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在HIFI圈子,5英寸的書架音箱一向都特別受歡迎。這個尺寸在近場聆聽中屬於一個最平衡的狀態,既能保證低頻下潛,又能做到精準紮實的中頻回放。同時對空間的要求也有降低。

不過,尺寸更大的6.5英寸的有源音箱其實在音質上往往更優秀,尤其是你是一個古典樂愛好者或者專業人士,6.5寸往往是更好的選擇。只是一直以來這種音箱對空間要求更高而且成本也更高,所以市場的反應並不算特別好。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在惠威2.0有源HIFI音箱中,最經典的M200系列就是5英寸音箱,M200之於惠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今提起惠威總是繞不開M200這一整個系列的音箱。1999年誕生的M200如今已經經歷了將近20個年頭。在這20年間,M200也經歷了數次的升級,其中M200MKII和MKIII在市場上的佔有率也是非常地可觀,不信?打開京東頁面,看看M200MKII和M200MKIIII的評價數量就知道了。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而在最近2年裡,惠威以M200為基體,各自重新設計一個放大和縮小的版本,分別是4英寸的M240以及今天我們體驗的這套6.5英寸的M300。為什麼要將經典的M200型號進行這種調整呢?市場需求的變化顯然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正如開篇所說,過往6.5英寸音箱並不是特別受歡迎,但如今市場消費者已經更換過一批更年輕的消費者,消費升級浪潮下的他們對音箱有著更多的要求,他們並不一定都像當年的用戶那樣喜歡在書桌上放一對M200接著PC來聽歌,而M300或者M240就是順應這個使用場景的變化的潮流而生。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M300的外觀與之前的M200保持了高度一致的設計語言,包括前障板傾斜設計和高級木紋聲障板。因為體積大上了1/4,主副箱的總重量高達20KG,搬運的話需要小心。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其實M300不僅僅是換了個更大尺寸低頻揚聲器而已,它的高頻單元也升級為全新28mm的“貓眼”高音——一顆以德國天然纖維編制而成的球頂高音單元。單元的內部為高能雙釹鐵硼磁鋼“三明治”式磁路結構,磁通密度高, 28mm銅包鋁音圈線配合高性能液磁冷卻,為懸浮其中的音圈提供線性動力和有效散熱,承受更大的功率。這也是該單元首次運用在惠威的有源音箱上。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M300的低音部分搭載的是新一代的6.5英寸大口徑長衝程低音單元,振膜使用符合聚丙烯(PP)材料製成。單元內部採用了新一代線性磁路系統,昂貴的雙短路環設計,抑制了音圈感抗隨頻率的增加,顯著減少音圈電感與反電動勢的相互調製,減小了非線性失真,使揚聲器的控制特性得到改善。同時得益於大單元的所帶來的變化,M300標稱的低頻下潛從M200的53Hz增強到了38Hz。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M300的背面設計相比M200簡潔了許多,這主要歸功於使用D類數字放大芯片後對發熱的控制大大降低,就算雙聲道總功率達到240W,也不再需要外露的被動散熱片了。音源輸入接口方面只保留了一對RCA、COAX同軸以及光纖輸入。主副箱的鏈接端設計依然保持M200的形態,帶有鎖環的設計既能防止鬆動,某程度也能減輕箱體對線材造成的震動。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M300依然保留了M200系列的前置式操控面板,主箱體三顆玫瑰金色的旋鈕分別負責高頻增益、低頻增益以及音量/音源輸入切換的功能。根據音源的不同,主面板高頻單元旁的燈光也會呈現不同的顏色。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M300官方提供的頻響曲線還是比較平直的,在這一點是我特別佩服惠威的,在M300的產品頁介紹中,他們奉上了M300音箱的客觀測試曲線,而且不僅僅是常見的頻響曲線圖,還包括輸出聲壓變化、低音/高音調節曲線、失真度曲線,還有累積頻譜瀑布圖也有。如此詳盡的數據,是其他HIFI品牌甚至是部分專業製造監聽音箱的品牌都欠奉的。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6.5英寸的下潛不可小覷,對於小房間來說,產生駐波是分分鐘的事情,所以為了試聽這款音箱也專門購入了一些材料對聲音進行擴散和吸收,並搭配HIFI級的鋁合金腳架和懸浮避震架使用。再此,也提醒一下各位,如果M300在你家用起來覺得低音太轟、高頻有點暗的話,很大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空間的問題,而不是音箱本身。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聽音環境:17平方米、音箱間隔1.8米。

