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和ofo到底是靠什么盈利的?长期低价包月不会破产吗?

千潮科技

1、没有盈利

摩拜和ofo都没有实现盈利,所以我们看到,摩拜卖身美团,ofo如今也问题重重。在摩拜卖身美团之前,二者的投资者意图让两者合并,实现资源互换和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事情推动的过程中由于ofo方对自主运营权的坚持,让合并案破产,最后摩拜卖身美团,也从侧面印证了,共享单车并不能作为有持续供血能力的完善商业模式存在。

虽然,共享单车并没有盈利,但是它庞大的用户量和市场曝光量,仍然是它巨大的商业价值所在。


2、造血能力不足的ofo开始走广告变现之路

不同于无奈卖身的摩拜,坚持独立运营权的ofo在拒绝资本推动的合并案之后,就已经做好了靠自身盈利的准备。

在app上,ofo接受了许多广告的投放,靠广告投放来获取现金流,而在ofo单车本身,也准备了十分充足的广告位面向广告主开放,据有关报道显示,ofo车身,车篮,车架,车后座,所有广告位一律明码标价对外开放,企图通过如此高效的商业化来弥补造血功能不足的缺陷。


3、取消免押金服务,靠押金赚钱

取消大部分城市免押金服务,只保留北、上、杭、深、厦门几地免押金的功能,这意味着,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城市,用户需要支付押金才能骑行。重回ofo资金池的押金,也能成为ofo现金流的一部分。


4、用户量和曝光量是最大的商业价值

其实有很多大互联网公司,都没有盈利,然而它们拥有巨大的用户量和可持续的流量入口,这才是它们最大的商业价值。如同被美团收购的摩拜,就算ofo撑不下去了,也会有资本来收购,收购ofo的用户,收购ofo的市场曝光机会,收购ofo持续发展的未来。

现在还远没有走到最后一步,ofo还有发展的机会,希望ofo能坚持下去。



吴怼怼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更多有趣资讯等着您哦。

盈利了吗?摩拜和ofo都没有盈利啊。

看看大佬是怎么说的。在上个月的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同时也是ofo的投资人)在第三届谈到“共享单车大战”时表示,目前共享单场行业的格局已经确定,基本上前两家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

虽然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是摩拜和ofo并没有盈利啊。朱啸虎表示这两家每个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唯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

虽然不知道这两家共享单车企业能不能合并,但是很明显这两家是目前来说还没有盈利的。

但是它们是如何生存下去的呢?我们来看看ofo获得投资的情况:

(数据来源IT桔子)

我们可以看到ofo的融资情况多大上百亿,所以能够维持企业的运营并不出奇。

来看看摩拜的:

那么它们把钱烧完之后会盈利吗?今年6月底,戴威还说ofo在2018年能实现海内外全面盈利;朱啸虎说两家合并会盈利。虽然盈利像是遥遥无期,不过这些大佬都这么有信心,我们就更加不担心啦。


太平洋电脑网

永久低价包月甚至是免费包月,肯定是会破产的,现在ofo和摩拜发免费月卡是有目的的。摩拜和ofo在一轮优惠福利补贴给用户后,出现了以往行业竞争经常出现的情况“第一名和第二名打架,结果老三、老四死了”,在共享单车行业,ofo和摩拜可以说是行业的第一、第二,酷奇单车和小蓝单车则是行业内的第三、第四。在这轮低价包月和免费福利下,酷奇单车和小蓝单车双双进入危机。

比标准答案更经得起考验的是马太效应,充分竞争的市场没有第三名。

而6-8月份也是共享单车行业投放和价格大战打得最火热的时候。摩拜在6月16日完成6亿美元的E轮融资,而ofo也在7月6日完成了7亿美元的E轮融资。两巨头已经远远将其他的共享单车企业甩在后头,延续投放圈地的战争的同时大肆铺开优惠活动。

酷骑单车表示,酷骑单车的资金实力不如两巨头,本身的现金流无法满足运营需求。当时整个行业被动陷入“优惠大战”,ofo和摩拜等巨头推出“1元骑1个月”的活动,即使酷骑高峰时期的日订单将近300万,但是流水甚低。

而且越是在后面的共享单车玩家,越是希望通过加快速度推广占领市场,从而在共享单车行业中占有更高的市场地位,所以很多共享单车企业常常抽取用户押金来用在造车上,甚至是透支企业资金链来投放市场。在资本不投资输血、用户大量流失后,就连押金也没有足够的数量给用户们退了。


媒体训练营

共享单车可能会产生的利润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共享单车有两大盈利来源,押金和预存费用

使用共享单车,首先要交纳押金,再向平台内预存车费。日后骑车的费用,再从充值的车费里扣。

摩拜押金为每人299元,ofo单车的押金为99元,小鸣单车押金为199元,优拜单车押金为298元。为了确保用户正当使用其单车,同时也确保单车损害时出租方可优先受偿。

