问怎么上厕所,我是问不出来的。”

肯定不是WC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这种英语,其实就是注定会失去实用价值的英语。它不为生活而生,也就没有足够丰富的应用场景。一旦学生失去了老师逼迫的外力,很快就会忘记这些无聊的语汇,原来花的精力也就白花了。

在特殊的年代,出现这样的英语教学导向还算可以理解,毕竟那时候的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外国。而且这位老教授,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地位,手下的研究生不知有多乐意为他做翻译官。

能吃饱饭就不容易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可是一直到了今天,考试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仍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语言是不是鲜活可用仍然不是老师和学生考虑的首要重点。在我们的英语课本上,有大段大段的历史故事、新闻简报、名家散文,却很少有能解决学生实际需求的、贴近生活的内容。

学习英语对于大多人来说,还是一件非常书面、极不实用的奢侈品。我们不是教育专家,我们不知道怎么把课本上冷冰冰的书面材料转换成能够用在生活中的实用素材。

在中间脑补一个English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这就是为什么在英语教育已经普及这么多年的情况下,在中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仍然是一个稀缺技能。学生感慨英语好的同学更得教授赏识,白领感叹英语好的同事上升更快,导游哀叹英语好的游客不容易糊弄。

你一定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甚至发出过这样的感叹。

你肯定也想像列宁同志一样问一句:“怎么办?”

怎么办?

中国人出趟国为什么这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