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唐朝皇帝,为报恩而让老婆从心所欲,宁肯自己头顶一片大草原

公元698年,武媚娘派人,秘密召李显回洛阳。

被流放到湖北的李显,这十四年来过的非常痛苦。这种痛苦并不是来自于物质上的窘迫,而是来自于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身在湖北,但他还保留着庐陵王的尊号,还拥有着属于亲王的俸禄,因此生活条件上并没有下降多少。但是,在母亲称帝之后,很多李氏皇室子孙被诛杀。李显怕总有一天,这种叵运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自己的二哥李贤,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当然,也有很多宗室子弟以及地方大员,打着恢复李唐,迎回庐陵王的口号起兵造反,但是这种叛乱非但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却只能给李显带来更多的尴尬。在这种精神压力之下,李显经常整夜整夜无法入睡。有一次恰逢母亲派朝廷的使者来湖北,惊弓之鸟一样的李显居然想自我了断,一了百了。

不过,好在李显有一个愿意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韦氏。韦氏的父兄们,早在李显被废的同一年,就已经被诛杀殆尽,所以,韦氏虽然怀着对武媚娘的满腔仇恨,但时间的流逝以及生活的大起大落却让她看淡了所有这一切。韦氏劝解李显说:“祸福相依,这是生命的无常。人固有一死,何必现在就去寻死?”(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ju,四声)如是!《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就这样,在韦氏的陪伴下,李显度过了无数个漫漫长夜,在没有尽头的等待之中步入人生的中年。在这十四年的等待之中,韦氏和李显,互为对方的精神支柱。在心情不错的时候,李显也曾经对韦氏发下誓言:“如果有一天得见天日,一定让韦氏你从心所欲,没有限制!“(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

也许,老天也被他们的感情所触动,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回到洛阳之后的李显一家,吸取了上一次被废的教训,开始不断地同武氏拉关系和联姻。李显的其中一个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媚娘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李显的幼女安乐公主则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武崇训死后,再嫁武延基的弟弟武延秀),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不仅如此,年轻时风流美貌的韦氏,还一度和李显,武三思以及上官婉儿(武媚娘的近侍,当年的朝廷重臣上官仪的孙女)同时保持着四角情人的关系。对此,李显居然也见怪不怪。或许,李显在兑现自己的诺言,让韦氏从心所欲吧?对此,我们只能说,过犹不及。

这个唐朝皇帝,为报恩而让老婆从心所欲,宁肯自己头顶一片大草原

韦氏剧照

当时已经年过七旬的女皇武媚娘,在解决好了接班人的问题之后,在政治上基本再没有让她殚精竭虑的事情了。所以,女皇开始肆意地宠爱自己的两个小男人——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与情人享乐中去了。与此同时,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一些出格的行为,也在朝堂之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和非议。这其中,就包括了李显和韦氏共同的唯一的儿子——李重润。此外,还有永泰公主和武延基夫妇。

这个唐朝皇帝,为报恩而让老婆从心所欲,宁肯自己头顶一片大草原

晚年武则天

张氏兄弟,是晚年武媚娘的心头肉。当人世间的爱情,亲情,甚至于像狄仁杰这样的事业同路人都一个个离她而去的时候,武媚娘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单。她所唯一拥有的,只是张氏兄弟能够带给她的片刻甜蜜。几个小小晚辈,居然连她这仅有的一点快乐,都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件事让武媚娘怒不可遏。公元701年,盛怒之下的武媚娘,下令将李重润,永泰公主,武延基这三个至亲骨肉杖杀。短短的十几年间,韦氏的父母兄弟还有亲生儿子,全部死于武媚娘之手。可想而知,韦氏的内心一定充满了巨大的痛苦。但是表面上,不管韦氏还是李显,都不敢再有太大的反应和动作。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这次得来不易的回归再次得而复失,他们夫妇将永无出头之日。他们等待的,只是武媚娘老的再也没有力气的那一天。

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一天终于还是到来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