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就在前不久,大家彷彿一夜之間陷入回憶,朋友圈各種十八歲的照片持續刷屏。如果非要把人生分階段的話,那就是十八歲。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我們總說我們一無所有,但至少還擁有過一塌糊塗的青春回憶。寄託情懷也好,販賣流量也罷,打著青春牌的電影多少是會讓人有看的慾望。

《lady bird》就是一部很應景的電影,沒有墮胎,沒有車禍,沒有絕症......沒有那麼多的聲嘶力竭,電影故事設定在2002年的加利佛尼亞州,講述了叛逆高中生伯德小姐與她母親之間的關係,以及面臨的青春、愛情、友誼等方面的故事。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最終這部電影獲得美國電影學會2017年十佳影片,豆瓣評分8.4分,超過80%的人給出了4星或5星的好評,好於94%的喜劇片,更厲害的是爛番茄,連續196個好評,創下歷史第一。

故事情節很老套,報考大學、好朋友之間決裂又和好,失戀,初嘗禁果......青春期橫衝直撞的掙扎,與周遭世界銅牆鐵壁的衝撞,都是看過太多遍的梗,劇情熟悉又瑣碎,但它正中青春片的精髓——自我抗拒和自我認可。

就像“爛番茄”下的評價: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一個發自內心的故事,它完美抓住了從青春期到成年的苦樂參半的轉變。”

就拿伯德小姐的愛情線來說。兩段愛情,全部失敗。第一個理想男友,有錢又溫柔的丹尼,兩人第一次單獨約會,丹尼溫柔的和伯德小姐聊天,就算在伯德小姐的主動出擊下,也絲毫沒有侵犯她的想法。伯德小姐一臉幸福的以為自己找到了真愛,一次偶然才發現,原來丹尼所謂的“我在那方面很尊重你”的真正原因是,他是個gay。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第二個男友,小帥哥凱爾,叛逆早熟,對待感情隨便,而且是個情場老手。抽菸、彈吉他、組樂隊、喜歡遠離人群,整天抱著一本書,是那種典型的憂鬱壞男孩,伯德小姐本著尋找真愛的想法獻出自己的第一次,對方的所作所為卻讓她看不到希望,凱爾是那種典型的愛情人渣。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單單伯德小姐愛情線這一條,就足以打動很多少女,哪個姑娘年輕時候沒愛上過幾個人渣。

即使那樣的愛情讓人覺得幼稚又可笑,但是快樂是真的,傷心也不假。只不過那些刻在牆壁角落裡的名字,隨著離開也就一併抹去了。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我愛過你,再見。利落乾脆。

比對愛情的表達更加成功的是母女關係的刻畫。母親毒舌、暴躁,對伯德小姐的評判是,“你考不上”,“你不行”,“你會進監獄”,搞到她“飲食失調”,伯德小姐對母親這一點恨之入骨。她和母親的戰爭,毫無預警,隨時爆發,一瞬間,烏雲蔽日,戰火紛飛,但一轉眼,就能讓兩人偃旗息鼓,話題轉移到一件裙子上來。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年輕的我們,也曾以為自己就是全世界,向來不願意為了一句話一個字落下風。而只有當我們經歷了挫折,遭遇了困難,又會像雛鳥一頭扎進父母的懷抱,來汲取溫暖。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在更衣室,出現瞭如下的對話:

“媽媽,我有時只是希望你能喜歡我。”

“親愛的,我當然愛你。”

“不,我是問你,你喜歡我嗎?”

“我只是希望你能夠成為最好的那個你”

“可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伯德小姐》劇本長達350頁,如果全部拍成電影,片長將長達六小時左右。劇本原名就是《母親與女兒》。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18歲生日那天,伯德小姐去便利店買了一包駱駝煙,一張彩票,一本成人雜誌。站在家鄉薩克拉門託的陽光下,抽了煙,看了雜誌,然後,收到了她的入學通知單。

我不喜歡那些Happy ending的青春電影,我不喜歡那些以愛情為主的青春電影,我想要的,就是《伯德小姐》這樣,能夠喚起我們的共鳴。

她衝動、虛榮、攀比、做事不計後果,但是,她就是當初那個真實的我。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少年時,我們很容易就原諒了自身的不足,而對環境的不足,提出更為苛刻的指責。我們以為出走,就可以遠離這一切。影片最後,她也真的飛到了紐約。這時候,影像藝術的魅力開始體現出來,在紐約,這個851萬人口,GDP9007億美元的大城市後,伯德小姐的身邊一直是空曠的。

伯德小姐:喪並且討厭,但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媽,當我拿到駕照後,當我終於在路上開車的時候,我發現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薩克拉門託是那麼美的地方。似乎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彎道,都是那麼的美麗。”

也許你曾經極力遠離的,是你一輩子都如影隨形的,也是一生在尋找的,是蜷居於母體時的安全感。我總覺得,每個努力向上的人都是孤膽英雄。完善自身的過程從來都是艱難而痛苦的,但這種蛻變的痛苦會讓我們徹底感受到自己真實地活著。

十八歲的時候,我們想成為任何人,除了自己。十八歲以後,我們卻只想成為自己,伯德小姐一點也不伯德,卻是每一個普通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