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 金庸故居風水考

曾祥裕 曾海亮

在中國版圖上,海寧只是彈丸之地,不為人注意,但在中國文化史上,海寧卻是一個重鎮,這座只有65萬人口的小城湧現出王國維、徐志摩、金庸和吳世昌等一批大師、巨匠、名臣、高士。如此人才輩出之地固得益天然風水格局,但是個人命運的盛衰終歸要社會環境的支配。 我在弟子朱祥鋒的陪同下,走進海寧這一江南重鎮,尋找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我們驅車七轉八彎來到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一幢嶄新的江南民居矗立在蕭條的田園上。這就是一代文豪金庸的出生地。

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那時,查家可謂備極恩寵,達到了科舉時代的巔峰。可是,雍正年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文字獄使查家受到重創。在此之前,清初順治年間,因受湖州《明史》案的牽連,有才華的畫家、學者查繼佐曾遭下獄,但沒多久即無罪獲釋,沒有對整個家族造成大的衝擊。這次文字獄後來被金庸詳細地寫進了他的小說《鹿鼎記》中。雍正年間發生的江西科場案是當時最大的一場文字獄,不僅當事人位居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的查嗣庭全家被下獄,他的長子被殺,本人在獄中服毒自殺,屍體被下詔示眾,家屬被流放,而且查家兄弟查慎行(嗣璉)、查嗣瑮、查瑾等三家老少數百口都遭株連下獄,查嗣瑮和家人被流放陝西,最後客死他鄉。查慎行雖釋放回了家,不久也死了。文字獄甚至牽連到所有浙江人,朝廷停止浙江鄉試、會試各一科。

經這次打擊,查家一度中落,乾隆十九年以後才有人中進士,康熙年間的輝煌已成前塵往事。金庸的爺爺查文清是查家最後一個進士,是金庸最敬佩的人,也是對他年輕時影響最深的人。查文清在江蘇丹陽任知縣時,因為發生著名的“丹陽教案”被革職。鄧之誠的《中華二千年史》曾引用了光緒《東華錄》有關這一事件的記載,對此金庸引以為榮。他在小說《連城訣》的後記中說:“我祖父查文清公反對外國帝國主義者的無理壓迫,不肯為了自己的官位利祿而殺害百姓,他偉大的人格令我們故鄉、整個家族都引以為榮。”

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五百多年中,查家出了無數傑出的名臣、名醫、學者、詩人、畫家、書法篆刻家、文字學家、鑑賞家、史志家、水利家,他們的事蹟載入了《明史》、《清史稿》、各種地方誌和古籍。即使到了近代以後,查氏家族還有不少知名人物,如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四十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臺灣學術界風雲人物、司法部長查良釗。出自海寧的著名人物還有王國維和徐志摩。

從金庸生命歷程來看,他生命中的文化基因得益於家族的書香遺傳。但是他後來人生磨難和成功,卻受到時政的變化影響。

少年金庸卻是在抗戰的烽火中成長起來的,經歷了大時代的苦難,他的母親不幸死在抗戰之初逃難的動盪中。正在中學求學的金庸失去了家庭的呵護與接濟,成為冬天沒有襪子穿草鞋的淪陷區學生。海寧老家的房子被日本人燒燬。可以說,到金庸這一代,查家昔日的榮耀與顯赫都已成為悠久的舊夢。但金庸從小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族中,耳濡目染,對自己的家世無疑有一種特殊的感慨。晚年他還清楚地記得家裡掛的牌匾,因為那是康熙所賜。

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在歷史風雨中金庸的命運小舟可謂顛簸流離,少年時期的日寇侵華、新中國成立後父親的政治性死亡、圖書被當局的查禁、香港迴歸祖國……一系列政治事件可謂糾纏金庸的一生。在大變革、大跌宕的政治時代中,金庸與祖國越來越遠,但他倖免於亂世中,在香港這塊民主自由的土地上經營自己的報紙和創作。從1948年到香港任國際電訊翻譯,到再次踏上故鄉的土地,已經是“1992年12月,回鄉尋師訪友,憑弔表哥徐志摩”的時節,中間隔著42年的時光!人生的漂泊感可想而知。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在名著《百年孤獨》中說,如果一塊土地上沒有埋著自己死去的親人,那麼他就不是這個地方的人。大陸上埋葬著金庸父親的遺體和一個曾經急風暴雨的時代。

