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如果南遷,而不是選擇自殺,很大的可能是明朝不會滅亡

當年崇禎如果南遷,而不是選擇自殺,很大的可能是明朝不會滅亡。因為300多年來,南京始終是一個獨立的朝廷,除了規模比北京的略小一點,其他非常完善,而且也是官方認可的首都之一。建都南京那麼丟掉的北京只是一個城池而已,但諾大的中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區區十幾萬人的滿人部隊就好比後來的日本侵略軍,想吞下這麼大的個國家,基本上不可能。最差也能如南宋一樣續命百年,從下圖可以看到南明和南宋疆域何其相似。

崇禎如果南遷,而不是選擇自殺,很大的可能是明朝不會滅亡


1644年明亡於李自成後,南方明朝藩王在南京六部的基礎上成立新朝廷對抗大順李自成和清軍南下,共四帝一監國,歷時39年。南明一朝雖然抵抗清朝激烈,但是沒有固定的疆域固定的都城,存在時間短暫,而不被正史所承認。很多人認為南明四帝血統不正,難以號令天下是一個重要原因。

崇禎如果南遷,而不是選擇自殺,很大的可能是明朝不會滅亡


一、經濟原因

清承明制,清朝這個由漁獵民族作為主導階層的政體,其入主中原,是奴隸社會體制向封建社會轉化,事無鉅細,全都襲承明朝。

另外,明末北京朝廷國庫枯竭,西北一帶旱災、蝗災接二連三地襲擊,流民遍地,餓孚千里,因此給人留下這樣的假象:明朝經濟已經全盤崩潰,滅亡不可避免。

但只要把目光投入江南,就不難發現,這邊歌舞昇平、經濟繁榮,風光獨好。

要知道,江南物產的富足程度,其在明朝中後期就單以一地之賦稅支撐起了大明帝國的70%的財政運作和開支。
崇禎如果南遷,而不是選擇自殺,很大的可能是明朝不會滅亡

這也是滿清取北京後,不同於東晉、南宋時期北方侵略者,其必欲取江南不可的原因:滿清如果不盡快攻取江南,取賦稅無源,必不能在北方支撐。

可以想象,如果崇禎南下,穩固東南一角,而又因陝西、河北、河南等地已經淪陷或半淪陷,江南的財政僅僅用於自身,從財力方面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南北爭鋒戰肯定不成問題,最終坐困敗亡的必是滿清。

二、民心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句話不一定是真理,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多少少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明清相較,誰擁有民心多?滿清入關二百六十多年,從多爾袞定鼎北京到溥儀夢斷紫禁城,朝野間“反清復明”的聲音從來就沒停止過。

朝鮮人使用崇禎年號長達二百多年,甚至我們讀魯迅的《阿Q正傳》,已經是辛亥革命前夕,還有人穿白衣白甲,說是給崇禎戴孝,給崇禎復仇。

不要跟我說,滿清比明朝更得民心。再想想,弘光和隆武二帝為什麼敗亡迅速?弘光繼位前,錢謙益爭立潞藩、馬士英爭擁福藩,史可法又首鼠兩端,最終君不君、臣不臣,只能亂哄哄作一散場。

同樣,唐王在福建剛剛立朝,那邊魯王已在浙東監國。大家讀《鹿鼎記》,看天地會眾與雲南沐家爭魯爭唐的情節應該印象猶新吧?

這就是當時南明內部分裂的生動寫照。其實,在弘光、隆武相繼敗亡後,南明還有兩次差點翻盤的機會。

一次是李定國約鄭成功會戰廣東,此戰得手,則福建、廣東、廣西、雲貴,包括江西,都可以連成片,為抗清運動開闢出廣大的空間。
崇禎如果南遷,而不是選擇自殺,很大的可能是明朝不會滅亡

第二次是鄭成功十萬舟師從崇明逆江而上,長圍南京三個月,當時,滿清貴族無比驚恐,已有退出關外之想。

這兩大戰役功敗垂成,主要原因還是鄭成功屬隆武派系、而李定國屬永曆朝新貴,兩人貌合神離,無法擰在一起,未能形成東西呼應之勢。

可以想想,如果崇禎成功南遷,必不會至此。民心向明,民心不死,所欠缺的是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所以,我認為,只要有崇禎坐南京,明朝就算不能收復北方、光復昔日大明榮光,但要做個類似東晉或南宋的偏安政府那是沒問題的。當然前提是:崇禎必須改變自己,要有隆武、永曆等人的眼光和胸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抗清勢力,能利用、善利用鄭芝龍(鄭成功)、李自成(李赤心)、張獻忠(李定國)等力量,則一切都不成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說出自己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