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拍照的镜头感?

灵安

所谓镜头感,是从影视和舞台表演中延伸过来的一个词,原意是指演员拍摄的职业意识,是在镜头前进行表演创作的自我感觉的元素。镜头感是电影演员不融入技巧的职业感觉,虽然不是表演中的必要元素,却是电影演员必不可少的职业意识。

延伸到摄影行业,镜头感主要是指被摄人的镜头表现力。我们拍照时经常会发现,有些人长得其实不算漂亮但特别上像,一拍就能拍得美美的。而有些人看着挺漂亮但拍出来并不怎么吸引人。这是因为,被摄人、镜头、观者的距离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空间概念,但这个空间却受到了摄影镜头取景框的限制。因此作为被摄人,应该适当放大自己的特色(包括五官、表情、神态、肢体、整体造型等),要比真实的状态更为夸张一些,要生动。这些形态应带有艺术美感,具有一些艺术表现力,能够将被摄者的心理活动“外化”并传递给观者。严格讲,这个要求还是挺高的,如果真的想做到这一点,可以系统地看一些表演类书籍,参加一些模特的培训班等课程。


无花无花

摄影师为你剖析何为镜头感,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愉快的拍摄。将近四千字的大型攻略。如果你没有耐心的话,可以直接看这个总结:

1、镜头感好比一个圆球体。焦段越小,视角越大,曲面越大。焦距越大,视角越窄,曲面越平。

2、小于50mm镜头都有明显的畸变。焦段越小,畸变越大,拍摄时候越需要注意。

3、大于50mm开始进入刀锐奶化范围,焦段越大,背景化的越开。相同构图的拍摄,200 2.0的虚化一定大于85 1.2,即便85拥有1.2光圈。

4、同焦段的不同款镜头在镜头感上并无本质区别,但画质、色彩肯定不一样。

5、镜头感的培养,没有捷径,唯有多拍。而镜头感熟练度的终点是盲拍。

以下是正文:

很多摄影师喜欢说多拍照,培养镜头感。可是所谓的镜头感到底是什么,好想很抽象,玄学一般。大家都知道有镜头感这个东西,可是镜头感到底长什么样?看不见摸不着。笔者作为管理学硕士,最喜欢理论结合实践,认为即便是摄影这种主观的艺术,其实也存在客观的一面。所以镜头感这东西,不是玄学,他可以意会,也能言传,且听我慢慢道来。

何为镜头感?就是不同镜头之间的视觉差异。除去色彩、分辨率、色散、通光量、焦外二线性、口径蚀这些专业性的成像质量差异之外(这些不懂也没关系,并不影响摄影创作。非专业器材党,根本看不出这其中的差异。),最重要的是透视感的差异。所以本文的重点在于为你分析何为透视感,不同焦段之间都有什么差异。这个特别重要,直接影响你的拍摄手法。

那么何为透视感,学美术的都知道近大远小的基本原理。所以透视感,第一奥义,就是近大远小。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是很多人其实并不明白真正的含义。举个例子,在你面前的柜子明明是四四方方的一个平面,为何拍出来却是上头小,下头大呢?甚至连线条也不是直的呢?

相机和眼睛不同,相机是单眼成像,而眼睛是双眼成像,外加人脑视觉纠正。所以眼睛看到处于一个平面方方正正的柜子,但是相机里看到的却是圆桶梯形。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看到柜子之间相机的距离,中部偏下的绿色圆弧最近,底部红色圆弧处次之,最远的就是顶上蓝色圆弧了。近大远小,所以你得到的成像必然是这样。

这就是著名的桶形畸变。这也是为什么照片拍出来的人脸总比实际要大的根本原因,有科学根据的。所以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脸小的人比较上镜。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看起来一般的人,一到镜头面前就容光焕发。而很多本人很美,一到镜头面前就变丑的原因之一。不过聪明的科学家们,早就考虑到这问题。所以就有了镜头校正这个东西。

图示采用SONY A7R2+FE24 70 2.8GM的24端拍摄,用Lightroom软件镜头校正对比图。为了更直观的看到明镜头校正的效果,我100%放大了局部,并在书柜边缘画了一条黄色直线。

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看到镜头校正,基本解决了桶形畸变这个问题,把弯的线条拉直了。但是依然没能解决近大远小的透视问题,方方正正的柜子,依然是个梯形。怎么办呢?很简单,站远一点,越远透视越正,因为半径越大,圆弧的弧面就越平。

所以理论上当你站在无穷远时,这个圆弧接近一条直线。就能拍出方方正正的柜子。可是站那远,我估计就算拍到柜子,在画面里面也只是一个小小点。这样的方正的柜子又有何意义?

