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對張廷玉大動肝火?

張廷玉是清代康、雍、乾時代的三朝元老,康熙時中了進士,到雍正時進了最高決策機構軍機處,而且還是個領頭的,整天圍著皇帝轉。中國人都知道,伴君如同羊伴虎,他和三隻超級猛虎相伴幾十年竟能得到善終,真是不易。他不光得到了善終,而且還得到超級信任,雍正死前讓他與鄂爾泰同為顧命大臣,還親自給他題聯“天恩春灝蕩,文治日光華。”更難得的是,讓他這一個漢人,死後配享太廟。也就是說,他的牌位可以在滿人的祖廟裡享受祭祀,這是何等的風光。有清一代享受如此尊榮者獨此一人而已。

乾隆為何對張廷玉大動肝火?

也許是物壯則老吧,到了晚年,一向謹小慎微的他,竟屢屢惹得乾隆皇帝大動肝火。鄂爾泰去世後,乾隆並沒讓張廷玉當首席軍機大臣,理由是: “我朝舊制,內閣系滿大學士領班。”到張廷玉70歲時,乾隆批准他:“不必向早入朝,或遇嚴蒸風雨,或自度宜於少休,亦不必勉強入內。其應辦事務,可以在家辦理”。1748年正月,他再次求退,乾隆不批准,直到第二年十一月才同意他以原官並帶伯爵銜致仕(即退休)。也就在這時,他惹惱了乾隆皇帝,差點兒將以往的一切付諸東流。

事情的起因就是雍正說過的讓他配享太廟的事。這事乾隆知道,也答應過,但乾隆說配享大臣不宜歸田終老。人年紀大了心裡就裝不住事,總擔心皇帝的話不能落實。他就到朝廷當面上奏“乞上一言為券”,也就是說,你皇帝得給我寫個字據,到時好有據為憑。這樣做,一等於不信任皇帝,二等於要挾皇帝,而這兩樣恰恰是皇帝都不能容忍的。好在皇帝儘管不高興,但還是把火壓下了。乾隆頒詔申明雍正成命,這下張廷玉放心了。

乾隆為何對張廷玉大動肝火?

第二天,他讓兒子上朝代為奏謝。今人說細節決定成敗,看來,不僅今天如此,古代也是如此。乾隆一想,好你個張廷玉,求配享你親自面奏,得到許諾了就不親自謝恩了,你也太不講究了,因此大為惱火,當即降旨斥責: “夫配享太廟,張廷玉畢世之恩,豈尋常賞賚、加一官晉一秩可比。不特張廷玉歿身銜感,其子孫皆當世世銜感。伊近在京邸,即使衰病不堪,亦應匍匐申謝。乃陳情則能奏請面見,而謝恩竟不能親赴闋庭,視此莫大之恩,一若伊分所應得,有此理乎!”

張廷玉也真是的,當年兒子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應試,雍正炒 皇帝親自給點了個探花,也就是甲等第三名。可他知道消息後立刻求惻 見雍正,力言不可,說這樣“佔天下寒士之先,於心實有不安”。雍嘎) 正見他言辭懇切,勉強答應了他的請求,把他兒子從一甲行列降到二甲。· 如今老了老了,怎麼竟忘了禮數?

乾隆為何對張廷玉大動肝火?

1750年,也就是乾隆十五年,乾隆長子永璜不幸逝世。才是弱冠之年,作為父親,悲傷是不言而喻的。張廷玉是永璜的老師,當然也很悲傷。可他被乾隆訓了一通,心有餘悸,想早點兒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何況皇帝已經同意他春天回鄉。於是,皇子初祭剛過,他就向皇帝奏請還鄉。皇帝此時滿腹悲傷無處排解,一聽說身為老師的張廷玉此時急於回家養老,勃然大怒,怒斥張廷玉: “甫過初祭,即奏請南還,試思伊曾侍朕講讀,又曾為定安親王師傅,而乃漠然無情,一至於此,是為尚有人心者乎?”

這還不算,又說他急於回家,不過是配享太廟的志願已經達到。配享太廟的都是佐命元勳,張廷玉有什麼功績勳猷,張廷玉不過謹慎自將,傳寫諭旨,不過就是沒有過錯而已。太廟實在不當配享,其配享實為過分。乾隆還把歷來配享太廟的名單給張廷玉看,讓他自己考慮是否配享太廟。都這節骨眼了,誰還好意思艦臉說自己配享,只好借坡下驢,說自己不配。張廷玉一心想配享太廟,藉此光宗耀祖,哪想到平地陡起波瀾。乾隆以大學士九卿議奏為名,修改雍正遺詔,罷免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後來,張廷玉推薦的一個兒女親家犯事,又把張廷玉牽連進去,沒收了張廷玉在京城的房子和房中的私人財產,他的門生都作鳥獸散。

最後,張廷玉84歲病逝,乾隆還算仁慈,讓他配享太廟,理由是:“皇考之命,朕何忍違?”張廷玉九泉之下可以知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