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时只剩下2000残兵,那么他是怎么灭掉有60万人的蜀国的?

蓝星随笔

公元263年,魏国司马昭兵分三路,共十六万人进攻蜀汉,其中西路邓艾领兵三万出狄道,进攻沓中的姜维,中路诸葛绪领兵三万进攻阴平,以阻截姜维的退路,东路钟会率领剩下的十万进攻汉中。

结果虽然钟会顺利攻下汉中,但他们的计划被姜维识破,主动放弃沓中,退守剑阁。魏国大军在剑阁前被挡住一个月后,粮草不济,准备退军,但邓艾却兵行险着,率自己麾下的西路万余人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穿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小道,攻占了蜀汉腹地江油,而此时,邓艾的一万多人只剩下了两千多人。

打下江油的邓艾,马不停蹄长驱直入直接进攻成都,在绵竹与来阻截的诸葛瞻相遇,结果诸葛诞虽然人数占优,但部下都是常年驻守成都的守备军,战斗能力低下,诸葛诞父子皆死于军中。邓艾过了绵竹,就是成都,结果后主刘禅在谯周、张绍(张飞之子)等人劝说下,献城投降,至此,存国四十二年、人口六十余万的蜀汉宣告灭亡。

看整个三国历史,诸葛亮加姜维的十四次北伐,蜀汉和曹魏每次都是几万几十万的大军交战,但却谁也奈何不得谁,诸葛亮想出祁山,出不来,司马懿想过剑阁,过不去,只能双方干瞪眼,但最后谁能想到蜀汉的灭国之战,却仅仅只用了两千人,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进攻到成都城下的虽然只有邓艾的两千人,但后方却有钟会的十多万大军在牵制着姜维的五万大军呢。只要有钟会在剑阁外盯着,邓艾在后方闹的动静再大,姜维都不敢撤退,只要他一撤,就只有败路一条,而他不撤,还能寄希望于蜀汉内的守军能消灭邓艾,毕竟邓艾也只有几千兵马。

其次是蜀汉除了姜维带去前线的几万人外,真的没有多少兵力了,顶多也就是能比邓艾多个几千人,而且还都是没打过什么仗的守备军。所以邓艾只要打到成都,面对的就是一个只有城墙的空壳子,刘禅想不投降都不行,除非他放弃成都,逃跑去东吴。

最后蜀汉面对强大的曹魏,打了这么多年仗,结果百姓越打越穷,兵力越打越少,无论是平民还是朝廷重臣,都已经意识到不可能打败曹魏,北伐成功了,所以当时除了刘禅、姜维等少数人,估计很多人早就没心思再打了,这时候正好赶上邓艾打了过来,干脆就投降了吧。

用《三国演义》开篇那句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黄巾之乱开始,天下打了一百多年仗,由东汉末年的五千万人口打到只剩下了六七百万人,百姓们真的是太苦了,所以邓艾能靠两千人就灭掉蜀汉,也是天下百姓渴望和平意志的一种体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渔樵侃史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全蜀之防,当在阴平”,一语成谶,几十年后邓艾偷渡阴平,成功灭掉蜀国!那么邓艾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解释一下题目中的数字问题,邓艾偷渡阴平时带兵3万余人,并不是题目中说的2000残兵。蜀国确实人不少,但是主力被姜维带走,驻扎在沓中。成都的防守兵力只有一万多人。这是前提。下面我来解释一下邓艾是怎么偷渡阴平,灭掉蜀国的。

当时蜀国的情况是宦官黄皓专权,公元262年,姜维伐魏失败,兵退沓中。黄皓向刘禅进谗言:让姜维暂驻沓中,勿还成都。这样形成了一个不利的局面。看下图

沓中在汉中西北,远离汉中,也就是说蜀国主力军队既不在汉中,也不在成都。这样就给了魏国机会。

司马师于是制定了剿灭姜维,直捣成都,灭掉蜀国的计划。计划分左、右、中三路进军。左路军由邓艾率领,三万余人。经狄道直捣沓中,正面与姜维作战。中路由诸葛绪率领,三万余人。经祁山,过武都(诸葛亮当年走的路线)直达阴平桥头,切断姜维东归的路线。也就是说邓艾和诸葛绪两人的任务是前后夹击姜维,最好能打败姜维,如果打不败,最起码是困住姜维所率领的蜀国主力。右路军由钟会率领,十万余人。先占领汉中,然后南下经过剑阁道直逼成都。

这个作战计划非常的完美,由邓艾和诸葛绪牵制姜维的蜀军主力,然后由钟会率领魏军主力直捣成都。谁也没有想到战局发生了变化,最后钟会和诸葛绪被堵在剑门关,反而是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奇袭绵竹,迫降了成都的刘禅。到底怎么回事呢?

