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树2017收入26亿变身风云一哥,曾经的国产涂料三强今如何?

大材研究注意到,近年来高歌猛进的三棵树涂料,2017年的营业收入两位数的增长,锋芒继续毕露。

来看详细数据:

2、营业利润2.27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36%;利润总额2.19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1%;净利润1.811亿元,同比增长35.51%。

就利润增长原因来讲,有几个方面:

一是公司加强了内部管理,费用控制比较好,费用增速小于收入增速;

二是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的影响。

增长幅度都在30%以上,放到整个涂料行业里,都算得上一等一的好成绩。随着品牌格局的基本稳定,涂料圈已经再难出现翻倍增长的现象。

另有分析认为,三棵树的增长动力里,工程漆贡献不小,与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合作增加,比如与恒大签署20亿元大单,又新增一拨地产客户,有报道显示,三棵树总的地产商合作客户已经有79家。

另外,大材研究发现,三棵树最近几年都在推行涂装一体化解决方案,也就是从单一的涂料供应商,向“涂料+服务咨询+施工服务”的综合服务商转型,“马上住”成为力推业务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增长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有雄厚的基础的,从2015年到2016年,营收就已经非常可观,分别是15.2亿元、19.48亿元,只不过后面增长速度更快。

不出问题的话,三棵树有可能是本土涂料行业里,一家向100亿规模看齐的种子选手。

曾经,三棵树、嘉宝莉、美涂士有“国产涂料三强”之称,几年时间,相互间的座次变化相当大,实力差距开始变得明显。

放到4年前,嘉宝莉还能力压三棵树,早在2010年的时候,前者甚至请了中国男蓝代言,为中国男篮的训练、世锦赛和亚运会等比赛提供资金和产品的支持,发动体育营销,声势一度不小,可惜对终端的影响并不大。

其实,嘉宝莉未放弃对接资本市场,2011年时就已启动上市进程,但2012年10月被终止审查。直到2015年11分的时候,嘉宝莉又一轮IPO启动,走得并不顺利。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2-2014年,嘉宝莉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01亿、25.35亿、27.85亿元。

也就是说,早在2014年时,嘉宝莉的营收就已经超过三棵树涂料在2017年的业绩。如果仅看2012年,三棵树与嘉宝莉的差距更大,但如今,两家企业几乎落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放到五年前,美涂士还能跟三棵树几乎并驾齐驱,可惜如今被甩开了一大截。

查询营收情况发现,三棵树2014年的营收12.79亿元,当年美涂士是8.85亿元,差距近4亿元。再往前推一年,2013年,三棵树9.819亿,美涂士是9.09亿元,几乎相当。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大材首席研究官邓超明认为,至少有三点因素在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一是营销动作的狼性,三棵树占了上风,体现在开店的速度、密度、广告投放的力度与大手笔营销事件的运作,比如跟随神七飞天、力推“三棵树,马上住”的广告、央视建材标王等。

二是坚持一个定位“健康”,主推健康漆多年,全系产品强化健康认知,日积月累,品牌形象比较清晰,市场认可度稳定提升,而美涂士也推健康,但定位摇摆;嘉宝莉缺乏明显的形象识别。

三是对接资本市场的速度,三家企业里,美涂士挂牌新三板,融资能力明显差了不少,策略也相对保守,导致后面无法花钱抢市场。嘉宝莉在对接资本方面也比较积极,除了2011年就筹备上市外,股东结构也有体现,除了创始人控制的世骏香港和承胜投资,另外引进了志成投资、卓誉投资、金康力、永成投资、卓峰投资等机构

而三棵树早年融资并不像嘉宝莉如此手笔,创始人洪杰一股独大,一度占到89%+,另外有金石投资、天津优势、上润创投等机构共占有将近7%的股份,不过上市进程相对顺利,上的是主板,融资渠道更广,上市后的迅猛增长离不开强大资金的支援。

三家企业曾经起步差别不大,但后面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是一步差,就可能步步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