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人物志|张卫正:老济南文化的修复者和传承者

府城人物志|张卫正:老济南文化的修复者和传承者

作者 | 韩霄鹏

济南有两张名片闻名于世,一张是巧夺天工的自然泉群,另一张就是民风淳朴的泉水人家。从泉水申遗到泉·城申遗,一字之差,意味迥然。和静静流淌了上千年的汩汩清泉一样,好客包容的济南人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府城人物志|张卫正:老济南文化的修复者和传承者

■府城人物:张卫正 ■ 采访人:韩霄鹏

有一位老济南,他参与过千佛山摩崖石刻、大明湖北极庙塑像、灵岩寺罗汉堂、明府城的保护与修复,他还是超然楼里高达8米的“江北第一木雕”——泉城揽胜的主创者之一。他就是张卫正。

参与多处文物修复

张卫正是个老济南,也是位老园林人。1979年,风华正茂的张卫正分配到千佛山风景区工作,当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前夕,百废待兴。由于有石雕和木雕方面的特长,1979年到1982年,张卫正参与了济南多处重点文物的修复。

当时,千佛山的隋代摩崖佛像遭到破坏,很多佛像身首分离。在条件相当简陋的情况下,团队下到峭壁对佛像进行修复。“下去之后我才发现,摩崖石刻所在的位置非常逼仄,转身都很困难,锤子也挥舞不开,真不知道古人当年是怎么完成佛像雕刻的。”张卫正说,现在兴国禅寺有四尊佛像是他亲手修复的。

大明湖北极庙始建于元代,供奉道教北方之神真武大帝。1981年修复时,工作组手中仅有一张龟、蛇二将的图片,还非常模糊,其他的文史资料都散失了。张卫正说,工作组参考大明湖景区一尊铜雕真武大帝的样子,重塑了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塑像两侧的佛龛就是由他设计的。

1982年,灵岩寺罗汉堂修复过程中,专家在一尊佛像体内发现了铁胎,其背部写有“宋熙宁三年”的字样,张卫正是见证者之一。

府城人物志|张卫正:老济南文化的修复者和传承者

讲好济南故事

和很多老济南一样,张卫正对济南的热爱也是始于孩提时期。

那时候,张卫正经常跟着爷爷到老城区转悠,也听老人讲了很多老济南的故事。从五龙潭一口吞下一整个馒头的锦鲤,到大明湖特产的大鲤鱼和莲藕;从江家池(又名天镜泉)畔以鲁菜和鲤鱼闻名的汇泉楼,到江家池街路西“醴泉居”酱菜园。“潇洒似江南”的泉城美景深深印刻在张卫正的心里。

府城人物志|张卫正:老济南文化的修复者和传承者

2008年,大明湖新区扩建,复原始建于元代的超然楼。张卫正参与楼体及展品的雕刻工作。游览宏伟的超然楼,人们都对楼内高达8米的“江北第一木雕”——泉城揽胜以及济南八景木雕印象深刻。“泉城揽胜”大型楠木木雕高8米、宽5米、厚16厘米,视角是济南的东南角,抬眼望去,近处的千佛山、趵突泉、黑虎泉、芙蓉街、五龙潭、大明湖,远处的华山等尽收眼底,40平方米的面积把老城区和所有的名胜汇聚一堂,栩栩如生,层次分明。张卫正参与设计,并到浙江东阳与木雕大师定稿并完成的。

同年,张卫正还开始参与济南老城——明府城的保护与开发。“明府城是我小时候经常去游玩的地方,能参与明府城的保护,我很激动。我特别希望能原汁原味地恢复老济南风情。”张卫正说,在他的心目中,济南老城是一个风雅的隐逸之城,特别适合文人雅士居住。济南老城的民居都进身很小,虽不雄伟,但别有一番味道;这些老宅并非全都坐北朝南,南北开门的都有,皆因当年建造时,南北开门所朝向的景致都美不胜收。他说,对于明府城的修复,他特别希望能找到老工匠来负责土建。木工、瓦工、油漆工、彩绘工,最好能传承故宫、孔庙的老技艺。老宅修复后,张卫正建议能合理运营或开放参观,让老建筑焕发生命力。

对于老城的文化传承,他不主张切入点“高大上”。他说,明府城不大的片区,名泉、名人、典故、传说多不胜数。区区一个江西会馆就可以讲出一段很长的故事。“就像当年爷爷讲给我听的那样,我很愿意把济南老城那些人物、建筑的故事讲给游客、讲给后辈听。”张卫正说,修复老城是为子孙留下珍贵的财富,传承历史文化是为子孙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是每一个济南人的责任。

往期回顾

张存珠:老济南“曲艺山海”的传承者

王文喜:只要是竹子做的乐器我都能弄响了

房泽秋:好人泽秋

李艺:钢笔绘泉城

陈荣新:什么都能修的锔艺传承人

董凤歧:济南“面神”

胡源:复制慈禧御船的木船制作技艺传承人

董馥生:一枚草包传承百年 见证泉城荣辱沉浮

府城人物志|张卫正:老济南文化的修复者和传承者

府城人物志|张卫正:老济南文化的修复者和传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