向用户收取押金合理合法,就像我们在房屋租赁和酒店入住时也都要缴纳押金。

不过,传统租赁服务的押金是,当用户不再租赁房屋或退订房间、自行车,押金就直接退还。但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则是,只要用户不申请押金退还,押金就一直处于平台的控制之下。

为了方便,用户不可能每次用完单车后都申请退还押金、等下次用车时再缴纳。大量押金就留在了共享单车企业手中。并且在这种“一个人对应一份押金”的模式下,只要适当增加车辆投放或特定区域增加投放,就能带来更多注册用户和押金。这其实具有一定的募集资金或无息融资的性质。

根据 App Annie 公开的数据看,每个月有 512 万人在用摩拜的自行车。每个用户都缴纳了 299 元押金来估算,摩拜收到的押金总额达 15 亿元。

如果用户要持续使用摩拜的自行车,那他缴纳的那笔 299 元的押金就会一直被存在摩拜的账户上。在你退押金之前,理论上它可以用这笔钱赚钱。

但押金本身并不属于摩拜的资产,所以即便用这笔钱做理财管理,一般也是购买银行、信托机构等提供的风险小、周期短的保本企业理财产品。

假设摩拜从银行购买一款期限为 3 个月的企业理财产品,年化率为 4% 左右。照此计算,摩拜每个月从这笔押金中的收益也大约是 500 万元。

除了押金,预存费用也是共享单车平台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吸收来的大笔预存费用也可以用于投资理财。

所以,低廉的使用价格进行自行车租赁只是其表,募集大笔资金用于理财投资,才是这些共享单车疯狂争夺市场的根本原因。更何况,自行车租赁并无门槛限制,只要平台注册用户数足够大,就有机会成为一个全新的入口级平台。

2、大数据的收入

对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儿来说,通过运营获得用户注册,获悉用户的一个电话信息,已经是天大的幸福。

”共享单车”的玩法,在你屁股跨上单车之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这是对用户无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隐私意愿强烈的用户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单车”用解决痛点的需求一次性实现了。


等用户的出行数据累积到一定量后,就可以将数据给商家导流,作为商家做广告的决策。通过数据规模化分析,可以帮助广告主过滤得出比较精准的群体受众,并进行有目的性地广告投放,从而帮助广告主提升目标用户的转化率,节约广告成本,提升广告效率

3、广告收入

共享单车的主要广告位置有两个:一是 APP里的页面广告 。其APP的装载量足以产生相应的广告效应,启动界面、内置广告都是可以创造利润的方式,以后还可以在APP中植入积分商城,和其他厂商合作兑换礼品;二是单车车身的广告。

广告是很多互联网产品最大的盈利点,当用户产生了一定的规模,这也会成为共享单车的一个收入。

4、日常的运营收入

使用一次0.75,一线城市乘一天3次,乘数量45万,加上二线城市一天2次,65万辆,结果是 一天200万。综合起来一年收入7.3亿 。

摩拜:每半小时1块钱,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ofo:如果不是则收半小时1块钱,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小蓝单车:收费每半小时5毛钱,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小鸣单车:收费每半小时1块钱,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但是试问下,有多少人又是可以骑足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


5、政府补贴

整编各城市现有的公共自行车,获取当地政府支持。

网曝说,除了杭州,其他城市的城市单车其实一直是处于亏损状态的,每年都要支出一大笔的财政收入进行支撑。共享单车们可以和当地政府合作,将当地的共享单车市场变成政企联运模式(可以是一部分共享单车市场),至少可以收编当地现有的公共自行车,加把锁变成可以 app 解锁且随借随还的无桩共享单车,一来可以省下不少的车辆投入成本,二来还能为市政建设提供辅助力量,为当地政府的绩效添砖加瓦,获得的也就不只是市场份额,还有政策上的支持,有了当地政府支持,当地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壁垒就已经建立了一半了。

总之,虽然目前来看,共享单车市场还没有处于大规模的盈利状态,或者说仍处于花钱的阶段,用资本的钱做大规模和品牌。


干渴的仙人掌

恰恰包月是一种暴力模式,而不会导致破产。

包月可以死死的套住你的押金,你不可能在包月期间去退掉押金。每人5元,1000万人交押金是多少钱,肯定不止1000这么个数字吧,而同时1000万人每人不止100的押金即是放到支付宝来说万元每天1块零几的收益,就拿膜拜来说每人299乘以1000万那天收益是多少?自己算。


