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都说红军八路军穷,穿着草鞋打江山,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但打跑鬼子、打败国军400万,光靠敌人造其实远远不够,还需要自力更生。其中,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电”。

老人家说,自己主要靠一文一武指挥斗争,武的一条是通过电台指挥打仗,文的一条是舆论。

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用电台指挥千军万马需要电,对外宣传需要电,开动机床生产武器弹药也要用电……长期在山沟沟和农村生存的红军和八路军,在敌人严密的封锁和“围剿”下,究竟哪来的电呢?

红军最初是靠缴获张辉瓒的电台起家的。当时的电台使用的是电池。不过,在那个年代要搞到电池、给电池充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红军开始办无线电训练班的时候,学员们为了节约用电,训练电池用的是前方用过后送回来的废品。学员们把废电池的锌皮捅上几个洞,放在促毛竹筒里,用盐水浸泡,用这种土方法给电池“蓄电”。这样处理后的废电池,还能用很长时间,大家称其为“麻子牌”电池。

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早期红军装备落后,没有多少大功率的电台,用电量也不大,解决用电问题可以靠简易的手摇发电机。

手摇发电机技术相对简单,设备重量不大,方便人背马驼,随时可以随队伍转移,很适合长期打游击战红军、八路军。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仍然在大量使用手摇发电机。小小的发电机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红军、八路军的手摇发电机主要是靠从敌人手中缴获,也有通过各种渠道从“白区”获得的,甚至自己制作简易发电设备。

这些在今天看来十分简陋的手摇发电机,对于红军、八路军来说却是比生命还重要的金贵“宝贝”。

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红军长征从于都出发时,只有一台发报机和一台发电机,由一个128人的加强连负责保护这些设备。一路征战,连队伤亡巨大,过草地前只剩下了3个人,但他们硬是把重达68公斤的设备扛到了陕北。

这3个人其中一个名叫谢宝金,他一直活到了解放后。70年代侄子陪他去北京看病,走进军博,他就被那里陈列的一台手摇发电机吸引住了,双眼湿润地拉着侄子的手说:“你知道吗,这个就是我在参加长征的时候,从于都一直背到延安的手摇发电机啊!”

军队不断壮大,电台、广播、武器弹药生产等方面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手摇发电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各种各样的土法发电应运而生。

延安时期,当时的三局决定把三局本部、通信材料厂、军委通校、新华广播电台等单位集中在裴庄、川口、盐店子、王皮湾的一条山沟里。那个年代,整个延安几乎都没有电,但这条沟里的所有单位都有电。

他们是怎么发电的呢?

一种是汽车发电机,用的原料是水煤气;

一种是交流发电机,用的煤做原料,功率达到20千瓦;

还有一种,用的是蒸汽锅炉带动,功率达到15千瓦……

这些发电设备虽然算不上先进,发电量不大,但原料容易获得,设备安装使用难度都不大。

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诞生,开始对外传播。据延安时期的老前辈们回忆,当时延安没有发电厂,技术人员尝试采用旧汽车引擎来带动发电机发电。

后来,贺龙把在晋西缴获的两个火车头蒸汽机运送到延安,经改装用来发电,电力达到300瓦。延安当时汽油、柴油奇缺,大家又想出用木炭炉烧木炭产生的煤气代替汽油做燃料。

抗战期间,八路军曾在山西黎城建立了黄岩洞兵工厂。这是八路军当时最大的一座兵工厂。这里诞生了解放区第一批制式化步枪、第一门火炮、第一颗炮弹。山谷间一年生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小小的山谷因为火热的生产曾被称为“小天津”。

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黄岩洞聚集了八路军中大量的工程机械牛人。黄崖洞兵工厂的第一任厂长是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电机制造系的程明陞。没错,一看专业就跟电有关。大规模军工生产需要动力,除了蒸汽机、水车等提供动力,发电当然也难不倒这些牛人们。1941年这里车、刨、钻、冲等切削机床有二十多部,蒸汽锅炉、发电机轰鸣声日夜不停。

延安等地的发电设备,其中不少是从敌占区民族工业迁移时转移过来的,也有来自于外援。

抗战后期,美军曾计划过在中国沿海登陆打击日军。由于国民党军队偏安于西南一隅,能接应美军的只有在沿海抗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美国曾派“迪克西使团”访问延安,美军使团曾带来了便携式发电机,主要为采集军事气象情报的器械发电。

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曾与我军达成的协议,为我军提供20吨通信器材。这些器材有各种电子管及器材,美军先进的SCR-284、v101发报机,其中也包括小型发电设备。

在那个年代,由于电是个稀缺资源,先辈们已经养成了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只有必须用电的地方、必须用电的时候才能用电,连领导人的照明也长期使用的是煤油灯、汽灯等。

你没看错,就是电站。

随着我军有弱小逐步走向强大,建电站已经不是天马行空的事了,逐步提上了日程。

以山西为例,历史上曾有两座著名的红色电站,分别以刘伯承和贺龙的名字命名。

位于长治潞城的是“刘伯承电厂”,位于吕梁兴县的是“贺龙电厂”。

“刘伯承电厂”的厂址由刘、邓亲自选定,最终确定潞城县西白兔村一块巨大的平地为厂址。

这块平地紧邻阎锡山时期修建的窄轨铁道和小火车,西面有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煤矿,还有公路连通,有水有煤有铁路公路。发电厂的设备分别从河北峰峰煤矿、临水发电厂、河南焦作煤矿等地拆迁运来。

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在没有吊装设备的情况下,大家硬是把重达20吨的发电机和5吨重的锅炉装上平板车,由百十个人力拉着像纤夫一样拖拉前进,一个工兵排在前面开山修路。

为了避免被敌人的飞机轰炸,工人们巧妙地利用窑洞伪装,洞顶上长满了槐树、圪针和灌木杂草。

1946年冬,这座电厂挂牌,成为解放区第一座发电厂,后来更名为潞城西白兔发电厂。到1948年初,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2170千瓦。

1947年撤离延安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转战,最后落脚西柏坡。在这里,一部部电台指挥千军万马,赢得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

在西柏坡这个小村庄的用电问题怎么解决的呢?

也是靠建电站。不同于“刘伯承电站”,这里的电站不是火力发电,而是充分利用当地丰沛水利资源的水力发电站,名叫沕沕水发电站。

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沕沕水发电站是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厂,于1947年6月动工兴建,1948年1月竣工投产,承担着周围兵工厂所需电力能源和西柏坡用电供应任务。

电站的选址由朱老总亲自拍板确定。他曾6次到过这里。电站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朱德电站”。

电站的发电机是德国制造的,装机容量194千伏安。后来,德国企业曾想用两千多万元收购这台发电机留存,但被电站拒绝了。

如今,电站旧址坐落在沕沕水生态风景区内。景区大门两侧挂有对联:“

从土法电池到兴建水电站,“电”的变化,可谓见证了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战争年代,八路军靠什么发电?盐水充的电,照亮胜利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