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高考考生里,最特殊的一个群体,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他们是高考考生里,最特殊的一个群体,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他们是高考考生里,最特殊的一个群体,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近些年来,不断涌现出一些高龄考生,四五十岁的,甚至六七十岁,年龄最大的有86岁。

很多人不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要参加高考,认为这毫无意义,甚至有病。

其实,那是你不理解他们。

曾看过一个访谈,曾破获“9.18”大案的开封市公安局局长武和平,后来升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公安部宣传局。

但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心结,是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一直没有上过有围墙的大学,有一天,武和平在郑州大学的围墙外痛哭了半个小时。这种心情现在的大学生可能不理解。

我想只有想上大学,却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上大学机会的人才能体会吧。我们就称之为“高校情结”或者“校园情结”吧。

在大学扩招前,上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全国一年只招收50多万大学生,那个时候的大学生真的是天之骄子。

现在一年招收800多万大学生,跟那个时代根本的没法比,完全是两个概念。

那个时候100个考生里只有5个能上大学(注意,这100个考生都是经过预选的,预选基本100个高中生只有30个有参加高考的资格),现在100个考生85个都能上大学。

这样一说,大家就能理解那些高龄考生内心的痛苦了吧。

有的学习挺好,因为临场发挥不好1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有的因为家庭成分原因,学习再好也没资格考大学;还有的因为超龄无法考大学(1977年高考要求必须是25岁以下)抱憾终身。

在终于等来了考大学不限制年龄的时候,他们往往已经人到中年。所以不要嘲笑这些高龄考生,他们考大学只是为了完成自己内心的一个情结一个梦想,并不指望通过高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现在的大学生应该理解他们这一代人的不易,珍惜现在大学时光!因为你们已经比他们幸福太多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们!

欢迎大家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