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如何辨别质量优劣?这6点会告诉你答案!

有人说,喝茶这件事是很主观的,喜爱喝的茶就是好茶,再贵的茶如果口感不对,那也是没有缘分。

从某个程度来看,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但是茶品的好坏认定,虽然有个别的差异,也有共通的标准。

如果能够建立一些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茶,那么不但提升了对茶叶的认知,也建立了自己的品味。

喝茶也就从生活必须的补充水分,提升到知识、文化的层面,不但丰富了生活的内涵,也层叠了生命的深度。

普洱茶如何辨别质量优劣?这6点会告诉你答案!

▲喝茶

茶的好坏,一定要喝了才算,是本书一再强调的观念。今天,我们就由国家高级评茶师、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鲁文锋老师分享一些七子饼品饮时的共通标准,这是许多茶人长久经验的累积,并融入了笔者一些观点。

鲁文锋老师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师从“普洱教父”白水清,历年收藏了百年宋聘号、1952年甲级红印、50年代无纸红印、88青饼等珍品老茶。堪称名副其实的“普洱藏家”!

普洱茶如何辨别质量优劣?这6点会告诉你答案!

▲鲁文锋老师(右)与白水清先生(左)

一、不影响健康的才是好茶

首先,不影响身体健康的茶才可能是好茶,如果茶叶农残量超过标准、化学肥料使用过度,或是茶饼发现绿霉、黄霉,这种茶不能买,更不能喝。

大约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的某个期间,中国大陆对于DDT、六六六等农药的管理并不是很严谨,所以有些私人茶园所产的茶,可能会有农残过量的问题,必须注意。

至于绿霉或黄霉,依靠肉眼不难辨识。

普洱茶如何辨别质量优劣?这6点会告诉你答案!

▲发霉的茶喝不得

二、茶好不好?身体会说话

其次,如果喝完茶之后,会有头晕、恶心、反胃、四肢发软等身体不适的情形,甚至肠胃不适,那么这款茶大约与您无缘吧!

身体的反应是直接的,喝茶是为了让身体更舒适,不该让身体产生更多负担。

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不同,对于相同的茶未必会有同样的反应,因此不能说这茶不好,只能说无缘。

不过如果许多人喝过一款茶,都产生了身体不适的现象,那么这款茶的品质就要被质疑了。

普洱茶如何辨别质量优劣?这6点会告诉你答案!

▲茶汤如酱油

三、担心失眠应该怎么喝茶?

许多人担心,喝茶会造成精神亢奋,晚上喝茶会睡不着觉,所以不敢喝茶。

茶性寒,过量的饮用的确会造成这种现象,但是普洱茶是后发酵茶,随着转化的程度,茶性也跟着由寒转暖。

根据个人的经验,一般的陈年老普洱茶比较不会造成无法入睡的情形,但是新茶品,特别云南的茶树野性较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就要调整饮茶的习惯了。

普洱茶如何辨别质量优劣?这6点会告诉你答案!

▲新茶

四、茶好不好?品一品就知道

茶汤入口后,舌齿口腔与身体的感受,是鉴定茶品的主要依据,老经验的茶人所归纳出来的八字箴,必须牢记:“苦能转甘、涩要能化”。

茶性苦,味觉主要在舌根,但是好的茶这种苦昧会转化成甘。

甘与甜不同,甘是苦味刺激口腔舌面后,口腔舌面反应分泌出来的物质,甜则是茶本身含有的糖分。

新茶普遍涩,涩的感觉在舌面,是一种粗糙不适的感觉,好的茶在饮后不久涩就会化开,舌面的不适感跟着消失。

一些年份够久的老普洱茶,不但饮用时没有涩的感觉,茶汤入口后又滑又顺,甚至融入舌面好似消失掉一般,这种茶品,已臻化境。

普洱茶如何辨别质量优劣?这6点会告诉你答案!

▲52年甲级红印茶汤

五、茶质好坏也是判断依据

茶质好坏,也常被拿来做为判断的依据。茶叶内涵物含量高的茶,通常茶质比较有机会强些,至少可以泡浓些。

如果茶汤入口后,舌面的渗透性很强,茶叶溶解的物质与茶水融合得很好,而且耐泡程度也够,那么茶质应该是较强的。

不过如果一泡茶虽然不耐泡,例如只到第五泡以后就淡掉了,但是第二、三泡的表现却很精采,那么我们或许还是应该认定这泡茶的茶质不错,只是厚度不够。

追求茶质的厚度,一部分原因是要等待茶品的后续转化,不过这应该是对新茶说的,购买直接饮用的老茶,或许茶汤的表现要比耐泡度重要。

普洱茶如何辨别质量优劣?这6点会告诉你答案!

▲92方砖茶汤

此外,茶叶经过渥堆,舌面的渗透性会消失,茶汤滑顺,但缺少变化。

六、湿仓茶如何分辨

茶品经过人为加湿的仓储,茶汤虽然变滑变顺,但相对会流失一些品质,茶汤的味道也会跟着改变,而且使得茶汤带些水味。

不过这种鉴别,一定程度还要依赖经验,经验老道的茶人甚至还能区隔不同的仓储。

经过这种仓储,茶汤中会带些仓味,有些仓味会随时间退掉,有些茶品就永久转化成某种特殊的仓储口感了。

普洱茶如何辨别质量优劣?这6点会告诉你答案!

▲普洱茶的对比

这类仓昧不一定是不好的,但应该不能完全算是茶叶本身的天然气味了。

这两年被广泛讨论的晒青压制茶绿茶化的情形,似乎在某些七子级的沱茶上也有出现。

绿茶要趁新鲜喝,晒青压制茶则要等待后续转化,如果将经过高温烘青、茶质已经朝绿茶化转变的茶叶,拿来等待后续陈化,可能不会有预期越陈越佳的结果。

一些陈放十几年的沱茶就有这种现象,冲泡后茶汤转栗,但是水薄味淡,而且不耐泡,需要特别留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