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殷之大仁”武丁時期 的“人牲”最多?

又一次翻閱商朝600多年的歷史,還是被有關“人牲”的一連串數字震撼到了。甲骨卜辭中記載的殷商時期殺人祭祀所用的人牲至少有14197人。僅盤庚遷殷以後到紂王時的273年間,所用人牲就多達13050人。在這個時期又以武丁“盛世”最巨。據統計,武丁時代的甲骨卜辭中有1000多條關於人祭的占卜,用人牲數達9021人之多, 一次用上百個僕役和羌奴作人祭的在卜辭中非常多見,其中最多的一次用了500人,另有531條相關卜辭未記人數。也就是說,武丁朝在殺奴祭祀方面,是其他各朝遠不能相比的。

為什麼“殷之大仁”武丁時期 的“人牲”最多?

商朝的開國之君成湯為民求雨祭祀桑林時為什麼自做人牲?被後世稱之為“紂”的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祭祀所用人牲為什麼最多隻有百人?武丁王朝所用人牲最多的史實和他享有的“殷之大仁”、“中興之王”的美譽是否相悖?帶著這些困惑和疑問,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脈絡一起去探尋、推理、發現其中的原由。

為什麼“殷之大仁”武丁時期 的“人牲”最多?

原因之一:習俗使然。人牲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農業崇拜。當時的人們崇尚天命,迷信鬼神,認為“萬物有靈”,於是採取用血澆灌的辦法來感謝地母,祈求豐年。到了殷商時代,人牲作為一種制度流行廣泛,祭祀占卜非常盛行,“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事無大小,都要占卜”,特別是商王室和奴隸主階級,幾乎所有大事都要反覆占卜、祈問鬼神。而每次占卜都要進行祭祀,每次祭祀都用人牲,且事情越重要,祭祀的規模就越大;祭祀的規模越大,所用的人牲就越多。

為什麼“殷之大仁”武丁時期 的“人牲”最多?

原因之二:擴張使然。商朝是我國奴隸制度發達的鼎盛時期,而武丁朝又是商代的極盛王朝。為開疆拓土,武丁對周邊的鬼方、土方、呂方、苦方、龍方、馬方、蜀方、盂方等方國部族發動了一系列戰爭,且戰爭之多、征戰之頻、戰事之長、規模之大均屬史上罕見。據卜辭統計,僅商伐苦方就有26次之多。《易卦爻辭》上說:“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就戰爭規模而言,則“一次可徵集3000人或5000人以至上萬人,一次殺伐敵人竟達2656人。”王后婦好作為擴大疆域的頭號功臣,就曾打敗了20多個方國。在那個祭祀占卜盛行的時代,每戰必祭祀、必占卜,而且是反覆占卜;戰要祈勝,勝要常勝,勝還要謝恩;敗要再戰,戰則必祭祀、必占卜,如此循環往復,所用人牲豈能不多。

為什麼“殷之大仁”武丁時期 的“人牲”最多?

原因之三:禮制使然。“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在商代,人們相信萬物有靈、鬼魂不死,為了祈求神靈消災賜福,為了表達對先祖的崇敬尊重,他們祭祀占卜頻繁,名目眾多,而且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辦事。他們經常殺死戰俘和奴隸來祭奠鬼神,認為以人肉為盛饌供奉神靈先祖,才能表達出最大的敬意,而且人牲越多,心意越誠,所以才會盡其所能,多用人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武丁時期,祭祀成為整個國家大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人祭制度則是商代禮制的一種特殊表現,並已成為當時許多政治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似乎只有多用犧牲,才與禮制相符,才能與惶惶盛世相匹配,以至用作犧牲的奴隸數目多到“無法計算”。

為什麼“殷之大仁”武丁時期 的“人牲”最多?

原因之四:鬥爭使然。這裡的鬥爭主要包括對外、對內兩個方面。對外就是與各方國的鬥爭,對內就是與奴隸階級的鬥爭。比如,武丁朝伐鬼方, 整整打了三年;而對羌方的征伐掠奪,則更為慘烈,最多一次出兵竟多達13000人。在長期而又大規模的拉鋸戰中,激起的國恨家仇是何等的濃烈,而作為戰勝方的商王朝,為彰顯國威、報仇雪恨,則更為殘酷地對待戰俘,於是羌人俘虜便被作為人祭、人殉的首選,所以在殷商祭祀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的羌人俘虜作為犧牲被殺的遺蹟。在武丁盛世,繁重的兵役、徭役和貢賦,使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奴隸階級被迫群起反抗。甲骨卜辭中,記載各種奴隸逃亡非常之多,就連王室的奴隸也成批地逃走。能文能武的婦好除了帶兵征戰、治理封地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抓捕逃跑的奴隸。而被抓回來的奴隸大多難逃人祭、人殉的厄運。

為什麼“殷之大仁”武丁時期 的“人牲”最多?

原因之五:生產力使然。武丁王朝時期,生產力水平依然十分低下,人們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加之戰事頻繁,勞動力不斷被補作兵源,更造成田園荒蕪,收成減少,加上奴隸主階級生活奢侈,導致征戰所用的糧草和奴隸平民的生活尚且無以為繼,大批戰俘的吃飯問題當然不好解決,於是除了極少部分被補作兵源或變成奴隸之外,大部分則會被殺死用作人牲。而到了商朝末期,奴隸主階級對人的價值的看法逐漸發生了變化,逐漸將更多的戰俘特別是男性青壯年變為了奴隸。所以,人牲的數量大幅減少,且作為人牲的多為成年女性、少年和幼童。

為什麼“殷之大仁”武丁時期 的“人牲”最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