自行车维护费用有多低,想必大家也都骑过,就拿初中三年来说维护费用绝对用不了100块,最常见问题,车胎没气,车链出现问题等等吧,找不到10天频道问题。自行车由来已久所以各种问题,在发展期间不断磨合抵消,故障率很低了。再则以共享为名,产品问题百出的话,大家也不会选择去骑行。所以说共享首相质量需过关,否则更没法玩了。


再则包月是源源不断的,同一时期集中爆发也是开始新模式时期,后期虽然少但也是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去选择的,如果我是学生,共享对我来说最好不过了。


管锥

分两个思路回答。一个用盈利模型推算,另一个用打比方解释。

第一个思路是用盈利模型推算。共享单车现金来源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押金,二是使用费。可以做个数据假设,计算出怎样盈利。

假设摩拜买了100辆单车,押金300元一辆,100辆可以收到3万元押金,平均每辆单车每天使用0.6次,单车成本价300元。一年365天,每辆单车收到219元,100辆单车一年回收2.19万元。网传单车1000元一辆,100%是夸大。

押金总共3万元,用来做投资,算每年投资的收益率8%,一年投资得到2400元,加上单车使用费用2.19万,那么一年可以回收24300元,如此循环,而且,收到的单车使用费是滚动的,也可以用来做投资,实际上,一年收到的回报大于24300元。姑且忽略使用费带来的滚动收益。第二年的资金,是第一年的24300元收益加上原本的3万押金,总共是了54300元,这54300元继续做8%年收益率的投资,第二年回收本金与投资收益可以达到58644元,加上第二年单车使用费2.19万。第二年总共资金可以滚动到58644+21900=80544元。这是没有扣除任何运作费用的总收益。相对于第一年年初投入的3万元,第二年年底回收80544元,两年净增加现金50544元,显然是高回报。

当然这个模型是简化的,数字也需要按照实际调整。比如单车有损耗率,损耗率不会太高,因为大部分人不会闲的蛋痛破坏单车。极少部分人会搞破坏。100个人中,不会超过1个人砸车。可能是几百分之一的损坏率。再扣除运营费用,共享单车显然是赚钱的。用押金的投资收益填补运营费用绰绰有余。亏钱的单车是因为管理混乱。风控不行,比如,将押金拿去投资,结果大亏本,单车也管理不到位,使用率低。

从以上的模型可以看出,共享单车是怎样盈利的。

第二条思路,打比方,共享单车本质和公交车一样,只不过自行车是单人使用的公交车,但收费一样,可是比公交车多了一个押金,而且,自行车成本也很低,几百块,网上讲一千一辆,绝对是夸大的。几百块的自行车,每天回收一块钱,一年差不多回本,两年必定赚钱,收回固定成本后,都是利润。一辆车用几年?这可是铁疙瘩。没看过公交车公司破产吧?公交车的业务,是不能开放的哦,私人想进入,没机会,因为很赚钱。所以,共享单车模仿公交车运作,是可以赚钱的。


西格玛的化学


共享单车火了之后,往往有一大批跟风者,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更夸张的还是有共享女朋友,真是无语,今天重点唠唠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目前最火的就是小黄跟摩拜了,其他跟风者已经给干趴下了,该破产的破产,有些甚至出现了无法退押金的现象,那说说小黄车跟摩拜为什么会成功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会有优势的,无论如何你已经第一个出现在了人们视野当中,有了知名度,认可度,抢占了市场大部分蛋糕,而之后的跟风者有可能只是找不到车的替代品。


至于题目所说的,长期包月不会破产吗?我想说的是想多了,小黄车,跟摩拜,之前估值都已经过十几亿美金了,现在具体多少并不清楚,但由此可见,带来的经济效应,假设1000辆单车,押金199,有100个人交了,那就是很可观的数字了,何苦现在单车基本上那里都可以看到,交付的押金个人认为肯定是拿去做了其他投资,有钱在手,做点其他投资赚的多,还用看的上那骑行带来的一点收益?(不过几千 几万辆骑行 带来的收益也是可观的)而且一个品牌出名了,往往可以衍生许多周边产品,或者有人让在小黄软件上打广告,那也是不菲的收入,至于之后发展是否会在车身上帮人打广告那就不得而知了。

小黄已经越来越普及,跟支付宝挂钩,信用分高的已经不用押金了,其实出名了,已经不是考虑能不能赚钱的事情了,而是很多人找他们投资,名气效应带来的利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单单觉得靠骑车带来的收益就能养活一家公司,甚至每天都有破损单车出现的情况,那就有点单纯了。


道悟金银赵志国

商场如战场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当有些巨头真正的垄断了一个行业的时候,当他们占有的市场资源到达奇点点时候,他们的财富开始以井喷的模式增长。马爸爸垄断了电商行业,进入世界富豪行列也就几年时间。刚开始有多少人能看到赢利点?可能很多他自己都没想到。以前腾讯用户不够大的时候,普通公司做的游戏还可以在市场上火爆一段时间让老板赚个盆满钵满。现在你有好游戏,最好的方式是找腾讯合作,分给人家一大块,不然你的游戏推广烧钱,浪费了时间不说,很可能你的还没火,人家的团队做出了更好的,和你差不多的产品已经抢到了市场,这一两年的辛苦和投资都付之东流了。