先说钟会率领的右路军,钟会没有料到蜀军如此不堪,入蜀的陈仓道、斜谷道、子午谷道均没有蜀军防守。蜀军只在汉城和乐城驻兵防守。于是钟会留下两万人兵围汉城和乐城,然后挥军南下,直捣剑门关。

姜维知道汉中失守的消息后,没有和邓艾的军队纠缠,直接绕过邓艾千里奔袭剑门关而来,这时在阴平桥头

的位置被诸葛绪堵住。姜维毕竟还是用兵如神,率军佯装攻击诸葛绪后方,诸葛绪率军回击,姜维趁着诸葛绪离开桥头的短暂时刻急行军度过桥头,扬长而去。等诸葛绪反应过来赶回桥头,姜维已经离开有一天的时间了。姜维就是利用这一天的时间差,成功摆脱了邓艾的追击和诸葛绪的围堵。

姜维率领蜀军主力,依据剑门关的天险,成功将钟会的八万大军阻挡于关外,寸步难行。这时邓艾和诸葛绪商量偷渡阴平,绕到剑门关南部的涪城,然后直捣成都。即使不能直捣成都,剑门关的姜维也必须撤退南下救援,这样剑门关自然不攻自破。

诸葛绪认为邓艾脑子抽风了,没有理会邓艾,于是率军和钟会汇合,一起进攻剑门关。这时钟会以诸葛绪作战不利的名义(没有完成堵截姜维的任务),将诸葛绪捆绑送往洛阳治罪,然后兼并了诸葛绪的三万士兵。即使这样钟会仍然没有攻破剑门关。时间长了,魏军粮草不继,钟会开始考虑撤军。

那么诸葛绪为什么认为邓艾脑子抽风了呢?主要还是因为众所周知阴平这个地方多山,阴平到涪城要翻山越岭,根本没有路可走。千里行军,一旦被阻于山中,很容易全军覆没。

然而邓艾硬是完成了这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壮举,邓艾率领全军翻山越岭,凿山搭桥,开凿栈道,硬是在杳无人烟的崇山峻岭间开辟出了一条路。在这个过程中,邓艾身先士卒,多次只身犯险,给全军做出了表率。

邓艾率军度过阴平之后全军疲惫,当抵达涪城时上天眷顾,本想着有一番恶战要打,谁知道涪城守卫马邈居然投降了。

于是邓艾率领全军在涪城稍作休整,补充体力和武器装备。然后率军南下直逼成都。

这时成都的刘禅慌了,急忙派诸葛瞻前去迎战。诸葛瞻在绵竹列阵防守,以逸待劳。两军交战,邓艾派邓忠师纂两人攻击蜀军,两人被蜀军战败。这时邓艾彻底恼怒了。千里行军,只为这最后一战,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邓艾亲自督战,邓忠和师纂二次返回与蜀军作战。这时的魏军以

必死的决心与蜀军顽强作战,终于大破蜀军。诸葛瞻被邓艾斩杀。

成都的刘禅听到诸葛瞻兵败的消息,顿时不知所措,昏倒于地。在主降派大臣的劝谏之下,刘禅率领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抬着棺材,手捧印绶向邓艾投降。

至此,邓艾率领三万魏军,偷渡阴平,奇袭涪城,戮战绵竹,终于攻破蜀国腹地成都,结束了蜀国刘禅的统治。偷渡阴平之役也被载入军事史册,作为经典范例供人膜拜!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邓艾偷渡阴平,率领三万魏军奇袭涪城,在绵竹击败成都守城部队,成功的灭掉了蜀国。蜀国灭亡了,蜀国军队主力还守在剑门关。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每日趣评

