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协作22年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合作拓展。要继续发挥互派干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

闽宁两省区积极行动,着眼贫困地区所需,深入推进人才交流合作,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干部、教师、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闽宁教育协作:

融入先进理念推动教育改革

2017年9月以前,同心第五中学的那架钢琴只是摆设。当年9月14日,来自福建泉州永春县崇贤中学的音乐教师刘炜煜,在钢琴上十指如飞,流水般欢快的乐曲顺着琴键流淌出来。

“音乐老师来啦!”孩子们奔走相告。一直以来,该校没有专职音乐老师,音乐课由其他老师“客串”。

刘炜煜提出一个大胆想法——组建音乐团。孩子们涌进“招生现场”,很快,一个由60名成员参与的音乐团成立了。

“不求你们唱多好,首先讲纪律、讲合作!”刘炜煜立了规矩,一点点地教孩子们发音、分声部、练和声……几个月下来,合唱团雏形初现,有模有样。期末学校汇演,刘炜煜伴奏,合唱团献唱了一曲满怀激情的《长征组歌》,惊艳全场,引来掌声如潮。

刘炜煜是第19批福建援宁支教队成员、同心第五中学第4批援宁支教成员。“之前我发愁支教结束后学生们怎么办,现在不担心了——其他支教老师会接手我的工作。”刘炜煜眼中闪着泪光。

“支教老师来了,学校有了歌声,校园氛围焕然一新,影响、带动了学校其他老师积极主动地把先进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同心第五中学副校长马芳说。

闽宁教育协作有效构建了良好的对口协作机制,有力支持了宁南山区的教育发展,显著提升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您是来支教的福建老师吧?”在永宁县闽宁镇,卖菜摊主遇到杨明等福建口音的人,会主动便宜一些。杨明是第19批福建援宁教师,但他不是第一次来宁夏支教,他说:“有同事刚来时,因为干燥而喝水过量导致脸部浮肿,但没有一人有怨言。”

福建支教教师爱心支教、诚心帮教、真心助教,用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支教教师积极担任闽宁教育协作的“义务宣传员”,大力宣传宁夏教育发展的成就和急需解决的困难,掀起了支援宁夏、捐资助学的热潮。

2017年,闽宁两省区教育、扶贫部门联合印发了《闽宁职业教育协作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福建省10所高等职业学校、18所中等职业学校与宁夏28所高职、中职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2016至2017学年,福建省共选派3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来宁支教,宁夏分两期选派40名中小学校长赴闽挂职锻炼,福建为宁夏培训中小学教师600名,在加强受援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资助贫困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当地政府、学校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闽宁医疗协作:

提升医疗水平减轻患者负担

苏兴奋立即安排手术,开骨瓣、清除血肿……终于,病人转危为安。几小时后,病人从麻醉中醒来,言语清晰、四肢活动良好,家属激动地拉着苏兴奋的手,再三表示感谢。此时天已蒙蒙亮,苏兴奋虽然疲惫,更多的是欣慰。

闽宁科技协作:

注入科技活力带动农民致富

近两年,福建省农科院、宁夏农科院、固原市政府三方按照签订的框架协定,在引进人才、带动成果、培训技术人员等方面深度合作,在固原推广食用菌,农户收入显著提高。

适合大面积栽培的竹荪是一种名贵山珍,不适宜南方夏季栽培,而固原5月到9月的天气非常适合竹荪的“反季节”生长,用玉米芯、玉米杆及牛羊粪便等农业固体废弃物发酵后形成的有机肥料栽培,不但可实现废物利用、打造循环农业,竹荪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使种植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种植一亩玉米纯收入700多元,而种植一亩竹荪能挣4000多元!”原州区建档立卡户杨海军笑着说。

科技元素的不断注入,弥补了观念与技术的短板,将农民纳入生产体系,吸引贫困户到家门口的企业挣工资。在福建科技人员帮助下,原州区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大球盖菇、玉木耳等食用菌,福建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将菌包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出菇”,企业批量生产、精深加工成产品销售,采摘、观赏、体验等一系列经济增长点迸发活力,一条龙式生产销售链条带动扶贫协作形成新动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西部地区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东部地区要舍得拿出真技术支持西部地区”的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闽宁两省区加大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力度,组织开展了“福建院士专家宁夏行”等多项活动,签订水稻抗稻瘟病育种、食用菌研究等多项合作协议。院士专家深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合作交流,举办学术交流,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宁夏农林科学院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签订科技合作多个协议,涉及果树、瓜菜、食用菌、马铃薯、植物保护、畜禽养殖等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