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詩佛王維在《書事》中寫道: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摩詰詩中有畫,畫中苔蘚意境幽深靜謐,尤堪入詩。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他還有另一首極富盛名的《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綠意在石壁上蔓延,與參天的古木、清澈的水潭、以及光線的投射相互交錯,顯出變幻的肌理與色澤,將人引向安詳寧靜與超然塵外之思。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中國人崇尚師法自然,於萬物中求心。微小的青苔,既不及名花豔麗,也不及古木葳蕤,但那種內斂幽雅的氣質,卻與中國人於浮世中求安寧的心有著獨特的契合。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唐·王勃·《青苔賦》序:“苔之生於林塘也,為幽客之賞;苔之生於軒庭也,為居人怨”青苔生於溪澗、石階、屋簷、牆垣、地砌,不用沃土千里,隨雨滋養,也能長得清翠蒼勁,儼然君子模樣。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寫《青苔賦》的還有唐詩人楊炯:“苔之為物也賤,苔之為德也深。夫其為讓也,每違燥而居溼;其為謙也,常背陽而即陰。重扃秘宇兮不以為顯,幽山窮水兮不以為沉。有達人卷舒之意,君子行藏之心。”

就算是一介文人,如能固守本心,也會像依附在大地上的蒼苔一樣,姿態低微,內心卻堅韌,不卑微。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明·《園冶》曰:“多方勝景,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勝景不在於器物之珍稀,溪澗、石階所生之青苔,也能成為妙景勝境。

苔蘚是草卉中之最微者,然山海林原徑庭田園無處不見其形色。山水畫卷,一經點苔則古氣頓生。園林密境,少此細物就意味全無。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觀看苔蘚,最適合的方式是平視。見它細細的絨毛、旺盛的脈絡,夾縫中求生存的植物,竟也能這樣不慌不忙,自在生長。

空山幽幽,青苔幽幽,浮世喧囂,皆可拋在身後。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清·任端書《綠苔賦》說:“窈窕兮閒庭,綠苔兮滋生。含翠兮瑟瑟,糝壁兮英英。乍一片兮如結,鋪幽階兮欲平。異芳草之霏微,映春袍而共妒。幕朝煙之杳靄,上畫壁以多情。爾其繞徑痕微,依沙黛淺;沾碎石而錢圓,貼新篁而淚點。波凝址浪,對瑤甕兮層層;影綴文窗繡銅蠢兮冉冉。”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細想來,其實我們和古代文人沒什麼不同。

縱使心有千千結,我們也能在自然萬物中,在方寸之內,安放內心的情思,在浮生中,得一刻清歡。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