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影片:《隨我婆娑》

導演:馬克·桑德里奇

主演:弗雷德·阿斯泰爾、金傑·羅傑斯

事件:1937年5月7日上映

不是每一個舞者都能被稱為“舞王”。

不是每一對歌舞片中的組合都能像阿斯泰爾和羅傑斯一樣。

1937年,《隨我婆娑》上映。

阿斯泰爾和羅傑斯被譽為歌舞片中的最佳組合。

而本片是阿斯泰爾、羅傑斯組合的巔峰之作,它用了最少的歌舞,卻呈現了最棒的歌舞片。

後世的歌舞片中,唱再多的歌,跳再多的舞,也無法與《隨我婆娑》相媲美。

01.《隨我婆娑》的黃金班底

《隨我婆娑》完全稱得上最早期的歌舞片,導演馬克·桑德里奇也算是最早的歌舞片導演之一。

1927年《爵士歌王》橫空出世,角色頭一回在電影中發聲。

後世通常將《爵士歌王》作為歌舞片的開端,雖然片中只有短短几段對白。

《爵士歌王》之後,人們發現了聲音的妙用,因此歌舞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6年後的1933,桑德里奇也加入了早期歌舞片的大軍,他帶來了《飛揚的旋律》,然而票房慘淡。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艱難扒到的桑德里奇照片

不過,1933是個神奇的年份,這一年在歌舞片歷史上,註定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年,一個籍籍無名的百老匯舞蹈演員,來到了雷電華的試鏡官大衛·塞爾茲尼克面前。

他已經在百老匯跳了10年,歌劇院顯然不能再滿足他的野心,他決定來電影界碰碰運氣。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他5歲開始跳舞,百老匯之前,他已經跳了整整20年

然而,命運和他開了個不小的玩笑。

他的試鏡報告上寫著:“無法唱歌,不會表演,有點謝頂,會跳點舞”。

公司認定這名舞蹈演員沒什麼前途。

僅僅因為“會跳點舞”,他被甩給了同樣不走運的桑德里奇,雷電華希望他們隨便拍點歌舞片,彌補《飛揚的旋律》帶來的虧損。

為了防止失敗重演,雷電華將口碑與票房還不錯的女演員金潔·羅傑斯租借給他們。

黃金好萊塢時代的工作量不是今天能比的,大多數導演一年要拍好幾部片子。

同樣是1933年,桑德里奇為兩位舞蹈演員量身定做了《飛到里約》的劇本。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飛到里約》是三人第一次合作,歷史性的一刻

這一次,原本能保住飯碗,桑德里奇就知足了。

開機第一天,他像往常一樣來到了片場。

當一切都做好準備,他喊出“ACTION”的剎那,眼前發生的那一幕讓他終生難忘。

這名“會跳點舞”的舞蹈演員和金潔·羅傑斯彷彿插上了翅膀,他們的雙人舞在飛翔。

阿斯泰爾的鞋上釘著鐵掌,雙腳每一次擊打地板,他輕盈的身姿都能滑行很遠。

他的雙手會隨風飛舞,跟隨滑行的節奏做著即興表演。

而羅傑斯則有極高的伴舞天賦,阿斯泰爾即興抬腿的一瞬,她總能將腿抬到同一角度,讓人看起來動作似乎是同時進行的。

兩人曼妙的身姿就像天使的兩翼,不僅桑德里奇,現場的工作人員全都看呆了,攝像甚至忘了將鏡頭蓋拿下來。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羅傑斯配合阿斯泰爾的舞蹈,往往是即興的

原來世間真有默契一說,兩人的配合無與倫比。

某種東西正在破繭成蝶,那一刻,桑德里奇笑了,百老匯的舞蹈演員也笑了。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插上翅膀的雙人舞

果不其然,《飛到里約》票房大賣,雷電華高層欣喜若狂。

桑德里奇成為炙手可熱的歌舞片導演,兩名演員同樣躋身一線,而三人的班底也被固定下來。

於是,《飛到里約》之後,有了《柳暗花明》、《禮帽》、《海上戀舞》、《樂天派》、以及這部《隨我婆娑》。

當然,部部經典,部部影史留名。

到了揭曉謎底的時候了,百老匯舞蹈演員後來被稱作“舞王”,並在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中排行第七。