所以这里再引入一个概念,就是焦段。焦段的数值越大,能够拍的越远。把远处的景物拍到眼前。所以你用24焦段,拍摄全身人像和用85焦段拍摄出来全身人像拍摄位置距离是完全不同的,拍摄出来的透视感也完全不同,依然还是因为近大远小。

不同焦段之间可视角度完全不同,以85定焦为例,垂直可视角度一般在16°左右。24焦段垂直可视角度则高达53°。而透视感的奥秘就在这里了,不同焦段可视角度不同,拍摄距离不同,所得到的画面完全不同。而这就是所谓的镜头感。如果这篇文章到此结束,你一定认为镜头感依然还是玄学。如果我再列出一大堆公式,给你计算不同镜头的透视成像,你肯定也看不下去。(其实公式我也不会。)但是这其中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简单的来说,就是。焦段越小,凑得越近,畸变越大。焦段越大,站着越远,畸变越小。 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是不是超广角这类畸变大的镜头就不能用呢?也不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移轴镜头,他可以通过移动镜组来抵消镜头畸变,特别适合拍建筑,室内空间这种需要方方正正,真实还原空间感的拍摄需求。此外,善于利用超广角的畸变,也可以带来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而这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比如你可以利用畸变拍个大长腿。

SONYILCE-7+FE 16-35mm F4 ZA OSS 1/200s F7.1 ISO100 16.0 mm

16端超广角视角下,巧用畸变拍摄的大长腿欧巴,我好心虚啊。这是桶形畸变的另一个特征,中心部分畸变小,边缘畸变拉伸严重。所以拍摄超广人像时,如果把人物放在画面中心附近位置,就可以拉出非常夸张的大长腿。但是缺点就是脚也变得非常大。怎么办呢?很简单,遮住他。

SONYILCE-7RM2+ FE 16-35mm F4 ZA OSS 1/60s F6.3 ISO320 16.0 mm

同样是运用超广角拉长了模特的大长腿,但是又用裙子遮住了畸变过度的脚。完美。 所以通常来说,用超广角拍摄人像时,脸部尽量靠近中心区域,人物画面占比尽量小。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因为很多时候不按常规出牌,也一样能得到非常特别的效果。比如这样。

CanonEOS 5D Mark II + EF16-35mm f/2.8L II USM 1/40s F6.3 ISO100 16.0 mm

16端贴身拍摄的近大远小透视感,大头娃娃的即视感。而这些都是超广角镜头下透视感,夸张的变形,并且吸入大量的画面进入镜头。拍摄你可以把手里镜头想象成成一个水平开口约为108度,垂直开口63度的类是矩形的扇形曲面。正对着镜头部分的畸变最小。边缘部分画质变形最严重。通过不断拍摄,来培养这份空间感,镜头感,才能最终驾驭他。

随着焦段数值越大,视角越窄,拍摄距离也更远。当到放大24焦段时,算是一个将畸变控制的比较好的广角端。又一常用的焦段,缺少16端那种夸张的视角,但是又能吸纳足够多的画面。

ILCE-7RM2+FE24-70mm F2.8 GM 1/320s F8 ISO160 24.0 mm

ILCE-7RM2+FE24-70mm F2.8 GM 1/25s F2.8 ISO2500 24.0 mm

相对16焦段,24焦段的画面更平一点,更窄一点。初学者也许很难察觉两者画面的细微差别,可是当你深入使用之后,你会发现哪怕试着毫厘之差,带来的视觉体验也完全不同。如果说16端为了让畸变更容易接收,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中的占比尽量小一些的话,那么到了24端,即便是人物画面占比非常饱和的全身照,其畸变程度也还能接收。或者说16端是为了超广风景和环境人像而生,那么24端的镜头感除了用来拍摄视觉相对工整一点的透视感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让你在狭小的空间拍摄也游刃有余。 人文视角,35定焦。传说中最接近人眼视觉的焦段,其实这里的接近,大概是指人眼看到的距离和大小接近。并不是指透视感和人眼接近,人眼可没有35定焦那么严重的畸变。原因很简单,人眼是双眼成像,大脑自带镜头校正功能。所以人眼看到的画面,几乎是0畸变。但是相机不同,单眼成像,理论上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0畸变。

