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突然解體,作為“死對頭”的美國,到底用了什麼招?

20世紀70年代,由於糧食歉收,蘇聯人民陷入了可能全民餓肚子的困局,急需向他國購買糧食。

而它的“死對頭”美國也並不好過,陷入了“停滯性通貨膨脹”,只見物價飛速上漲的同時失業率也拼命往上衝,為了脫困!美國迫切需要新的消費市場。

1991年蘇聯突然解體,作為“死對頭”的美國,到底用了什麼招?

一個想買東西,一個想賣東西,兩個曾經為了世界霸權爭的你死我活的超級大國,出於共同利益的考慮在70年代決定“合作共贏”。

美國給予蘇聯“最惠國待遇”和“低息貸款”幫其解決糧食危機,而作為交換,蘇聯需要將自己億級人口的市場開放給美國。

然而雖然兩國開始了握手言和,但是背後的“戰鬥”並沒有結束。美國對蘇聯的貿易中滿滿的都是私貨。

譬如當蘇聯形成對美國產品的依賴之後,美國開始提出各種限制條件。美國國會議員傑克遜就提出“真正的緩和必須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至於這個“道德”是什麼?他說叫“人權”。

1991年蘇聯突然解體,作為“死對頭”的美國,到底用了什麼招?

1974年《傑克遜瓦尼克修正案》正式出爐,美國舉起了它的經濟大錘,要求蘇聯 “為不幸的移民打開大門,以每年至少准許6萬名猶太人移居國外作為取得最惠國待遇地位的交換條件。”

但美國人過於高估了蘇聯對自己產品的渴望,蘇聯擔心大規模的移民會動搖蘇聯各族人民的團結,進而讓整個蘇聯陷入“內亂”之中。

於是明確反對美國這個“不合理要求”,並指出這是對蘇聯內政的粗暴干涉。同時作為反制手段,蘇聯開始收縮對美國開放的國內市場。美蘇原本緩和的局勢再次燃起了“熊熊烈火”。

但是美國的“人權”之錘並沒有放下,1975年當蘇聯“渴望”通過和西歐各國進一步交流,進而使自己擺脫經濟困境以及政治孤立之時。

美國送上了一顆毒蘋果“赫爾辛基宣言”,該宣言以承認蘇聯二戰後的領土邊界以及同意蘇聯加入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貿易體系為誘餌。

1991年蘇聯突然解體,作為“死對頭”的美國,到底用了什麼招?

使蘇聯同意在人員、思想、文化方面進行自由交流。而當蘇聯將國門完全敞開給西方之時,美國以美國的人權規範為武器長驅直入,即所謂的“和平演變”。

而礙於“赫爾辛基宣言”的約束,蘇聯面對“和平演變”的抵抗一直很乏力。且因蘇聯在80年代並未因“赫爾辛基宣言”的幫助走出經濟困境。

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反而越來越差,人民開始對蘇聯政府失去了信心,而失去信心的直接結果是,人民開始接受美國的人權規範,並以其為武器反抗曾經深信的蘇聯理想。

再後來蘇聯走進了死亡漩渦,越開放經濟越差,而經濟越差,人民越對蘇聯政府不滿意,因為對政府不滿,人民開始拋棄蘇聯理想,擁抱美國規範的民主,當擁抱的人多了,蘇聯就在1991年解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