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

弗雷德·阿斯泰爾。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是時候給出他的正面照了,藏了好久

02.歌舞片,從來都不需要那麼多歌舞

歌舞片中,一定要充斥著大量歌舞,這在後世,似乎是永恆的真理。

然而,歌舞片中,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歌舞,而是劇情。

突如其來的唱歌跳舞,本身就會產生“間離效果”,如果劇情邏輯性不夠嚴謹,不夠有趣,那麼一部歌舞片會瞬間變得索然無味。

一句話,歌舞片中,劇情是中流砥柱,而歌舞只是錦上添花。

為劇情多一種表達形式罷了。

羅傑斯和阿斯泰爾合作的歌舞片之所以賞心悅目,源於劇本紮實,劇情精彩,歌舞如同殺手鐧一般,關鍵時刻才驚鴻一現。

以《隨我婆娑》為例,時長108分鐘的片子,直到25分鐘,阿斯泰爾才第一次開口唱歌,在此之前,他也只不過跳了兩次舞。

阿斯泰爾的舞蹈充斥著大量爵士,而歌聲卻是歌劇院的唱法,低音美聲。

他在歌唱的時候往往會變換千百鐘錶情,眉毛一挑嘴微張是疑惑,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是欣喜,他似乎極少表現憤怒,偶爾會眉頭緊鎖向下看,表現出抑鬱。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隨我婆娑》第25分鐘,阿斯泰爾第一次開嗓,並第二次跳舞

影片的前20分鐘,其實不適合出現大段歌舞,因為情緒和情境營造的不夠。

最終,《隨我婆娑》出現了5次歌唱與5次舞蹈。

30年代,這個5/5的定理被不斷使用,無論之前提到的5部片子,還是阿斯泰爾後來的《搖擺樂時代》與《黃金夢》,歌唱與跳舞的誤差次數絕對不會超過1次。

30年代的歌舞片,劇情往往比劇情片還要出彩。

然而,好景不長,我們的老朋友馬克·桑德里奇在1945年就早早去世了。

此時,距離雷電華公司徹底倒臺還有不到10年。

阿斯泰爾早早看出了雷電華的頹勢,他與雷電華解約,成了一名自由演員。

正所謂良馬遇伯樂,40年代末,他再次遇到了堪比桑德里奇的歌舞片大師們。

文森特·明柰利與斯坦利·多南。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左為文森特·明奈利,右為斯坦利·多南,二者皆為歌舞片大師,多南身體很好,至今還活著,94歲了

阿斯泰爾與他們各合作了一部歌舞片史上的傳奇佳作。

《蓬車隊》與《甜姐兒》。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上《甜姐兒》下《蓬車隊》,群舞開始逐漸出現

順帶一提,在米高梅,他也同樣遇到了他的一生之敵——吉恩·凱利。

二人同為40~50年代的好萊塢舞王,舞姿難斷高下。

不同的是,吉恩·凱利總是孤軍奮戰,而阿斯泰爾曾有羅傑斯。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1976年的《娛樂世界續集》,是二人唯一一次同臺出現

就像阿斯泰爾沒了羅傑斯,這時的歌舞片,也丟掉了一些東西,悄悄地起著變化。

前面說到斯坦·多南,他終於在1952年拍出了歌舞片史上的不朽名作——《雨中曲》。

後世沒有人可以否認這部片的影史地位與精彩程度,斯坦利·多南因此被稱為“好萊塢歌舞片之王”。

但是,此時的歌舞片丟掉了減法,歌與舞在膨脹。

《雨中曲》有103分鐘,在前20分鐘只出現了一次歌唱與跳舞,這與30年代沒有不同。

變化出現在後面。

《雨中曲》一共出現了10次跳舞,而唱歌竟然有12次之多。

這已經比桑德里奇時代翻了整整一倍。

大段的歌舞,一定會有照顧不到的劇情。

歌舞片中的雜耍成分多了,而笑與淚,少了。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雨中曲》中令人眼花繚亂的歌舞

這種現象到了新世紀開始變本加厲,像是2002年的《芝加哥》,歌唱與跳舞次數均達到了15次,比30年代再翻一倍。

並且,單純的舞蹈也變少了,一些現代主義的東西混進了歌舞片,讓鏡頭下的舞者不再純粹。

深受波德萊爾們浸淫的導演,卻總以為這種做法十分高明。

不過,爵士迷的橫空出世,讓我們在歌舞片的末世看到了些許希望。

“爵士迷”是對導演達米安·沙澤勒的暱稱。

2016年他拍了《愛樂之城》,片中跳舞與唱歌次數竟然只有7次,並且前20分鐘只出現了一次。

要知道,《愛樂之城》全長128分鐘,比30年代的歌舞片長出20分鐘左右。

沙澤勒是認真研究過黃金好萊塢時代歌舞片的,致敬多達33處。

其中,高潮的部分,就致敬了《隨我婆娑》。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愛樂之城》對《隨我婆娑》的致敬

復古的情懷,優美的歌曲,似乎一切都顯得那麼完美,除了瑞恩·高斯林與艾瑪·斯通的舞技。

他們沒有幾十年的舞蹈經驗,也不是天作的一對,不能像阿斯泰爾和羅傑斯一樣,將雙人舞插上翅膀。

1996年,金傑·羅傑斯在一個夏天去世,而阿斯泰爾早在9年前的另一個夏天就去了天國。

羅傑斯給後人留下遺囑。

遺囑的內容只有一條:

將她與阿斯泰爾葬在同一個墓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