所以为什么晋灭蜀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平灭蜀地最经典的一次,因为邓艾偷渡阴平,太险太奇。

但楼主所说的邓艾只有两千兵力,这个数据是不准确的,当时邓艾偷渡阴平的兵力在两万左右。

西晋大军伐蜀,共有十六万,兵分三路,钟会自率主力十万,而邓艾诸葛绪两部各率三万部,主力和主攻都是钟会部,其余两部是策应,但钟会的大军都姜维部阻在剑阁。

为什么蜀方不在此处设防,因为邓艾所选的这条路实在是太难了,后来大唐诗人李白写诗,描述:“蜀道之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方是想不到邓艾敢冒如此大险从阴平偷渡过来。

邓艾却率此偏师出奇兵,从那条不是路的小径出发,翻山越岭,竟然将这条路走通了。

当邓艾率领万余兵马从阴平到江由,再从江由过左儋道,左儋道为何称左儋道,皆因来者只能以左肩担物,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江中,所以号称左儋道。

邓艾军经左儋道,又通过七百里无人区,抵达涪县。邓艾部一下出现在成都平原。

当时蜀军的五万主力正由姜维率领在剑阁和钟会相峙,而其它兵力也分部在入蜀各要塞。

当时在成都及附近的兵力有四万多,按照数量来说,邓艾部仍处于劣势,但邓艾部一则是精锐,二来出其不意打了个蜀军猝不及防,再加之有军事才能的将领都在一线,当时蜀军不是没有抵抗,蜀相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就临危率兵抵抗晋军,但一来诸葛瞻不是将才,二来所率之部老弱病残,抵挡不了晋军动物凶猛,诸葛瞻阵亡。

邓艾兵临成都的时候,阿斗率百官出降,已是无奈之举。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邓艾的部队是3万人,偷渡成功以后杀到江油还有1万多人,损失了一半左右,也算惨重。

当时蜀国的主力都在外围,比如姜维的5万精兵在剑阁对付钟会10万大军。

还有二三万人则监视东吴大军,拱卫成都的部队最多2万人,而且属于二三流的卫戍部队。

蜀国是一个仅有90万人口的小国,而在成都平原以外的部队就有8万,加上成都的2万以及其他各地分散的部队,总数近12万人。

而供养着12万部队,需要的运输民夫至少也有12万,换句话说至少20多万人长期用于军事作战,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基本成年男性都在打仗,留在成都平原的基本都是妇女、儿童、老人和很少的男人。

而成都平原也是稻米种植,是非常耗费人力的。而当时蜀国的每个县,青壮年男劳力只有几百人!!!夸张不夸张,1个县的男人相当于今天1个村!

这一点点男人,根本是无法维持基本农业生产的,又要维持蜀国的高战争税收。国内老百姓已经疲惫困窘到极点,接近崩溃。

关键是,蜀国的这种态势并不是一二年,基本刘备死后就保持这样几十年。

所以,当邓艾1万多人杀过来,本来就接近崩溃的蜀国就无力抵抗,蜀国老百姓也不支持蜀汉政权。

江油守将马邈只有几千三流部队,都是老弱残兵,被邓艾的1万多精兵吓破了胆,直接投降。

随后绵竹的诸葛瞻倒是敢于和邓艾决战,但他的几千三流部队也不是邓艾精兵的对手,一战就溃,诸葛瞻也被杀。

至此,成都已经在邓艾的攻击下。以成都的2万弱兵,很难抵抗邓艾,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自然,成都的部队可以坚持到姜维的5万人回防增援。

但这样一来,正面钟会的10万魏军也会追击杀入成都平原。同时蜀汉的门户大开,后续的魏军增援部队可以源源不断杀来,蜀国还是架不住。

所以早也好,晚也罢,蜀国肯定是灭亡。

此时的刘禅还算聪明,直接放弃抵抗投降。

这样刘禅也算为魏国做了贡献,交给他们比较完整的地盘,还有数万军队。

由此,刘禅被封王,得以善终。

刘禅这个人真的不笨。


萨沙

司马昭兵分三路伐蜀

公元263年,曹魏政权实际控制者司马昭为自己进一步封王拜侯增添政执砝码,决定出兵伐蜀。由钟会担任总指挥。

兵分三路进攻蜀汉。西路军邓艾率领的三万精兵,由狄道进攻沓中,直接攻击姜维的主力。

中路军诸葛绪率三万多精兵,出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进发,目的是切断姜维后路。

东路军则由钟会率领的主力部队十多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大战一触即发。

东路军钟会率领的魏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攻占了蜀汉的阳平关、乐城和汉城。占领了汉中全境。

