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美國:對美國收取100多種商品關稅。貿易戰進入火熱階段。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夥伴,只有利益的對手。

反擊美國:對美國收取100多種商品關稅。貿易戰進入火熱階段。

美國是一個強權國家,想著向各個國家撈錢,借錢。因此,為保住美國國民的收入,特朗普開始想要恢復美國製造,恢復美國經濟活力。去年中國向美國出口了5000多億美元的貨物,美國向中國出口了1300多億美元的貨物,兩者雖然從數字上來看差了3倍,但是你把美國人口基數跟中國人口基數對照,其實也是差不多的。

上個世紀,美國大力發展工業,悶聲發大財,再通過一戰二戰,順利當上世界老大。對比的話,中國是貧窮的,也是努力的,向著一個經濟與軍事強國進發。但是你想要變強,肯定會有人來阻擋你,敵人永遠是敵人,想方設法搞垮你。那麼中國這些年的做法同樣是:悶聲發大財!無論對於進出口商品,還是國內社會發展,都追求絕對的安穩。外部危害來臨時,總會有相應的對策解決,比如這次的美國貿易之戰,美國抵制華為,就因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以前是軍隊出身,完全是不講理的。那麼中國此次對美國的近百種商品收取商品關稅,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不乏美國網友評論說,沃爾瑪的商品又要漲價了,中國國內的產品又要漲價了,買單的人永遠是中國人等等。其實並不能這麼看,進口產品並一定有人買,少有人會去買。中國內部產品的內銷永遠是充足的,不存在資源短缺。遭殃的是美國出口的商家,收取關稅代表著他們的利益下降,利益下降之後的一連串蝴蝶效應自然連帶著工人階級,一整個產業鏈的利益。

反擊美國:對美國收取100多種商品關稅。貿易戰進入火熱階段。

從這些年的海關數據來看,每年進口都在增長,中國本地的很多工廠遷移至東南亞,甚至西印度等地區,出去的都是一些低端製造業手工廠,將來都會被替代。中國近幾年的勞動力資源優勢也已經不復存在,勞動力成本的提高,要麼遷移,要麼機器替代,都將在所難免。

悉數多個國家制造業,除了中國是美國工廠最適合的選擇之外,還有印尼。除了印尼,其他國家都很不穩定,不適合進行規模化生產,特別是科技和電子產品的大規模生產。菲律賓可能也會加入,泰國可能也會,但由於菲律賓的腐敗問題、排外的法律,以及完全沒有受過培訓的勞動力,菲律賓不太可能取得任何重大成就。雖然這些工作崗位不會流向美國,但很可能會流向對更願意跟美國公平貿易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