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講堂】駕駛他人機動車肇事逃逸,如何劃分車輛所有人和使用人責任?

【普法講堂】駕駛他人機動車肇事逃逸,如何劃分車輛所有人和使用人責任?

前有共享單車代步,後有共享汽車出行,但是駕駛汽車不當會引發交通事故,前期,就報道了一例大學生駕駛共享汽車肇事逃逸的新聞。

【普法講堂】駕駛他人機動車肇事逃逸,如何劃分車輛所有人和使用人責任?

裁判規則

1、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後駕車逃逸的,負事故全部責任——崔某、顧某、朱某、崔某陽訴劉某等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

2、在機動車交通事故中,根據過錯責任原則判定各責任主體的賠償責任——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漾濞支公司訴普居、李樸、輝建英、楊建林財產保險合同糾紛案

3、車輛所有人與使用人不一致,一般應由使用人承擔責任,所有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承擔責任——康安官等訴張彪等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

4、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三人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機動車一方逃逸,機動車另一方應對第三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馬金蘭等訴程子章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

相關觀點

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的責任承擔

1、使用人承擔交強險賠付以外的賠償責任

一是從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來看,這兩種利益都已經集於使用人一身,所以其應當承擔責任。使用人從其對機動車的利用中獲得利益,要求其承擔責任符合嚴格責任中損益同歸的原則。有學者認為,出租人因出租機動車而收取到租金,該租金就屬於運行利益,因此出租人對於機動車的運行享有利益。出租人並不因機動車的出租而喪失對該機動車的支配,即對機動車仍享有支配權。因此,基於運行利益說與運行支配說,應當將出租人認定為機動車的保有人而承擔危險責任。但筆者認為,出租人雖然享有運行利益,但並沒有真正支配機動車,不具有運行支配權,所以,不應當承擔責任。

二是從預防損害來看,使用人控制了機動車的運行,其可以實際地控制機動車的危險,要求其承擔責任,有利於督促其採取措施預防損害的發生。

三是保險公司支付的賠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所有人支付保費的對價。所有人支付保費本身意味著其已經承擔了一定的責任,所以讓所有人繼續承擔責任,等於由其承擔了全部責任,對所有人不公平。因此,在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形下,因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損害,受害人首先應當請求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

2、所有人依據其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方面,機動車畢竟是危險物,所有人應當對其進行控制。所有人將其交給他人使用,就會給社會帶來風險。

另一方面,所有人自己將機動車交給他人時,可以通過選擇使用人來控制風險。如果所有人沒有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其也應當負責。而且出借不同於出賣,出借人依然保留機動車的所有權,享有支配控制力,因此出借人有運行支配力。出借一般也是比較短暫的,因此不能僅僅從出借期間出借人沒有直接佔有機動車就認定喪失了運行支配力。

一是車輛本身具有瑕疵(如剎車失靈)而所有人沒有盡到告知義務。在車輛具有瑕疵時,所有人本來不應該將其交付給買受人使用,如果在交付時,未盡到告知的義務。無論是何種原因沒有告知,都表明其具有過錯。

二是使用人不具有駕駛資格而所有人沒有審查。在使用人沒有駕駛資格時,實際上給受害人帶來極大的危險。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所有人不能將其車輛交給沒有駕駛資格的人,所有人在交付機動車時違反這一規定而沒有審查使用人是否具有駕駛資格,就應當認定其具有過錯。

三是使用人具有醉酒等情形而所有人沒有盡到注意義務。例如,在機動車交付之時,使用人已經醉酒等。所有人在此情況下仍將機動車交付給其使用,則應認定所有人具有過錯。

四是所有人未將機動車特殊的使用性能告知使用人。例如,某些機動車不適合在特定類型道路上駕駛的,所有人應當在交付使用人時,及時告知此種情況。在所有人有過錯的情況下,應當承擔的是相應的責任。

如何理解“相應的賠償責任”,關於相應的責任在性質上如何確定,存在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相應的賠償責任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相應的責任是一種依據過錯程度而確立的責任。一方面,相應的責任意味著,所有人有過錯才承擔責任,沒有過錯不承擔責任。在所有人沒有過錯的情況下,使用人應當承擔全部責任。另一方面,相應的責任表明,責任的範圍要根據其過錯程度來確定。

第二,相應的責任是一種按份責任,即在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發生有過錯的情況下,應當由所有人和使用人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因為立法者已經確定了在所有人沒有過錯的情形下,應當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在此情況下,機動車使用人就是完全責任者。而一旦所有人有過錯,則只能由所有人分擔部分責任,在此情況下,就可能在所有人和使用人之間形成各自的份額問題。

相關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九十二條 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第四十九條 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

(四)其它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普法講堂】駕駛他人機動車肇事逃逸,如何劃分車輛所有人和使用人責任?

2017年12月,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交通運輸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發生交通事故8643000起,其中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2846起,造成63093人死亡、226430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2.1億元。

交通事故已然成為居民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那麼,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會承擔刑事責任嗎?

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構成交通肇事罪,而非故意殺人罪。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構成交通肇事罪。

而故意殺人罪是故意殺害他人。

我國刑法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處罰過失犯罪為例外。

《刑法》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對於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而言,駕駛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但並不積極追求死亡結果的發生;而是駕駛人應當預見到自己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駕駛行為可能會發生致人死亡的結果,但是因為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到自己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駕駛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是相信自己的駕駛技術完全可以避免死亡結果的發生。

對於這種因疏忽大意或者過於自信致人死亡的屬於過失犯罪,綜合《刑法》第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對於過失犯罪,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交通肇事罪作為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社會危害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結果都會比故意殺人罪要輕很多。故,其處罰結果也會比故意殺人罪要輕。

二、交通肇事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的規定,交通肇事有下列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致人死亡的情形

1、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並不是說只要出現死亡結果,就會構成交通肇事罪)

2、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二)致人重傷的情形

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5、嚴重超載駕駛的;

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三)造成財產損失的

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

凡事無絕對。以上是從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重傷及財產損失三個方面梳理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最低標準,而非最高標準。也就是說,如果交通肇事行為造成的損失符合以上幾種情形,就會構成犯罪,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同理,舉輕以明重,行為更為惡劣的,會被處以更重的刑罰。

三、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危險駕駛罪)

交通肇事並不是必須以飲酒為成立要件,但是飲酒駕車也會違反其他法律規定。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已然成為酒場常識,這不僅僅是對他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一)飲酒駕車的認定及處罰

根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GB19522—2004)規定,飲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20mg/100ml、小於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飲酒後駕車的,處暫扣六個月駕駛證,並處罰款;被處罰後,再次飲酒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罰款,吊銷駕駛證。

醉酒駕車的,約束至酒醒,吊銷駕駛證,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駕駛證。

飲酒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吊銷駕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駕駛證。

(二)醉酒駕車的認定及處罰

醉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對於醉酒駕車的行為,以《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危險駕駛罪】處拘役,並處罰金的處罰。

美酒與豪車是成功男人的標配,兩者完全可以兼得。但是,喝酒與開車最好錯開時間。否則,等待你的,就只有悔恨的淚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