兵锋直逼剑阁。想当初刘备费九牛二虎之力从曹操手中虎口拔牙夺取的汉中就这样被轻易占领。

中路军诸葛绪率大军,此时也已经赶到了阴平桥头,切断可姜维的退路。

西路军邓艾分别邓艾分别从天水、陇西、金城,即东、西、北三个方向从进攻沓姜维的主力。

姜维巧妙跳出包围圈,阻挡钟会于剑阁

此时的姜维已经知道汉中失守的消息。明白不能在此跟邓艾这么打下去了。此时蜀汉的形势非常严峻。姜维且占且退。想要通过阴平桥头,赶去剑阁支援廖化,阻挡钟会的大军。

但阴平桥头已近被诸葛绪占领了。怎么过呢?

姜维先是帅兵向北进,佯装切断诸葛绪的后路,诸葛绪闻讯大惊,急忙后退几十里。怕被切了后路。

此时的姜维又调转马头向南边的阴平桥行进。闪转腾挪,巧妙的避开了诸葛绪。赶到剑阁,同廖化他们合兵一处,共同抵挡钟会的主力。

剑阁这个地方,山高谷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李白的《蜀道难》有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钟会的大军在此处进退两难,甚至有了撤兵的意思。因为眼前的雄关他根本逾越不了。

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

就在此时,邓艾也已经到了阴平道口。通过分析目前的形势。

素有奇才的他有个大胆的想法,想要搞事情,便跟钟会发消息说:“现在蜀汉军队损失巨大,我想从阴平小道,过德阳,取涪城,在剑阁西边,离成都有三百多里地。出奇兵攻击蜀汉的涪城。

此时,姜维肯定会来涪城救援,这个时候,您就进攻剑阁。

如果姜维这个老小子不回来,那么涪城兵力也不多。兵书也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趁着涪城兵力空虚,我肯定能够攻破它。”

钟会这个老油条心想:“阴平小道山势险峻,灌木丛生,根本就没路,即便让你去,蜀汉会不会有守军也不知道。

这一去估计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但是也没别的法子。那就让邓艾这个老儿去吧。”

现在我们看来,当时邓艾这个想法真是非常大胆和冒险,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且不说蜀汉会不会派守军。

但是在行军途中的损失就十分惨重。一旦蜀汉有兵把守,那邓艾肯定全军覆没了。

但邓艾这个赌徒已经顾不上那些了,同年九月,邓艾亲点士兵2000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山势险要,危险重重。

60多岁的邓艾身先士卒,用毯子裹住自己,滚向山崖。士兵们也纷纷效仿。700余里的小道,邓艾他们走了将近一个月。

秋季的秦岭阴寒而阴冷。所幸的是,这个小道蜀汉并没有派兵把守。

邓艾心中暗喜:蜀汉已经腐朽到如此程度,看来是天意啊。快要接近阴平小道南端江油关的时候。停下脚步。邓艾心想:2000士兵已是疲敝之师。如果江油关有兵把守,我等也是自寻死路。

兵不血刃,拿下江油

恰巧此时有士兵来报:禀将军,田章将军率兵在江油关东北方向的蒿溪山杲阳关击溃江油太守马邈的三校士兵,此时的江油关已是空城了。

邓艾喜不自胜:“真是助我也”于是号令全军士兵,打起精神,昼夜行军,赶至江油关下。

故而此时的江油太守马邈真实情况是:确实无兵可用,并非罗贯中笔下的毫无抵抗。面对邓艾这群饿极了的猛虎,怎能抵挡得住。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开门投降。

