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通脹”是幻覺,央行不會緊貨幣

中國1月CPI同比1.5%,預期1.5%,前值1.8%。中國1月PPI同比4.3%,預期4.3%,前值4.9%。

1、1月CPI通脹數據符合市場預期,2018年開年並未出現市場擔憂的高通脹,高通脹純屬杞人憂天。一月份蔬菜價格因天氣走高未來將恢復正常,豬肉價格沒有趨勢性上行,原油價格已經出現趨勢性回落,醫療改革非食品價格衝擊已過,PPI趨勢性回落,均支持2018年不可能出現高通脹,我們估測全年CPI同比中樞2-2.5%,2018年高通脹杞人憂天。

2、1月CPI同比1.5%,符合市場預期,通脹水平溫和。分項來看:

蔬菜水果價格短期衝高,未來必將回落。1月蔬菜、水果價格出現明顯走高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天氣因素導致了蔬菜、水果價格的走高,但是隨著天氣因素逐漸消退,蔬菜、水果價格的走高將面臨回落的情況,類似於2016年2-3月,蔬菜價格衝高引發“滯漲”擔憂,但4月開始蔬菜價格大幅回落,證偽“滯漲”論,此次也不例外。

豬肉價格並未出現市場預期的“豬週期”,豬肉導致通脹上行的可能性很低。總體上,隨著天氣因素與豬肉供需價格性價格低位的情況下,CPI食品價格的上行幅度有限。

至於CPI非食品數據,隨著醫療改革的結束,以及原油價格的大幅回落,CPI非食品並不會進一步上行,反而有可能面臨回落的情況。我們認為,2017年以來一直處於明顯的高中樞水平,這主要是由於醫療改革對了非食品價格的一次性衝擊,但隨著醫改的結束,以及非食品價格的高基數,未來CPI非食品的醫療面臨下行。同時,我們觀察到2018年2月以來原油價格出現大幅的回落,WTI原油價格跌幅已經達到8%,,這有可能共同推動非食品價格的回落。

3、預測2018年全年CPI均值並不會超過2.5%,不會引發央行貨幣政策收緊。從央行政策態度、通貨膨脹水平上看,“不鬆不緊”仍是貨幣政策的主基調。由於2018年CPI同比均值大概率在2-2.5%,高通脹的可能性極低,從歷史經驗來看,在CPI同比不超過2.5%的情況下,央行不會由於通脹壓力而收緊貨幣。

4、對於債券市場,我們認為監管政策、貨幣政策的預期差是主導債市的核心矛盾,通脹因素、經濟因素短期內難有大波動,維持2018年最好、最確定性機會是利率債、十年期國債3.8以上閉著眼睛買的觀點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