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喆:30年前的美日贸易战对中国有何启发?要合规不要迷信

万喆:30年前的美日贸易战对中国有何启发?要合规不要迷信

万喆:30年前的美日贸易战对中国有何启发?要合规不要迷信

万喆:30年前的美日贸易战对中国有何启发?要合规不要迷信

万喆:30年前的美日贸易战对中国有何启发?要合规不要迷信


导读:

最近,大家对经济制裁很感兴趣。各种观点不断涌现,有些观点针锋相对到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身处其中,也许不一定能够看清全貌。而三十多年前的一桩“公案”与今日颇有类似,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文发布于“腾讯财经”《灼见》,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


万喆:30年前的美日贸易战对中国有何启发?要合规不要迷信

最近,大家对经济制裁很感兴趣。各种观点不断涌现,有些观点针锋相对到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身处其中,也许不一定能够看清全貌。而三十多年前的一桩“公案”与今日颇有类似,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美国对日本很、生、气!

1985年12月,一名叫熊谷独的日本人交给美国政府商务部、以及美国主导下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技术封锁和禁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一封揭发信,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波及全球的轩然大波。

熊谷独本来是日本和光交易公司驻莫斯科办事处首席代表,他透露了一个惊天大秘密,1981年4月,日本东芝机械公司、伊藤忠商事公司、和光交易公司的代表与苏联签署协定,东芝机械公司将向苏联提供4台9轴数控机床,而这种机床绝对是在“禁运”名单里的。1982年12月至1983年6月,这批设备在日本装船。1984年初,苏联将这批设备投入使用。熊谷独说,为了能够交货,日本煞费苦心,申请时声东击西偷梁换柱。他们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挪威的国营军工企业康斯伯格公司进口NC2000型的2轴数控机床,在日本改装成为9轴数控机床后,仍然作为2轴数控机床向挪威出口的名义提出申请。申请出口许可证时改换商品名称,将这批设备填报为不受出口限制的“竖式机床”。

日本与苏联暗通款曲,其余北约成员从中助力。大家为了经济效益,都“背叛”了好朋友美国。

美国很生气!

美国认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无法逃避电波监视,而核潜艇隐藏在电波不能穿透的海底深处,其唯一能够被探知的是声音。苏联核潜艇本来噪声相当大,现在有了日本机床,噪声几乎没了。

美国表示,“潜艇不出声音的问题是海底战争中的一个生死问题”,“核潜艇有没有声音成了世界末日方程式里的一个因素”,这对美国核潜艇及美国国防是重大打击,对于日本本身以及全球战略安全也是重大破坏。日本必须为此负责。

美国众议院议员汉特甚至引用列宁的话批判东芝公司:“这次事件恰好证明了列宁所说的‘资本家由于太贪婪,连我们准备用来绞死他们的纹索都会卖给我们’。”

整个美国为之沸腾。

日本很不服气

美国很沸腾,日本也很沸腾。

指控很严厉。但日本“不服气”。不服气主要在两方面。

一方面,日本认为,美国是在一场世纪贸易战中找寻报复机会,美国为维持自身经济竞争优势及高新技术霸权地位,借此遏制、打压正在全面赶超的日本经济和科技。

1983年,美国商务部报告称,五个高新技术领域中,美国只在飞机制造、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而在半导体技术、光纤技术、智能机械技术领域全都落后于日本。美国武器系统中的高级电子部件有40%来自日本。

1985年,美国成为最大债务国,日本成为最大债权国,“日本威胁论”高涨。美国不但限制日本的纺织品、钢铁、机床、汽车等对美出口,还指控日本厂商在美倾销64KB随机存取存储器。1987年4月,里根总统签署了战后第一个对日经济制裁法令,对日出口美国的价值3.3亿美元存储器征收100%关税。

另一方面,日本认为,美国主导下的多边技术输出管制系统存在很多问题。

其实,东芝与挪威康斯伯格公司80年代前就曾经多次联合向苏联出口高性能数控机床。只是,70年代的美苏关系相对缓和,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贸易管制也相对松弛。当苏联出兵阿富汗,美国政府贸易管制政策的目标,已不是苏联外交领域的妥协,而是迫使苏联改变其国内政治。1982年11月,巴黎统筹委员会决定加强贸易管制。1984年,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转让的限制。

太过政治化的经济政策瞬息万变。事实上,违反贸易管制的除了日本,其他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也有类似行为,就连美国自己也是如此。

美国很注重“契约精神”。可是,美国的所谓“契约”都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建立的,还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改动。何况,要自由经济的卖给苏联,政治上不正确;要卖给政治正确的美国,又说贸易不能瞎自由。

因此,日本人一直拖拖拉拉。

美国到底要什么?

在数次否认后,1987年,日本政府正式承认违规,对东芝机械公司作出了一年内禁止向“共产圈”国家出口的行政处罚,东芝高层相继辞职。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3年内禁止东芝机械公司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取消了参议院“5年内禁止东芝集团所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制裁。

看起来,美国不过是为了维持正义的秩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知大局、识大体、也体贴小难。

但真的只是如此而已吗?