邓艾率领几千疲敝之师兵不血刃,拿下江油关。

此时远在成都的刘禅已经获知邓艾取了江油的消息,大将军诸葛瞻主动请缨,率成都的守备军前去剿灭邓艾这点兵力。

在去往涪城的路上,诸葛瞻停下脚步,踌躅不前。大臣黄崇建议:兵贵神速,将军应该尽早占领涪城,依托有利地势,对邓艾的部队进行有效抵御。但诸葛瞻并未采纳他的意见,而是派出一支前锋部队,想要一举把邓艾剿灭。

但是诸葛瞻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老谋深算的邓艾。低估魏兵的战斗力。高估了蜀军的意志力。

很快,邓艾率兵击败了诸葛瞻的先头部队。

诸葛瞻无奈只得退守绵竹。严阵以待。以逸待劳邓艾的部队。

短兵相接,决战绵竹

且说邓艾占领涪城,兵力和粮草得到补充。来到绵竹称下,派邓忠和师纂左右夹击诸葛瞻,但被诸葛瞻击溃。

这一仗,诸葛瞻打得不错,可以算及格。但是跟邓艾这种老兵油子比,及格是远远不够的。你得优秀才行。老谋深算的邓艾修书劝降诸葛瞻。以此激怒他。

果不其然,年轻的诸葛瞻为了诸葛家族的颜面和表示忠义之心,主动出击,同邓艾展开决战。

邓艾鼓舞士兵:要拿出破釜沉舟之气势,置之死地而后生。唯有取胜,才能生存下来!

诸葛瞻同样身先士卒,士兵见状,也是奋力同魏军展开厮杀,双方将士殊死搏斗,从早晨战至傍晚,战斗异常惨烈。

但终究,向死求生的魏军以惊人的战斗意志,勇猛的作战精神艰难打败了诸葛瞻久疏战阵的蜀汉守卫军。现场已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论军事,邓艾终究是个王者。而诸葛瞻充其量也就是个铂金吧。

攻占绵竹,拿下成都

邓艾以一场惨胜拿下了绵竹,在他面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如同一个手脚被捆绑的少女。可以由他肆意蹂躏。

随后邓艾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袭蜀汉的首都—成都。不多时,便兵临城下。大臣谯周劝刘禅投降。刘禅采纳其建议。随后率百官开城投降。献上金银玉帛和居民册。

邓艾也因偷渡阴平建立了不世之功。成为历史上可与韩信、白起等人并肩的的军事奇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对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好诠释。至此,由刘备诸葛亮等人建立了42年的蜀汉政权灭亡。速度之快,令人扼腕长叹!



小王看三国

邓艾偷渡阴平只有2000残兵,如何灭掉60万大军的蜀国?很简单,因为邓艾不止2000残兵,蜀国也没有60万人啊。你这问题没一句是对的……


按照三国历史,邓艾渡过阴平后的部队应该是2万人左右。而蜀汉当时全国军队只有10万人,其中主力部队已经在汉中损失了一批,姜维则被钟会的15万大军牵制在剑阁。再加上南中和东部的军队,成都守军最多也就两三万,和邓艾军队实力相当。邓艾在击败诸葛瞻后,成都兵力所剩无几,只能投降。


按照三国演义,邓艾最初出兵有9万人,其中诸葛绪的队伍被钟会吞并后,还剩7万左右。这7万人邓艾带着一路沿阴平小路分兵驻守。到攻打江油的时候,邓艾确实只剩2000人,因为其余不对都沿途分兵了。但攻克江油之后,专门有一段描写:

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


也就是说,邓艾已经把后续部队都接来了。所以这时候邓艾总兵力不是2000,而是六七万。

后面有一段也说明这个问题:

艾闻之,谓师纂、邓忠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汝二人再不取胜,必当斩首!” 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艾见二人俱伤,未便加责,乃与众将商议曰:“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 为祸。”

单是诸葛瞻两阵,就杀了邓艾一万多人马,可见邓艾总兵力不可能是2000,而是至少数万人。


而蜀汉即使按演义,也没有60万。按演义记载,蜀汉末期总兵力是20多万,其中在前期战斗损失数万(主要是钟会在汉中歼灭),姜维所部十万左右被钟会的20多万大军牵制在剑阁,成都只剩下大约八万军队。等到邓艾歼灭诸葛瞻所部七万人后,成都只剩下1万人,当然束手无策了。


