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中日的武器裝備差距

人類進入多兵種協同的立體戰爭後,武器的對抗,便成為複雜的系統對抗。發達國家軍隊裝備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系統配套、標準化強。

抗戰時,中日的武器裝備差距

三八大蓋步槍

南京政府於1928年北伐結束時宣稱“完成統一”,實際上國內仍處於軍閥割據狀態,財源多被地方軍閥截收。1936年南京政府年財政收入約3.5億美元,日本政府年財政收入約15億美元,此外,日本利用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輕易佔領中國經濟發達的東北地區,“滿洲國”的年財政收入約4億美元,也歸日本支配。因此在全國抗戰之初,日本對華有四倍以上的財力優勢。當時中國雖大卻雜亂無章,日本雖小卻有序,中國像一盤散沙對付一個組織嚴密的蜂團。

抗戰期間,中日雙方主要是陸軍交戰,空軍只起輔助作用。

日本對華作戰的單兵裝備主要是6.5毫米口徑的“三八大蓋”式步槍,其具有精度好、射程遠、槍身長,利於白刃格鬥等優點,卻有口徑小殺傷力差的弱點。太原兵工廠曾一度仿製該槍,部隊拿到後都反應其殺傷力小而不喜歡。

抗戰時,中日的武器裝備差距

德式k98毛瑟步槍

中國軍界大都看中德國毛瑟槍的改進型,7.9毫米口徑,中德式“漢陽造”。1935年以德式k98毛瑟步槍為藍本,在國內仿製為“中正式”步槍,俗稱“七九”槍。

“七九”槍的傷口,進去的眼兒小,出來能帶出一塊肉。6.5毫米的“三八大蓋”進去多大眼,出來多大眼。當時有人戲稱,“三八槍打中了,養幾天傷,繼續抗日。”

日軍1939年開始生產7.7毫米口徑的九九式步槍,但生產能力有限,只優先裝備關東軍。

日軍所用的輕機槍,主要是“歪把子”九六式,該類槍供彈不暢,6.5毫米口徑子彈殺傷力不足,性能均不如中國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通用德式7.9毫米子彈)。日軍1939年研製出7.7毫米口徑的“九九”式輕機槍,也因生產能力不足,未大量裝備部隊。戰時日軍的重機槍“九二”式,使用7.7毫米口徑子彈,耐寒性好,缺點是靠彈板供彈,操作不便,且易卡殼。當時中國軍隊的重機槍,多屬馬克沁式,除需水冷外,可靠性優於“九二”式。

抗戰時,中日的武器裝備差距

馬克沁機槍

侵華戰場的日軍沒有裝備衝鋒槍,是拘泥於日俄戰爭的經驗,感到衝鋒槍耗彈多且精差,又不符合日本武士最後以剌刀決勝的觀念。抗戰初期,中國購買了少量德、美多種型號的衝鋒槍。後期大量裝備了,美式湯姆斯,英式司登衝鋒槍。進戰時,火力密度要佔優勢,尤其在遠征印緬叢林戰中,雙方的士兵在草叢和密林中相遇,往往在幾十米內才能發現對手,此時手持衝鋒槍以“彈雨”傾瀉過去,就會大佔便宜。

抗戰初期,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有支援火炮24門“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門75毫米加農炮和24門“三八”式70毫米步兵炮。中國軍隊多以75毫米口徑山炮居多,少量配備82毫米炮,不過日軍配備了50毫米口徑“八九”式擲彈筒l一箇中隊有六具),具備一定近戰火力優勢。抗戰後期國軍大量裝備了美製60毫米迫擊炮,性能和威力才明顯優於“八九”式擲彈筒。

抗戰時,中日的武器裝備差距

日本零式戰鬥機

在航空兵方面,抗戰初期中日雙方飛機質量相差不大,日方卻佔有數量的優勢,中方主要裝備,美製霍克三戰鬥機,隨後主要補充蘇制伊一15和伊一16,日軍主要戰鬥機為中島九七,川崎九一,三菱九六,雙方戰機性能基本相當。

1937年夏,中國空軍僅有作戰飛機314架,飛行員700名。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卻有作戰飛機2100架,飛行員近1萬名,加之其飛機多為國內生產,年產可達數千架。中方開戰一個月後,人機損耗無法彌補,制空權完全落入日軍手中,此後兩年間,蘇聯以“志願航空隊”的名義,派來2000名飛行員並援華1200架飛機,卻因數量上不如日軍,未奪回制空權。1940年,日軍裝備當時世界上性能最佳的零式戰鬥機後,質量壓倒了伊一15和伊一16。1941年末,美國對華提供性能和零式相當的P一40戰鬥機。1944年以後,中美空軍又裝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活塞式戰鬥機P一51“野馬”式,在華日軍航空兵的川崎式、零式戰鬥機已不是對手,大陸戰場上空便很少見日本飛機的蹤影。

抗戰時,中日的武器裝備差距

P-51野馬式戰鬥機

抗戰期間,日軍的槍械性能雖不佔優勢,卻因實現了標準化、系列化,而便於組織火力,且易於保障彈藥供應。

中國在武器方面表現為自制力差,外購也混亂無序僅槍支便來自十幾個國家,這種裝備混亂,對後勤保障是一種災難,常出現件不配槍,彈不對膛等現象。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戰之初,中國的火力還能部分壓制日軍,然而與蔣介石政權關係密切的希特勒卻因顧慮盟友日本的抗議,在彈藥供應方面故意拖延。國民黨中央軍作站一兩個月後,便感到彈藥不足,裝備型號的雜亂也給組織火力造成困難。雙方交戰時間一長,日方便能靠較好的武器配系和彈藥供應充足,在火力上明顯佔優勢。

淞滬抗戰有人總結:交戰第一個月,中國四個德械師可以抵擋日軍的一個師團,到第三個月,六個德械師也抵擋不住日軍一個師團。

歡迎在評論區評論,圖片來自網絡,請關注與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