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這樣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讓金庸沒有對故鄉的思念、沒有鄉愁的縈繞,那簡直是不可能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依碧鴛”,金庸武俠小說像一枚玲瓏的白玉苦瓜(典故出自余光中同名詩),蘊涵著“古中國餵了又喂的乳漿”,儒、釋、道三教合一。“茫茫九州只縮成一張輿圖/小時候不知道將它疊起/一任推開那無窮無盡/碩大是記憶母親,她的胸脯/你便向那片肥沃匍?/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不幸呢還是大幸這嬰孩/鍾整個大陸的愛在一隻苦瓜/皮革踩過,馬蹄踩過/重噸戰車的履帶踩過/一絲傷痕也不曾留下”。金庸武俠小說,靈感來自古中國的文化,但所有的文化符號都是來自大陸、來自中國,無不沐浴著唐風宋雨。

金庸身上的文化基因對他人格、思想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目睹家族的衰微、時代的變遷,他有哀傷、有感嘆、有失落,但他終於沒有割斷這根臍帶。金庸對世俗價值的在乎,使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都未能擺脫海寧查家揮之不去的影子。在金庸香港的客廳中始終掛著他的祖先查升手書的對聯:“竹裡坐消無事福,花間補讀未完書。”其中透露出的都是舊式文人的心境和態度。

金庸的成功讓他成了文化人中的富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從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到販夫走卒,從黃土高原到美利堅,各個階層各個地方,到處都有金庸迷。除了金庸,極少有哪一個作家的作品能夠如此廣泛地受到人們的喜愛。”《金庸傳》作者夏冷的這一段話,至今也沒有過時。

“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在外邊住的時間一長,對故鄉懷念的感覺就越深。有時回憶小時候在這裡的生活,有一些是很美麗的。總想,老了,再回到這個地方來住。”下車時心中迴響起金庸的聲音。我心中在說,可敬的金庸,我現在身置你故居,追尋你孩童時代夢想。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迎上前,向我們打招呼,交談中才知他是查家第二十二代,叫查良楠,也許這兒太冷清啦,見來了遊客帶來了幾許生氣,他滔滔不絕地對我們介紹:“他與金庸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金庸為老二,他是老六,還有姐妹四個,堂兄弟19人。查良楠說,他們查家發丁不發財。當然除金庸之外,交談中還得知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1992年12月3日,金庸夫婦曾上家鄉海寧西山,憑弔過長眠地下的徐志摩。”

老人聽說我們來自風水故鄉贛州,就津津有味地說起其先祖元時由婺源遷居此地,主要看中海寧龍山風水好,地形為金鉤月亮,土地肥沃,與故里鳳山相似,且有“龍鳳之合”之形,遂遷龍山秤鉤灣,但歷經風雨摧殘,祖居早毀壞。現在海寧人民以金庸為驕傲,政府出資為其修復出生地故居。經測,原故居坐向為醜山未向兼癸丁丑。現由海寧政府出資幾十萬元重新修復的坐向為癸山丁向兼醜未乙丑金穴。水口癸丑。

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從金庸故居出來,查良楠老人請我們幫他家看看新遷的祖墳風水。這墳地窩在路邊的稻田中,經測,墳墓為癸山丁向兼子午壬子木龍。墳墓低於路面,周圍是稻田,右有池塘。查良楠老是懷疑這個墳墓遷過後查家風水不太好,因為男丁越來越少,而生女孩的人家越來越多。

走進海寧江南重鎮,尋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蹤跡

在返途中我坐中車上沉思:個人命運的盛衰受社會環境影響,從命運來看,同族的叔伯兄弟的查良錚一生過得更艱辛,身邊的財富遠不如金庸,也沒有享受到一生多位美女相伴遊四方的瀟灑和受官方禮遇寵愛的榮耀。查良錚於1953年初,抱著一顆強烈的報效祖國的心願回到祖國大陸。但是與金庸不同的命運的是他因參加過中國遠征軍而被打成右派,接著“文革”爆發,他又被抄家,批鬥,關入“牛棚”勞改。 1977年2月,飽受政治運動摧殘的查良錚因心臟病突發,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永遠離開了他摯愛著的祖國和文學事業。1981年,他的冤案終於徹底平反昭雪。不知長眠地下的查良錚該當何想?

人啊人,各人各命 ,命啊命!世事無常,命無定數,誰人解的了生命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