天外村药房

首先邓艾偷渡阴平并不只有2000残兵,邓艾在战争之初受命拖住在沓中的姜维时,有3万人,与姜维的周旋中没有打过消耗战,因此3万人基本没有多大的损耗。而偷渡阴平时邓艾率领的军队,正是这3万本部人马。在险要的阴平道行军损耗是必然的,但也没有只剩2000人那么夸张,《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记载邓艾偷渡至江油时还剩多少人,在裴松之的引注中有“以万人入江油”的说法,在途中损耗近三分之二,这损失不可谓不大,所以万余人的说法还是比较可靠的。而蜀国方面,且不论有多少人口,反正常备军是只有十万上下的,当时钟会攻汉中,蜀国方面应该有万人的损耗,姜维五万主力尚存,在剑阁阻挡钟会大军。成都应该有卫戍部队近两万人,其余的就分驻在以永安与南中为主的各地方郡县。所以邓艾主要面对的是蜀国在成都平原一带的两万卫戍部队,以万余虎狼之师对两万没有实战经验的京畿部队,并非不可能。


面对邓艾万人孤军,蜀国方面是有机会将其消灭的。第一次是邓艾军入江油,当时邓艾军队刚刚从深山老林出来,既没有粮草也没有援军,不可谓不狼狈。但是守卫江油的将领马邈却被吓蒙了,以为剑阁失手,魏军主力已至江油,便直接开城投降,拱手将一雄关让与敌手。

第二次是绵竹之战。诸葛瞻不听部将黄崇坚壁清野,据险死守的建议,谜之自信地列阵要与从阴平道生死一线下来的魏军虎狼之师正面决战。结果是明显的,养尊处优的诸葛驸马不是邓艾的对手,几乎没实战经验的成都卫戍部队也不是魏国从刀光剑雨和悬崖峭壁中走过来的百战之师的对手。这两次机会,一个因为主将太怂,一个因为主将不知道在塔下猥琐,都错过了。从绵竹失守的那一刻,蜀国其实就已经宣告了灭亡。


无论是江油的马邈还是绵竹的诸葛瞻,只要面对形式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坚城据守,邓艾孤军深入,既没有攻城器械,也没有援军和补给,用不了多久就会不战自乱,钟会也会因为战线过长,粮草不济,而短期又攻不下剑阁而退兵,那样蜀国是有机会继续割据蜀地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诸葛瞻失败最严重的后果,不是刘禅宣布投降,而是姜维被迫放弃蜀地最后的屏障剑阁,驰援成都。只要将魏军十万主力放进盆地,那就没有翻盘的机会了。刘禅投不投降已经不能改变什么了,早点投降还能使蜀地免受战火荼毒。