CanonEOS 5D Mark II+ Sigma35 1.4 ART 1/100s F2.5 ISO400

但35定焦的拍摄距离是和人眼看到的距离比较接近的,所以如果你想培养一只镜头的透视感,在没拿起想之前就知道站在什么合适的位置可以得到全身照、半身照的话,那么35定焦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不过35定焦依然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畸变,所以拍摄时,还是把畸变的影响考虑在内,例如当你使用35定焦平视视角拍摄小露肩膀的特写时,你大概会把模特的肩膀拍的非常宽,脸也容易拍大。

CanonEOS 5D Mark II+ Sigma35 1.4 ART 1/100s F2.5 ISO400

可是当你把拍摄视角稍稍提高一点,就很容易把人拍的娇小一些。因为近大远小,距离镜头较近的眼睛会显得大一点,而距离镜头较远的下巴也会则显得小一点。所以小个子女生适合拍平面模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摄影师的拍摄机位更容易高一点。

CanonEOS 5D Mark II+ Sigma35 1.4 ART 1/100s F2 ISO400

标准定焦50mm。到了50这个焦段,畸变已经很小了。除了拍摄一些横平竖直的线条之外,日常拍摄已经很难察觉到畸变的存在。甚至即便是拍摄横平竖直的线条,只要拍摄角度合理,也能让人很难察觉畸变。

ILCE-7RM2+FE 55mm F1.8 ZA 1/60s F4 ISO160

ILCE-7RM2+FE 55mm F1.8 ZA 1/50s F1.8 ISO500

所以50是一个镜头透视感很好的分水岭,在50之前的焦段,都有比较明显的畸变,而到了50之后画面就工整平实的多。那么是不是镜头感的问题,到了50mm就算到此为止了呢。50之后的焦段镜头透视感差异是否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呢?当然不是,因为还有一样东西,叫做压缩感。也就是所谓的景深,在50之前,即便是1.2光圈,也无法打到200焦段2.0这种空气切割器般的压缩感。所以摄影界中常说的刀锐奶化,你大概无法在小于50的镜头中体验到。

人像镜皇85定焦。我想85定焦之所以被成为人像镜皇,大概是因为在这里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刀锐奶化。焦段小于85的镜头,大概只能体会到刀锐,却无法体验奶化,也就是虚化的魅力。

SONY ILCE-7RM2+FE 85mm F1.4 GM 1/250s F1.4 ISO1600

SONY ILCE-7RM2+FE 85mm F1.4 GM 1/160s F1.4 ISO400

SONY ILCE-7RM2+FE 85mm F1.4 GM 1/200s F3.2 ISO400

相对于200 2.0这种规格的空气切割机,85定焦便宜,轻便,而且能够保持和模特合适的拍摄距离。能够很好的将人物从环境中剥离出来,同时又营造出非常漂亮的虚化环境。此外,从模特的感受来说的话,85mm不像35mm有那么强的进攻性,也不像200mm那么没有存在感。(35mm拍摄太靠近目标,容易给目标造成压力。200mm则是远离目标的旁观者模式)。我想正是基于以上种种,才让85mm获得人像镜皇的称号。而这个焦段的透视感也确实适合人像。

小切割135焦段。相对于85的刀锐奶化和200的空气切割机,135的焦段略显尴尬一些。但从压缩感来看的话,135优于85,而弱于200。也许是85和200的名头太大,而导致135的相对小众。不过依然有大批簇拥,这基于两者之间平衡的镜头感。

