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和大明湖所产蒲菜哪个更好?又有哪些好的烹饪方法呢?

蒲菜:“天下第一笋”

汪鹤年

淮安和大明湖所产蒲菜哪个更好?又有哪些好的烹饪方法呢?

对于蒲菜的好处,唐人徐夤《蒲》诗摹绘得尤其精彩:“濯秀盘根在碧流,紫茵含露向晴抽。编为细履随君步,织作轻帆送客愁。疏叶稍为投饵钓,密丛还碍采莲舟。鸳鸯鸂鶒多情甚,日日双双绕傍游。”在诗人眼里,这家乡的蒲菜充满了柔情蜜意,成为他寄托乡情的唯一媒介。

蒲菜的好处

  蒲菜古称蒻、深蒲,又称甘蒲、醮石、香蒲、蒲笋、草芽、蒲荔久、蒲芽、蒲白、草芽、蒲儿根、蒲儿菜。老济南人又俗称其为蒲草,南京人则叫它蒿儿菜。

  蒲菜是一种生长于湖塘、沼泽、水边和田野沟渠内的野生蔬菜,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水生植物香蒲嫩的假茎。对其与菖蒲的区别,唐代药学家苏恭《新修本草》说得比较明白:“此即甘蒲,……山南名此蒲为香蒲,谓菖蒲为臭蒲。”

  香蒲和芦苇一样生长在浅水滩上,根茎生长在水下或淤泥深处。其叶呈扁片状,露出水面,色泽青绿,可制各种编制品,《本草纲目》就有“八、九月收叶以为席,亦可作扇,软滑而温”的记述。香蒲自短缩茎上所生的叶,其下部叶鞘抱合而成径近寸许的圆棒形,在土中的部分色白,柔嫩可食;其出土在水中的部分,淡绿色,亦柔嫩可食。这两部分,通名“蒲菜”。香蒲的匍匐地下茎先端的嫩头,俗名“草芽”。通俗地说,蒲菜是蒲根剥去硬皮后的嫩芯,如葱白,如羊脂,嫩嫩的,其色泽之洁白,质感之脆嫩,味道之鲜美,甚至于胜过竹笋,故淮安人誉之为“天下第一笋”。

淮安和大明湖所产蒲菜哪个更好?又有哪些好的烹饪方法呢?

  我国山东、江苏、浙江、四川、湖南、陕西、甘肃、河北、云南、山西等地都可看到它的踪迹,但以南方水乡为多。主产于江苏和山东,其主要名产地有淮安、山东枣庄和济南大明湖。

蒲菜是安徽淮安的特产,其中又以淮安西南隅天妃宫所产蒲菜最为肥美。有人曾把天妃宫蒲菜移植于其他湖塘中生长,结果却又粗又老,软而带渣,不甜而麻。

  山东枣庄微山湖的蒲菜,亦驰名国内。《枣庄通志》称蒲菜为“蒲笋”,说是枣庄人“日用蔬菜”之常品。

济南大明湖的蒲菜,也是远近闻名的美蔬。民国时的《济南快览》就说:“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茭,其味似笋,遍植湖中,为北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

  蒲菜盛产于春夏两季,而以春末夏初最佳。它出自淤泥,却洁白如玉,肥嫩鲜香,脆而无渣,适宜多种烹调方法,可拌、炝、炒、扒、烧、炖、煮、焖、做汤、制馅、熬粥等。生吃脆甜无丝,味美可口;熟吃久煮发脆,鲜嫩芳香;酱制别具风味,尤为独特。

  蒲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嫩茎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钙、磷、多种维生素和谷氨酸等18种氨基酸。

淮安和大明湖所产蒲菜哪个更好?又有哪些好的烹饪方法呢?

中医认为,蒲菜性味甘凉,有清热凉血、利水消肿、活血化淤之功效。《神农本草经》云可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食鉴本草》说其“去热燥,利小便”;明医家汪颖《食物本草》称其“生啖,止消渴”;《饮膳正要》说它“补中益气,和血脉”;《随息居饮食谱》还说蒲菜具有“清热、养血、消痈、利咽喉、通二便”的作用。

当得祭品度得荒

  在我国,蒲菜入馔己有两三千年历史,《诗经·大雅·韩奕》“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吟咏,就明确地表明,蒲已经与笋一起成为人们喜爱的菜蔬。

  《周礼·天官·醢人》也有“加豆之实,……深蒲、醓醢”的记述。郑众注:“深蒲,蒲蒻入水深,故曰‘深蒲’。”贾公彦疏:“深蒲,谓蒲入水深,以为兖。”可见,蒲菜在当时已被王室用为祭品。

  汉代,人们已将蒲菜吃得有滋有味。据《文选》的引录,西汉初的汉赋大家枚乘在其代表作《七发》中谈到天下之至美时,曾为楚太子开列了一系列菜单,其中就有“刍牛之腴,菜以笋蒲”的菜谱,即用小牛的肥肉,与竹笋、蒲菜一同烹制的佳肴。

  蒲菜亦可代粮度荒,《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就有这样一段记载:“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三国时期,醋泡蒲菜已成为常见的吃法。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曰:“蒲始生,取其中心入地者,名蒻,大如匕柄,正白,生噉之,甘脆;鬻而以苦酒浸之,如食笋法。”

  《齐民要术》引《诗义疏》也说:“今吴人以为菹,又以为鲊。”

  据唐代药学家苏恭《新修本草》载,唐人除将其制作成腌菜食用外,还常将其蒸着吃:“此即甘蒲,作荐者,春初生,用白为菹,亦堪蒸食。”

淮安和大明湖所产蒲菜哪个更好?又有哪些好的烹饪方法呢?