笑谈文史



从天下大势来看,蜀国并没有被邓艾所灭,而是灭亡在内部的政治斗争。

刘备的蜀汉是一个外来政府,他的主体是由在河北老家招集的关张赵为第一波,然后就是在荆州加入的诸葛亮魏延等第二波,他们共同构成了蜀汉的中央统治集团。

如果读过三国志,就会明白刘备是一下成熟的政治家,并没有那么仁慈,对反对他的人从来是心狠手辣的。

刘备集团和四川本土势力有很大隔膜,刘备在内心深处可能没有打算在四川久待,他希望能用几十年时间统一天下,还都洛阳。

因此刘备并没有和四川本土势力和解,而是对那些反对他的坚决打压,甚至处死了不少的四川本地势力的优秀人才,造成了两波势力的对立情绪。

到了三国后期,刘备的外来势力力量大大减弱,四川本土势力走上台前,对刘备的政权并没有感情,因此到了邓艾兵临城下时,在四川本土势力的主导下选择了投降。



从战术和执行层面上看,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一个蠢才。

诸葛瞻镇守在绵阳,虽然兵力并不强大,但阻挡邓艾进攻还是没有问题的。邓艾的致命问题在于,他是走小路进来的,没有强大的攻城器械,也没有很好的粮食补给。

只要诸葛瞻布防各高地要塞,坚守几天,其它援军就会陆续从外围杀过来,对邓艾形成包围。而邓艾的军队因为缺少粮草而自乱阵角,其失败就是必然的。

邓艾的偷袭成功的前提就是速战速决,快速取胜,只要一拖住他前进的步伐,他就失败了。而诸葛瞻的急于求成让他和蜀国都走上一条不归路。



从根本上来看,蜀国的灭亡都是大概率事件,蜀国只有不到一百万人口,兵力超不过10万,题目中说蜀国有60万军队不知是从哪里得来的。

三国中间最早灭亡的就是蜀国,其次是魏国,活得最久的反而是吴国,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政策不一样,蜀国采取了和当地本土势力的对抗,导致内部不团结,四川本土势力强大后,对蜀汉国家没有情感,宁愿投降。

魏国则是另外一情况,曹丕为了能当皇帝,不得不向士族大姓出让权力,让他们进入政府中央领导集团,最终被士族大姓最强的司马懿夺了权,亡国了。


吴国的孙权反而是最聪明的一个,吴国孙氏也是外来政权,也是本土势力有冲突。但孙权年少接班,他受到几方面的压力,外有曹操刘备,内有孙策势力和本土势力的双重压力。

孙策势力对孙权也不是很满意,本土势力也想上位夺权。孙权就在中间打起了平衡牌,让他们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不能一头独大,才能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个权力架构是最稳定的,慢慢的他得到了孙策势力和本土势力的双重支持,并建立了自己的嫡系班底,政权是最稳定的。

蜀国则刘备对本土势力的迫害和打压,最终冲突升级,最先灭亡,这才是蜀国灭亡的根本 原因。


新知传习阁

邓艾灭蜀靠的不是那2000魏军,靠的是蜀国尖锐的内部矛盾。邓艾偷渡成功,只是使这些原来被压制的矛盾彻底爆发,最终吞噬了蜀国。


蜀国本来就是偏居西南一隅的小国,兵力和财力都与魏国没法比。蜀国那什么与魏国僵持?靠的就是蜀道天险和不断发动战争让蜀国保持全民皆兵的战争状态。

蜀国为了生存,采取以攻为守的方式,连年发动对曹魏的战争。诸葛亮发动了五次北伐,姜维更是进行了九次的北伐。发动这么多战争,对于一个仅有益州的蜀国来说,负担是非常重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蜀国打仗的钱和兵当然还得从老百姓中搜刮。蜀国人民的负担是三国中最重的,老百姓早就苦不堪言。蜀国处理老百姓的矛盾,就是靠严峻的“法治”,刑法非常严,而且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样一来,社会非常公平,普通老百姓看到那些公卿士族都活的那么累,自己也就凑合过吧。蜀国靠着依法治国严格控制着国家资源的生产和调动,还有效压制了国内的矛盾。可以说蜀国是个效率非常高的国家,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政治才能。


然而矛盾终究还是有点,老百姓的日子过的也是很苦的,邓艾的到来,这一切都爆发了。老百姓看到邓艾,把他视作脱离苦海的救星,他们早就不想打仗了。邓艾到成都城下时,军队已经有好几万人,而且粮草充足。所以说蜀国灭亡完全是因为内部矛盾啊,邓艾只是把这颗定时炸弹给点燃了。

(我是士说新史,欢迎大家关注我!)


游戏探索机

擒贼先擒王啊!

这里的贼就是蜀汉集团,而王那?则是后主刘禅。

先说明下,邓艾先到达成都是2000兵,可这2000兵却是精英中的精英。同时,邓艾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收集了他一路留下的屯兵,每隔30里留下3000兵。邓艾兵发成都共带了三万大军那。

再来看看成都的守军吧!哪有守军啊!空城一座。姜维远在剑阁。诸葛瞻战死绵竹的时候把成都的兵都带走了。在加上后主昏庸,面对邓艾的大军吓得魂飞魄散。降、快降。还美其名曰,为了不让成都的百姓受连累。哈哈,好玩不?

你说,后主刘禅都投降了,你其他人还抵抗什么那?一纸诏书到,还不望风而降啊!

所以说啊!别说是60万,就是600万也不行啊!

一句话,将熊熊一窝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