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縣張塢鎮:“小”葫蘆結出“大”事業

5月29日,宜陽縣張塢鎮元過村的金色麥田中,有一大片葫蘆田綠生生的,格外顯眼。

宜陽縣張塢鎮:“小”葫蘆結出“大”事業

村民口中的“葫蘆娃”,是村裡的車航航、車高航兄弟倆和他們的6個小夥伴,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2014年,他們開始試種文玩葫蘆,現在已經發展到80畝。哥幾個被當地人稱為“返鄉創業‘葫蘆娃’”。

宜陽縣張塢鎮:“小”葫蘆結出“大”事業

說起種葫蘆,車高航可算是“門裡出身”。在他的記憶裡,小時候家裡房前屋後的架子上種滿了葫蘆。眼瞅著一個個小葫蘆在綠葉間探頭探腦,車高航覺得新奇而有趣,慢慢也愛上了琢磨葫蘆。

2014年,車高航在網上了解到葫蘆能加工成藝術品。他和務工返鄉的哥哥車航航一合計,倆人決定種葫蘆,還“得來點不一樣的”。他們從網上買來種子,在自家地裡開闢出1畝試驗田,專門試種文玩葫蘆。

宜陽縣張塢鎮:“小”葫蘆結出“大”事業

靠買書看、上網查,二人硬是成了“葫蘆專家”,種出來的文玩葫蘆一年比一年品相好,價錢也節節高升。1畝試驗田遠遠不能滿足兄弟倆日益增長的“胃口”,他們開始通過租地來擴大種植面積。隨著葫蘆田不斷擴大,兄弟倆卻發起了愁,人手不夠可咋辦?

宜陽縣張塢鎮:“小”葫蘆結出“大”事業

今年年初,二人開始在自己的“朋友圈”裡搜尋“外援”。趙亦凡第一個加入“葫蘆娃”創業團隊。他是兄弟倆的好朋友,一直在外打零工。加入團隊後,憑藉自己的好口才和靈活的頭腦專門負責微店日常運營與銷售。後來,隨著馬航航、宋藍星、劉瓊陽、宋靜波、楊露奇等小夥伴的陸續加入,“葫蘆娃”創業團隊日漸成型。團隊裡有人負責種植,有人跑銷售,有人專管售後,8個年輕人把種植基地和微店運營得風生水起。

宜陽縣張塢鎮:“小”葫蘆結出“大”事業

車航航介紹,每茬葫蘆還沒熟,就有經銷商找上門來。小葫蘆只有幾釐米高,大的高達兩米多,便宜的1元錢,貴的上萬元。車高航買了打皮機,把葫蘆表面薄皮打掉,曬乾,簡單加工以後就成了“藝術品”。有的經銷商等不及,乾脆直接在地頭“搶”青皮葫蘆。鄉親們都說,這葫蘆田裡結的不是葫蘆,是“金疙瘩”哩。

經過多年種植和網絡銷售渠道拓展,葫蘆田管理、運營、銷售模式日漸成熟,每畝收益達1萬元。今年,他們又成立了合作社。作為創業主心骨,兄弟倆在合作社採取社員分紅措施激勵大夥兒,“如今,俺們團隊里人人鉚足了勁兒,力爭今年創收超百萬。”車高航笑著說。 (宋會傑 張珂/文 田義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