  宋人对蒲菜的生长习性、用途及生物学特征,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宋苏颂《本草图经》就有如此一段记述:“蒲黄,生河东池泽。香蒲,蒲黄苗也。生南海池泽,今处处有之,而泰州者为良。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周礼》以为菹,谓其始生。取其中心入地,大如匕柄,白色,生啖之,甘脆。以苦酒浸,如食笋,大美。亦可以为鲊,今人罕复有食者。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谓蒲槌,亦谓之蒲厘。花黄,即花中蕊屑也。细若金粉,当其欲开时,有便取之。市廛间亦采,以蜜搜作果实货卖,甚益小儿。”从此段记述中可知,宋时,已很少有人像前人那样,将其制作成腌菜食用。但香蒲的花粉——即蒲黄却被时人拌蜜后制作成蜜果,以至成为市面上的俏销商品。

  当时,蒲菜已成为深受文人垂青的菜蔬,宋苏辙《游泰山四首·岳下》诗云:“腥膻及鱼鳖,琐细或蒲菜。”陆游《舟过小孤山有感》一诗也有“未尝满箸蒲芽白,先看堆盘脍缕红”的吟诵。

据《山阳县志》记载:南宋韩世忠、梁红玉镇守楚州抗金时,被金兵围困,军粮不济。后梁红玉发现蒲根可食且清香入口,去热解渴,于是挖蒲根以充军粮,使宋军度过了缺粮的危机,所以后人又称蒲菜为“抗金菜”。

凉拌清蒸皆佳肴

元明以后,人们在蒲菜的吃法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元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述的一种“造蒲笋酢”法就很有特色:“生者一斤寸截,沸汤焯过,布裹压干。姜丝、熟油、橘丝、红曲、稉米饭、花椒、茴香、葱丝拌匀。入磁器一宿,可食。”

  明人还摸索出油炸、磨粉作饼等多种新的吃法。《本草纲目》云:“蒲丛生水际,似莞而褊,有脊而柔,二、三月苗。采其嫩根,瀹过作鲊,一宿可食。亦可炸食、蒸食及晒干磨粉作饼食。”

  明人王世懋在《学圃杂疏》则认为:“蒲笋、芦笋皆佳味,而蒲笋尤佳。”同书中还透露出其家乡江苏太仓百姓不知蒲菜可食,且当地所产蒲菜质量不佳的实情,从而印证了淮安蒲菜移植他处则味变的现象:“吾地人乃不知取食耳。然种蒲者多间取之,苦不成笋,岂其种别耶?”

淮安和大明湖所产蒲菜哪个更好?又有哪些好的烹饪方法呢?

  明清以来,蒲菜更成为文人诗词中的常咏之物。明顾达在陕西做官,曾作《病中乡思》云:“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

  明滑浩《野菜谱》在“蒲儿根,即蒲草嫩根也,生熟皆可食”的记述后,又附歌一首:“蒲儿根,生水曲,年年砍蒲千万束,水乡人家衣食足。今年水深淹绝蒲,食尽蒲根生意无。”

  明人吴承恩《西游记》在该书的八十六回中,借老妪办素斋酬谢唐僧师徒之事,对其家乡盛产之蒲菜就有过诗意化的描绘:“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

  清末段朝端写过七首《春蔬》诗歌咏淮安地方的七种蔬菜,也以蒲菜开篇:“春蔬那及吾淮好,入馔蒲芽不论斤。”

清代盛大士有一首《淮阴竹枝词》还咏道:“新蒲入馔酒频携,歌管深宵醉似泥。一种离情消不得,劝郎且莫啖秋梨。”诗人自注云:“淮人酒筵,多用蒲菜,味颇鲜美。供具蔬果,惟秋梨不多见。或云,‘梨’与‘离’字同音也。”

  无论其表达的情绪如何,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抒发出对于蒲菜的倾心与挚爱。

淮安和大明湖所产蒲菜哪个更好?又有哪些好的烹饪方法呢?

  厨艺界认为:蒲菜味淡,一般情况下,要先焯后焖,配些味道鲜、厚的菜同烹,既保清香又能入味,如淮安的开洋蒲菜、济南的奶汤蒲菜、上海的上汤瑶柱蒲菜,就分别以海米、奶、扇贝为配料。

蒲菜名产地的蒲菜做法,不仅用料正宗,在烹饪上也自有其特点。淮安的清蒸蒲菜、虾米蒲菜、蒲菜斩肉、鸡油烩蒲菜、蟹黄扒蒲菜、鸡粥蒲菜等,就是待客的名馔。如鸡粥蒲菜就很有特点,该菜系以母鸡炖汁,加佐料与蒲根同烩,吃起来鲜而不腻,香透心脾。而最有名气的又要数虾米蒲菜,此菜系选用本地产优质蒲菜,配以大虾米、猪油、高汤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因虾仁鲜红像将帅,蒲菜嫩白如软玉,整齐排列在长盘中,犹如玉女列阵,故又名“红玉列兵”。鲁菜中的虾籽炒蒲菜、酱蒲菜和锅塌蒲菜也很有名。至于枣庄人钟爱的蒲菜烫面饺,大明湖的蒲菜三鲜包子等,亦是久负盛名的小吃。

参考文献(略)

先民菜篮子里的秘密》(连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