音源:PS Audio LAMDA 轉盤、HIFIMAN 901s + Dock底座、iPhone 7 Plus

擺放位置:箱體之間間隔1.8米,聽音距離為2米左右。拆除濾網,同時增益設置在默認位置。測試時高低頻增益均設置在默認(中央)位置。

試聽曲目:

《ペルソナ5》《The Bourne Ultimatum》《Nier:automata》《機動戦士ガンダムUC》原聲碟以及五月天《自傳》,基本包含流行、迷幻爵士、人聲、管絃樂等類型了。

試播電影:《Inception》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其實整一套M300在我聽來,似乎和我以前聽過的惠威M200系列音箱有著一點變化。以往M200系列在我聽來,人聲是比較豐厚溫潤的。而這次M300一開聲卻感覺到了有別以往的調音變化。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高頻:

M300的高頻解析力相比以往M200有了明顯的提升,線條感明晰、亮度都有所提升。但依然不會有金屬高音頭那種冷硬的質感。相對來說,這隻貓眼高音頭給人感覺會比較偏向中性。

M300在聽《Tangiers》這首諜影重重3的原聲時,複雜龐大的樂器聲部之間的分離度都非常清晰不混雜,好的分離度這對於看電影來說也是很有必要的。

中頻:

M300這次的中頻音色也許因為新的貓眼單元的緣故,整體會從原本M200給人印象比較溫潤的,走向了更為中性的感覺,它並不是特別甜美的聲音。受到高頻頭的影響,M300人聲線條感也更為明顯,相對的結像不會很厚實軟糯的感覺。

演繹女聲的話M300表現非常不錯,不過如果你喜歡聽一些日系男聲或者類似五月天阿信這種主唱的聲線,他們的聲線會稍微變得亮一點。

看電影的話,中頻影響的當然是人物對白的聲音,M300的人聲比較中正,也適當地讓電影人物的對話吐字更為精準可辨,避免了很多音箱出現的,人聲被低頻掩蓋的問題。

低頻:

單元變大後,M300的低頻不僅僅下潛更深,瞬態也不會有明顯的變慢。在聆聽電影原聲時,已經能感受到一股股的澎湃低頻從單元湧出。原本並不明顯的鼓聲,現在卻能清晰地聽出鼓面震動所發出的微弱聲響。而且不談下潛深不深,首先整個包圍感就已經讓無論聽歌、還是看電影時的氣氛渲染增強了許多,而且M300的低頻並不是轟耳的那種(如果你覺得轟耳,那就是你的房間有駐波了)。

後來我嘗試過把M300放在客廳的電視機兩旁,而這時原本顯得比較澎湃的低頻又因為場所的變化變得相對少了一點,這時候可以適當地調整一下低頻增益,效果會有明顯改善。

其他音源輸入:

多音源輸入也是PC-hifi的一大主流做法,這種設計為的是解決當下音樂多樣性的問題,尤其是M300這種定位於客廳的產品,可連接的設備並不少,例如通過光纖連接電視機;同軸連接CD機;而藍牙自然是給手機等移動設備所準備了。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將音箱的音源輸入切入到藍牙後,音箱指示燈即跳到藍色的閃爍狀態。在手機的藍牙列表很快就能找到HiVi M300的設備。初聽之下,整個解析力自然是比同軸輸入有所遜色,但對於移動設備能提供的方便而言,些微的損失也不需要計較了。

總結:

為什麼說你需要一對多媒體音箱放客廳?體驗過惠威M300後我明白了

惠威推出M240和M300,其實都在釋放一個信號:如今的音箱產品,依靠單種型號和尺寸是無法滿足現在的消費者的,細分需求也是當下消費升級的一個顯著特特點。

過往,M200系列用戶基本都是放在桌面上做進場聆聽,同時M200也是當年PC-HIFI用戶最佳選擇,相對單一的場景也助長了M200的銷量口碑上升。

現在,大多數人已經改用筆記本和手機等移動設備,空間也變得狹小,於是讓更小巧的M240也能照顧到了無法用腳架的小桌面用戶。

至於M300,則是為了兼顧了另一類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儘管他們的大廳不算大,沒辦法放下一套家庭影院,但他們對音質的追求依然是發燒級的,於是,這套6.5英寸的音箱正好是他們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