一坐坐商业大厦就如同一个个帝国。小国有能人,我大国可以花钱请他过来。小国有新的战船,大国可以收购你的技术,或者直接抄你的战船批量生产,反正你没我人口多,没我资源多。

现在能叫上名字的共享单车还剩几家,想想当时涌入市场的共享单车有多少。大浪淘沙之后,烧钱的时代也就结束了,曝光量、支付端口、手机端广告、押金基金、车身广告等等不计其数的待开发盈利点只是我们还没有看到,而且时代还没发展到那一步。等共享单车能赚钱,那剩下的这家公司就更有信心涌入下个共享行业,毕竟在共享经济这块待开发的市场也数不胜数。就如同马爸爸现在剑指物流行业、保险行业、银行、租房……

有钱了就才有资格去抢下一块蛋糕。这也就是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的原因。


我的理财日记

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没有一个答在点子上。共享单车现在并没有开始盈利,之所以没有开始盈利也不是这个模式无法盈利,而是投资者还没有到想盈利的时候。也不是所有投资者都不想盈利!而是只要有一方还不想盈利,那就无法盈利。为什么,很简单。


之前的网约车一开始也盈不了利,因为各家需要抢占市场份额,所以各种补贴优惠,等做大以后,有的退出市场竞争或整体出售,于是占据了主要市场的公司就开启转变经营模式,开始走盈利模式了。所以问他们靠什么盈利,很简单,靠烧钱抢占市场,先垄断,后盈利。垄断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摩拜和Ofo之所以旗鼓相当,谁也击不败谁,是因为背后都有大财阀支撑。摩拜技术更占优,几乎看不到被开锁白骑的。Ofo虽然技术最次,被盗骑的最多,可人家有钱不在乎,人家要的只是抢占市场。所以不惜成本,不惜代价的往里投放。街道上堆的到处都是。据说摩拜投资者想让两家合并,结束竞争,开始盈利。可这边好像不愿意,又融了巨资。他们斗得不可开交,街道和行人却糟了殃。共享单车早就过剩了。

为什么这么烧钱抢市场,这其实不仅仅是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背后还有两家手机支付企业的竞争。共享单车如果掌握在哪一家手里,只要把支付模式调到更有利于自己的模式上,那这个利益就大了。所以才有了疯狂地砸钱优惠、盗骑、损毁、被违停暂扣也无所谓的状况。马云自称不知道投了哪家共享单车,但腾讯投了摩拜,那阿里肯定是投了Ofo,这是一定的。摩拜想合并,Ofo不同意,谁不同意,很明显了。新闻说Ofo又融巨资,那一定是接着火拼。乌镇互联网大会饭局门事件说明了什么?饭局唯独没有请马云,反某某公司阵线形成,可见互联网已经到了三国联吴抗曹的时代了。已经不仅是京东与阿里,腾讯与阿里掐的时代。阿里之前搞的顺丰事件已经让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想到了已经到了需要联合起来了抗曹的时代了。

作为消费者是很复杂的,如果他们合并了,意味着要开始盈利了,收费和优惠都会转变,之前投入的都要从消费者身上挣回来,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他们继续烧钱,消费者可以再享受一段优惠,可接下来烧的钱将来还是要从消费者身上挣回来。那种,我也答不上来。


國病

摩拜和0FO现阶段根本不可能有盈利,甚至没有盈利的打算,长期低价包月是不会破产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者认可这种商业模式,愿意拿钱买单,就像阿里巴巴和京东一样,想当初国内投资者不看好这种商业模式,不愿意投资,但老外像软银的孙正义和美国雅虎以及天使👼投资人拿钱来支持马云和刘强东,现在大家看到了,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成为了国内电商龙头企业,并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当初投资阿里和京东的投资者可以套现离场,他们早已赚的盆满钵满,少说有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利润。
在这样的刺激下,国内对于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十分推崇,对一些企业的亏损有很高的容忍度。OF0和摩拜现在主要是收取用户押金,然后预充骑车费,用户骑车收费,现在推出的两元包月就是你花2元钱,交纳一定押金就可以骑一个月,就算你把押金去投资也收回不了多少钱,还要负责车辆维护,连购车的成本都覆盖不了,0F0和摩拜能生存下来,主要靠一轮又一轮融资。


最近马云爸爸旗下的蚂蚁金服又为OFO投资了一笔七、八亿美元的资金,来争夺流量和场景入口。一旦背靠阿里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想倒闭也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