SONY ILCE-7RM2+LA-EA 4+135mm F1.8 ZA 1/160s F3.2 ISO160

CanonEOS 5D Mark II+EF135mm f/2L USM 1/80s F2 ISO500

空气切割机200定。这应该是追求人像虚化道路上,民用级别的终极体验了吧。然而太贵了,70 200 F2.8镜头玩过,200 2.0还真没玩过。所以很难在镜头感上说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只有这个级别的镜头,才能在全身人像虚化的有所建树。 90微距、百微。相对于前面说的虚化,微距镜头具备更强的虚化能力。即便很小的光圈也能得到非常浅的景深。因为影响景深的三个要素焦段、光圈、物距中,90微的物距太近了,几乎可以贴身拍摄。所以特别容易得到非常浅的景深,此外微距镜头即便光圈缩小到22,也可以得到非常清晰的画质,因此被微距无弱旅。

SONY ILCE-7RM2+ FE 90mm F2.8 Macro G OSS 1/60s F9 ISO100

变焦。则是光圈较小,焦段覆盖范围较广的一系列镜头。相对定焦来说,镜头感很难培养。因为焦段覆盖范围太广,变化也太细微了。例如24和25焦段镜头感的差异,一般人真的很难感受的出来。所以即便使用变焦镜头,也尽量使用其中几个焦段作为常用焦段,这样的镜头感就容易多了。 总结: 将近四千字的大型攻略。如果你没有耐心的话,可以直接看这个总结: 1、镜头感好比一个圆球体。焦段越小,视角越大,曲面越大。焦距越大,视角越窄,曲面越平。 2、小于50mm镜头都有明显的畸变。焦段越小,畸变越大,拍摄时候越需要注意。 3、大于50mm开始进入刀锐奶化范围,焦段越大,背景化的越开。相同构图的拍摄,200 2.0的虚化一定大于85 1.2,即便85拥有1.2光圈。 4、同焦段的不同款镜头在镜头感上并无本质区别,但画质、色彩肯定不一样。 5、镜头感的培养,没有捷径,唯有多拍。而镜头感熟练度的终点是盲拍。


小匠人

镜头感😳……等等…🙄你说的是谁在培养镜头感?是摄影师?还是作为模特作为被摄者的镜头感?既然问题模糊,那我也模糊的回答一下。……………我……是……分……割……线……………作为摄影师,随着对自己设备了解,对镜头焦段、调焦环的位置、阻尼的手感、最大最小光圈的景深变化、现场光线光质强弱等等的不断熟悉,镜头感就越来越好,就和玩其他的项目类似,手热的时候容易出好作品。说穿了摄影技术就是熟能生巧的一种技能,摄影师的镜头感更多的体现在对专业的熟悉程度上,对生活的观察和所呈现作品的表现的态度,或者说摄影师的镜头感就是摄影师的世界观。从生疏到熟悉习惯一种创作方式到形成观点这不仅需要了解设备还要多多观摩多多练习,毕竟量变到质变是需要积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揣摩不断观摩学习,杂志、网络、各种媒介都可以学习,甚至生活中某个瞬间也是可以有所感悟的。………………我……是……分……割……线…………………说完了摄影师的部分,咱说说作为模特作为被摄者的“镜头感”。首先需要对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哪些?比如脸型、身高、头身比例、上下身比例、三围、肤色等等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先了解自己。有很多人会觉得第一步做这个是没啥用的,后期修不就可以啦?实际则不然。比如,你左眼大右眼小,你拍了自己的左侧脸45度,那你会发现眼是调整不回来的。所以,第一步,对自己充分的了解!第二,硬件强软件也得跟得上,笑容到多大才最得当?从什么视角拍摄自己到什么景别最舒服?什么POSE最合适?这都需要一项一项的操练一番,不练习谁都不成啊!光看演员模特拍照好看,人家可是练出来的啊!再有就是要了解摄影师,和摄影器材,这个参照上面摄影师的部分就可以啦…说的比较碎…但镜头感这件事儿就是这样😅


摄影师XX

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说:“摄影师通过镜头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有时候拍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摄影人的心中有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大量媒体涌入灾区,以逝者的遗体和生者悲痛来震撼观众,我甚至还给四川电视台打了个电话,痛骂他们为吸引观众眼球不惜考虑逝者的尊严和生者的悲痛。事实上,我在汶川大地震期间没有拍过一个遇难者,我的镜头里只有生者的坚强、只有对党和国家的鉴定信心,只有我对这场地震的敬畏和对人的敬畏。镜头感不一定是拍出多么美妙或者震撼的照片,而是跟观众一起思考,或者教育观众如何思考。


羌韵飞雪


喜欢就好吧没有太多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