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牛市風頭正勁,關鍵還要敢於揚帆

今年權益類市場最大的風口在哪裡?港股。

截至10月9日,恆生指數實現上漲28.75%,顯著超越同期上證綜指8.72%的漲幅,高低立現。這一對比數據說明什麼?你在A股千辛萬苦獲得的成績,在港股只需要等風來就成了。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三大要素繼續支撐港股牛市

港股如此靚麗的市場表現,基本面的改善是其最強的支撐點。自年初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一直超預期表現,市場對2017年國內GDP的增速預期最低時僅為6.2%,目前已修復到6.7%,預期不斷修復推動了恆生指數的上行。

當然,港股一大特色就是好吃不貴,而且還是全球出了名的估值低、分紅高,這也是這一輪港股牛市的基本面支撐。不過,在經歷了過去一年的大漲後,不少投資者都在問,港股估值是不是貴了?

從數據來看,港股目前無論橫向還是縱向比較都還是合理水平。港股有史以來的幾輪大牛市最高市盈率超過20倍,市淨率超過2倍,而目前港股市盈率在8月份到達本輪上漲的峰值也僅14倍,市淨率1.36倍,只是略微高於均值。客觀的說,港股並不算“便宜”,但遠遠未到“貴”的地步。

此外,南下資金的持續加持也是助推今年港股牛市的一大因素。自從滬港通開通後,內地資金成為了港股重要買家之一。截至9月14日,兩市港股通自開通以來累計淨流入5132.54億元。

這種南下資金還在慢慢改變港股的投資偏好。港交所的數據顯示,統計2016年全年,按交易額計算,港股第一大外地投資者來源是英國(23.1%),第二是內地(21.5%),第三是美國(20.1%)。以成交量計算,內地資金首次超過美國資金。這種結構說明兩個問題,看好港股是並非只有大陸資金。第二,南下資金正在逐漸改變港股的審美標準,這對內陸資金是一件好事。

港股的表現給了國內公募基金公司一個展現專業投資能力的機會。可以說,2017年只要征戰港股,或多或少都會有不錯的成績,這叫戰略選擇正確。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10月9日,目前市場上71只滬港深主題基金,絕大多數取得了正收益,今年以來平均淨值增長率為19.6%。

大風口下比拼誰敢揚帆

在收割港股的這批基金中,如何脫穎而出?這就要求不光戰略選擇準確,實操戰術也得優秀,既會選又會做,業績不好也難。

工銀瑞信滬港深股票基金截止到10月9日今年以來漲幅29.78%,位列同類前1/7,不僅跑贏同類平均水平,而且顯著超越同期基準。此外,例如,工銀瑞信香港中小盤股票美元基金,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今年以來漲幅高達31.46%,位居同類產品前三。

工銀瑞信港股產品的超額收益來自於哪裡?其中之一便是來自於精準的判斷,比如說倉位。當大行情來到時,維持高倉位是不二選擇。渤海證券研究報告顯示,二季度全部 QDII港股基金的港股倉位均值為60%,而工銀香港中小盤的港股倉位達86.01%,遠高於同類平均水平。工銀滬港深半年報數據,截至6月底,該基金港股通投資股票佔基金資產淨值比高達92.3%。

港股風頭正勁,但關鍵時刻需要基金經理敢於揚帆。翻看工銀瑞信滬港深基金的二季報,前十大重倉股全部為香港市場股票,香港市場含金量非常高。排名第一的重倉股正是港交所股王騰訊控股,充分享受了中國互聯網王者的收益增長。

工銀香港中小盤基金經理分析表示,“趨勢上,我們對於未來一年左右的香港市場還比較看好”。儘管目前看來,港股市場進入一個相對震盪的市場環境,但從AH溢價來看,港股市場總體比A股便宜25%-30%,部分公司更是折價一半,在國內投資者加大海外資產佈局的環境下,港股作為大家最瞭解的海外市場,吸引力依舊非常大。所以,震盪結束後,中期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內投資者加大對港股的投資,預計香港市場還有繼續上漲的空間。

穩紮穩打 戰略佈局帶來全面收穫

回顧工銀瑞信的香港征程,可以說是穩紮穩打,收穫也是水到渠成。工銀瑞信自2005年成立以來就著力開拓海外業務,並於2011年起發起設立全資香港子公司工銀瑞信(國際),依託香港市場幫助國內投資者尋找海外機遇,同時也可為國際投資者創造投資國內市場機會。

2016年工銀瑞信進一步發力港股,當年3月、4月,工銀瑞信連續成立了工銀瑞信香港中小盤基金和工銀瑞信滬港深基金。從此後港股的走勢來看,這兩隻基金全面趕上了香港此輪牛市,可謂精準踩點。近期,工銀瑞信第2只滬港深基金——工銀滬港深精選10月11日至11月7日發售,港股市場相關產品佈局不斷豐富和完善,投資者可通過農業銀行等代銷渠道,或工銀瑞信官網等直銷渠道進行認購。

特別提一下,此次工銀滬港深精選的擬任基金經理郝康,也是目前工銀滬港深股票基金經理,現在擔任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總監,兼任工銀瑞信資產管理(國際)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具有豐富的海外和A股投資經驗,證券從業經驗達16年。

實際上,工銀瑞信在港股投資的成功,只是工銀瑞信大戰略佈局的一個縮影。從歷史來看,工銀瑞信並不是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在它2005年成立時,已經有45家基金公司了。但12年一個輪迴,工銀瑞信在2017年6月底公募管理規模已經達到了6991億元,全行業排名第二。

在這背後,有工商銀行股東大力的支持,但也是工銀瑞信自身銳意進取的結果。一家綜合型資產管理公司,三駕馬車不偏廢,業績給力,銷售得力,風控不脫力。如同美酒生意,業績解決了酒香的問題,銷售解決了巷子深的問題,風控則保證了這門生意長治久安的問題。

翻看工銀瑞信這些年的投資業績,無論是權益類還是固收類,都是亮點頻現,比如說長跑優勢品工銀瑞信核心價值、工銀瑞信貨幣等。短期來看,截止10月9日,工銀瑞信主動型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不含QDII)今年共有16只收益超15%,固收產品中工銀添頤、工銀信用純債一年定開都表現不錯,“添字號”系列已經成為金字招牌。

從工銀瑞信的產品和佈局來看,工行穩健文化影響深遠,無論是征戰國內還是海外,機構業務還是個人業務,每一塊業務不顯山漏水,卻都基礎紮實,隨著時間的發酵而厚積薄發。久而久之,工銀瑞信各方面業務數據都跑到了同行前列,真正開啟了大象起舞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