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淑茵《活成一顆麥子》——平凡生命的禮讚

第21期(2018年2月)在場微散文優秀獎

孔淑茵《活成一顆麥子》——平凡生命的禮讚

授獎辭:孔淑茵的《活成一顆麥子》,以第二人稱的手法,呈現了生命的平凡、豁達與無常。面對人生的謝幕,對於美的眷戀和回望依然動人心扉。

孔淑茵《活成一顆麥子》——平凡生命的禮讚

活成一顆麥子

文/孔淑茵 朗誦/龍丹

你剛剛從又一場昏睡中醒來。

現在,你正費盡力氣想將頭轉向我。但你的體能顯然已經無法順利承載你的意願。我卻只能眼睜睜看你忍著疼痛,將一個簡單的歪頭動作分解成無數個掙扎的慢鏡頭。我竟無法幫你!

我將自己貼近你,藏起哽咽若無其事地喊你“舅舅”。舅舅,你好些了嗎?你卻並不應我,只將從未有過的溫情目光黏在我身上。你就那麼打量著我,良久你才用微弱的聲音問我:“你說,我還能回家不,我想家了。”我說,舅舅你可要有信心,咱很快就能回家了,胃炎而已,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病。你卻費力地勾了勾唇角,呢喃道:“我看夠嗆,吃秋不吃麥呀。”吃秋不吃麥,這是針對癌症病人的一種生命倒計時的說法。我腦海中頓時嗡的一聲,你果然是清楚的!可正如家人對你隱瞞病情一樣,你竟也不露聲色地裝作一無所知。

僅僅一個星期之後,我再次見你是在殯儀館裡。你穿著簇新的裝裹衣裳,在那麼冰冷而陌生的環境裡躺著,表情安詳卻有些失真。你任我們哭你、拜你,你卻不肯言語。

走出殯儀館的時候,你高大的身軀已經被裝進小小的骨灰盒裡。舅舅,你現在終於可以不痛了,可以回家了。恍惚間卻是你活著時的樣子,你正坐在自家麥田的壟溝上。每逢有人誇你麥子種得好時,你便掩不住得意道:“還湊合,總算莊稼有良心,沒白侍弄了。”你笑眯眯地說著,轉瞬間卻將自己也活成了一顆麥子。

孔淑茵《活成一顆麥子》——平凡生命的禮讚

獲獎感言:

混在場極不容易,認真的話會有壓力。可還是捨不得放棄這塊園地,於是頂著壓力努力耕耘,無論是茄子還是土豆,力爭自己也有些許收穫。每次看文友們的微散,都是一種洗禮,都會獲得某種啟迪,某種力量。正是這力量推動著我,鼓起勇氣,繼續前行!感謝在場,感謝熟悉的不熟悉的各位師友!

在場微散文作者參賽主題:身邊

如果要問,世界上與你關係最緊密、最值得珍惜的事物是什麼,可能一時語塞,不知所答。

是的,這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關乎人的經歷、經驗,以及愛與價值取向。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在一位母親一一唐•杜秋娘的眼裡,最值得珍惜的是時光;“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在宋•晏殊的詩裡,最值得珍惜的是眼前人。

前幾年,香港中文大學《獨立時代》雜誌舉辦了一次微情書徵文大賽,獲得一等獎的作品《你還在我身旁》,是一位叫戴暢的大陸東北孩子,在香港求學,獨自度過春節時寫給母親的小詩:“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種子從遠處飄回,聚成傘的模樣的 / 太陽從西邊升起 落向東方/子彈退回槍膛,運動員回到起跑線上/我交回錄取通知書 忘了十年寒窗/廚房裡飄來飯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簽好名字/關掉電視 幫我把書包背上/你還在我身旁。"作品以質樸生動的語言,呈現了母親在身旁,陪伴自己學習成長的美好時光。

的確,世間值得珍惜的東西太多太多。但當我們透過紛繁複雜的表象,會不難發現,時光也好,眼前人也好,抑或情愛也罷,其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符號指向:身邊。

身邊是大愛,身邊是溫情,身邊是機遇,身邊是陷阱,身邊是無數的可能與不可能。在場寫作要求關注當下,緊貼時代脈搏。不要捨近求遠,請把你的慧眼從遠處拉回,投向身邊,呈現最值得珍惜、最具有時代意義、最觸動人心的發現。

孔淑茵《活成一顆麥子》——平凡生命的禮讚

孔淑茵《活成一顆麥子》——平凡生命的禮讚

主播簡介:龍丹,本名鄭志剛,在場主播。東坡故里四川眉山人,現供職於眉山市東坡區。“用聲音傳遞情感,用聲音感悟生活”。

孔淑茵《活成一顆麥子》——平凡生命的禮讚

孔淑茵《活成一顆麥子》——平凡生命的禮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