此前,日本正主张独立研制FSX型战斗机。这既是工业竞争,也是政治对等的象征。美国急迫的想得到日本自动相控阵雷达和机翼整体造型技术,坚持要与日本联合开发。1976年,日本已通过相关禁止防务技术出口法规。8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向日本提出引进防务技术要求。日本有所放松要求,但美国的要求更高。1984年,美日建立防务技术联合委员会。1985年,美日缔结《转让军事技术的详细安排》,美国要求日本转让的军事技术有36种之多,日本政府只同意向美国输出与便携式地对空导弹有关和与美国海军建造、改造舰船有关的3项技术。显然,美国的予取予求与日本的敝帚自珍间,还有比太平洋更宽的距离。

但形势在“东芝事件”后直转急下。

1987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日时提议:“由日本出资金,日美两国开始实行一项广泛的研究和发展计划,掌握更好的潜水艇探测技术和制造出比苏联潜水艇噪音更小的潜水艇”。

1987年7月,日本加入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同意提高出口管制水平。

1988年4月,美日双方达成协议,日本提供13.3亿美元改进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生产的F16“猎鹰”式战斗机;日本在美国提供的资料基础上研制的新技术将免费流回美国;美国还可以获得有关日本首创的、用于FSX战斗机的先进工艺技术信息,并购买这些技术。

1989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应从美日关系的全局出发考虑FSX战斗机问题,因此,美国的开发分担率为40%;日本应提供美国希望得到的所有技术,包括新型防雷达辐射涂料技术(隐形技术)、计算机防御系统和超地平线雷达技术、钛合金一次成型技术。日本表示同意。

FSX战斗机后来正式定名为F-2战斗机。

正如温伯格所说:“我们现在才第一次有了过去没有过的获得日本技术的渠道”。

给中国的启示

违反了禁运条款是肯定的。日本无可辩驳。但是不是造成了那么恶劣的影响?据说,有可靠资料表明,苏联核潜艇噪音明显降低发生在东芝机械违禁出口之前。事情无法澄清。因为美国坚持说有证据,但属于军事机密不便公开。

有趣的是,对于同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挪威,美国采取了淡化势态的方式,而对于日本,则采取了软硬兼施、步步攻心的教科书级手腕。

先是集中火力,将事态无限扩大化,最大限度利用了国内舆论,把此事能够上升到的“政治化”程度用到了极致;继而一点点拿出证据,许多“证据”其实就是熊谷独自己的证言,一步步削弱日本方面的自信心和抵抗力,终于让日本陷入“我们既坏又蠢”的认知上;最后,表面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其实拿了面子又抢了里子,让对方在自责自怨中甘心情愿拱手相让,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最想实现而不得的核心愿望。

日美关系与中美关系当然完全不一样,“东芝事件”与我情况亦不相同。但是日美贸易摩擦的演变或也能够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要合规。中国有自己的跨国公司并不是很久的事。跨国公司们在国内“摸着石头过河”而杀出血路突出重围,难免存在公司治理规范极度缺乏的普遍问题。而当他们漂洋过海跨到法制法规相当完善成熟的市场,就必须也应该要学习、遵守规则,而不能老是以炫耀“我在森林老家里是食人族酋长”等来作为资本。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正走在现代化治理的路上,建立、完善法规,以及企业、个人的合法合规,是必然方向。

要合规,但不要迷信。有些法规牵涉到极强的政治或国际政治意图,比如各种经济制裁与安全审查,可以说,这些规则主要都是基于主导国利益发起、制定的,其中目标,耐人寻味,绝不单纯。我们需要入乡随俗合规,但也不必一味迷信于这些所谓规则的“正义”与“公益”性,动辄自我道德批判,甚至建议自我惩罚等。

不迷信,但不要不信。不迷信,不意味着不相信。当下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国际组织、国际规则,虽然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可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仍然以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与框架为基础。目前这套秩序中,美国作为重要的主导者,其成果和地位,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其维持世界秩序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是其综合实力强大的结果;其维持世界秩序的基础,是基于全球的共识之上建筑而起的。一定要相信,国际事务中,地位与实力是对等的。我们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

要相信,不一定要喊得大声。相信“话语权”的存在,积极寻求与自身实力相当的话语权,可以帮助自己走得更远。与此同时,话语权重在“权”,而不是在声高。话语权背后,往往有坚硬的拳头,更有一套非常缜密的话语体系,教别人都心悦诚服,不得不同意这个共识。过分在话语里强调强权,反而会让人害怕、激起反感、降低共识,从而适得其反。

要温柔,也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布局。不主动“秀肌肉”“秀獠牙”,不意味着不反应、不反击。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和自己的真实目标,该短兵相接的也得亮兵器,该长期持久战的也要韬光养晦。如果大家都在走钢索,你就要稳健些。因为要看谁能走得久一些。

后记

人人都会犯错误。

特朗普的“威吓”手段看上去不错,但种种完全以“美国第一”的“国家安全”为名的制裁等,等于在挑战全球秩序的基石,长期看,不一定对美国有利。

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共治”,是很有智慧的作法。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各级管理者加深理解,避免只追求表面现象,长期看,这样才会对中国有利。

长期看,我们一定要防止极端,防止片面,防止短视。

人人都会犯错误,能否成功,要看谁更勇于、善于改正错误。■

万喆:30年前的美日贸易战对中国有何启发?要合规不要迷信

本文发布于“腾讯财经”《灼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