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猫子”考生,如何迎战白天的高考

夜猫子”考生,如何迎战白天的高考

每年一到高考日期的临近,围绕着高考的营养、心理等问题,许多学生、家长求助于各种咨询,其中有关睡眠的问题也不少。

那天,一位老妈带着儿子走进咨询室。儿子叫大宝,是个夜猫子,用他老妈的话说“晚上一条龙,白天一条虫”。

原来,大宝一到晚上就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看书能看到凌晨一二点,而且效率比较高,可到了白天就成了一条死虫,房间里两个闹钟也不能把他吵醒,非要把他拉出被窝才勉强起床。整个白天都无精打采,老师也反映大宝上课经常打瞌睡,学习效率自不必说。

不过到了周末,如果让他一觉睡到上午自然醒,白天精神也不错,所以在周末当妈的从来不敢叫醒儿子。可让妈妈揪心的是,高考时间安排在白天,而且主考官大人也不会等到大宝自然睡醒,然后劲头十足地走进考场。

随着考前的紧张气氛日益浓烈,大宝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有段时间,大宝每晚10点钟多一点就上床就寝,可在床上翻过来滚过去就是睡不着,非要等到一二点才能入睡,第二天早上照样起不了床。

坚持了十多天,这种办法宣告失败。一计不成,大宝又生一计,在提前睡觉时他开始服用安眠药,没想到情况更糟,不仅当晚不能及时入睡,第二天更加头晕脑胀。没几天,只好再度放弃。这下大宝和他妈没辙了。

结合大宝的临床症状特点,即:入睡晚、起床晚,白天嗜睡,晚上学习效率高,我诊断为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所谓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是指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患者的主睡眠时间段后移(一般人在晚上10~11时入睡,而这类患者往往要到凌晨1~2点才入睡),这些患者虽然有明显的入睡困难,但是一旦入睡,其睡眠的质和量均无明显改变。

就像大宝,在周末任由他睡,他也会感到神清气爽一样。这是一种慢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随后的多导睡眠图等相关检查也证实了我的诊断。

韦茨曼和切斯勒在1981年首先描述了该病,由于它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了,韦茨曼推测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时相反应曲线”异常有关。

那么,这类患者该怎么办呢?可以尝试

时间疗法。这是一种行为疗法,由切斯勒在1981年首创。

正常人的睡眠-觉醒周期稍长于24小时,按照人体生物节律的天然后移倾向,切斯勒把患者的上床时间系统地推迟,每天递延上床时间3小时,从而使一天的睡眠-觉醒周期达到27小时,然后逐渐把患者的上床时间延迟到本人所希望的上床时间(例如晚上11点),然后尽量让患者每天都维持在这个时间上床,不再继续延迟。

时间疗法的具体操作如下:连续一周左右,每晚依次将患者的入睡时间推迟3小时,而在最后的一两个晚上推迟一小时。在达到正常入睡的时间目标后,维持此入睡时间。

在实施该疗法的时候,患者要尽量克服瞌睡感,也应该回避周围环境中有关自然时间的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