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形意) 实战十六忌要

(心意形意)   实战十六忌要


仅这个一个篇章,就相当精彩了,提要出十六处心意形意拳技法内涵。出自《真武百年》之《鹞子回身;牯牛摆头》袁镜仪对决姜积德一节,姜积德红拳底子心意把式,也相当厉害。

擂台上,姜积德张嘴就很冲,“袁哥,我今天上来,就是要领教领教你的心意把。上回你打我那一下,事发突然我没看仔细,今天我准备好了,想找你再试试。”袁镜仪冷冷道:“形意拳谱有言:准备万般一旦无,千招不如一着熟,手巧还须应之早,过后见识不如无。”

姜积德的眼神中闪出了一阵古怪的兴奋。然后签生死状,小说有个细节:姜积德写完名字之后,又重新修饰了一下“姜”字。然后看袁镜仪把名字签完了。

他俩因为是朋友,有关系到灭门血案,所以话里有话,机锋不表,但姜积德说过这么一句,“我只求一死”,他说他知道袁镜仪近日一直在找什么(追查凶手),“我也就浑身这一百多斤,我把我自己送给袁哥,就想讨袁哥的明白,让我明白明白,拳法到底有没有高低”。

回复:就小说情节而言,这个前提必须交代,不然读者只看武技,而忽略了前因后果,可能一些地方就不理解为什么那样做了。

一:虎扑

起先袁镜仪摆了个空门,算是设了个陷阱,又让了姜积德一招,对于擅奔闯而少周旋的心意拳来说,属于以身诱敌,逼着姜积德拼实力。一番攻防,厚着脸皮看热闹的牛二嘴都叫“好”,说“这下还算配跟我师父做个对手”。

这里边铁大按着实战经验给出了一个警告,袁镜仪道,你这虎扑跟谁学的?傻乎乎直抢,我把后背给你你都不中,当面给你,你还不给牛角戳死了?姜积德心里一阵懊恼,两手护绕,走了一个蛇拨草。

后经求教,虎扑也必须有撑劲根基,只有撑劲十足才能利用上整劲撞力,不然的话,如果对方撑劲好,两下一碰反而自己吃亏,白白给人打了个迎击。

回复:姜积德两手互绕,是为向袁镜仪炫耀:自己懂了。

二:虎坐

(翼德神枪倒坐鞭)

后边一段讲解猛禽种类的部分十分精彩,面对姜积德的鹞子穿林,擒臂抓裆,袁镜仪一个虎坐坡就化解了,书中透露:翼德神枪左为先,后留一尺倒坐鞭。因为攻防自身就是这么运动的,所以自然快人一步。

后经求教,这是六合枪老谱的东西,倒坐鞭的用法很多。铁大说,好刀法是背身砍的,好枪法是退步扎的。因为枪法偏身用,过了枪头就有半面破绽,必须练就飞速退步的换把扎枪。如果不换把,就被连环刀逼死了。生死混战跟模拟炫技不同,不可避免你砍我一刀我砍你一刀的情况,所以刀法枪法都不是碰着身体就算中招,关键是要命。对方实在闪展得快,就得用倒坐鞭救护了。以我的见识还不能理解,所以期待《十大形意》早日出版。

回复:兵器的事,随便谈谈就好了。这年头谁也没法复原真实场景,心态一关就无法体会。

三:中门

小说中说:外人理解歌诀中“脚踏中门夺敌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这句的意思是以腿脚插入敌人两腿之间打过位,是有这层意思在里面,但实战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所谓功夫,不是针对到位之后下的,而是针对如何到位下的。

有些人说铁大写的文字生涩,不易懂。其实文字非常形象生动,只是技术太深,行家里手看了也比得见识不够。

四:用踩(并剪而上)

五行拳看着简单,就是因为舍弃了那些预想的变换。拳谱又有指导:远去不发足,发足不打人。倘遇人多有器械,非要远地发足,便要连腿带足,并剪而上,所谓踩足二起,好似斗鸡。照样不失虎践马奔,忌踢用踩。

袁镜仪是趟腿上步,一步冲出,劲力由下刮起,合在整条腿上。落步时也不做拧旋调整,就借助冲撞之势将劲力继续放长,因而也是实实在在的砸落;起落都是一个状态,再起时也就不必另作调整,如此处处劲实力撑,而且长短自便,便可以撵着敌手来打。

回复:实战打眼打闪,抢的就是攻防间隙,哪怕你一个悠晃蓄力,也许就是个生死破绽。

五:暗劲 (沉身骨力)

姜积德确实练过心意,但练了他也不明白,感觉自己被掀起来了,两手急忙相护与胸,调整身势,稳定姿态。这是好习惯,拳谱有言: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自心口发肘手,攻击又是防卫。

袁镜仪拗步劈拳占据中央,同时顺步崩拳就到了,正合了拳谱上“不翻不钻,一寸为先”。这一拳就是一把平拳正中胃口。按说这一步就已经出结果了,但袁镜仪鸡步一逼,胳膊拧翻,浑身起横,左一拳又钻上了姜积德的软肋。好在这一拳半路收回,只是凭着定势沉身,骨架自然杵了一把。这也把姜积德打了出去,二人的身子就分开来。

六:虚实(三七步)

形意拳用拳,前打一丈不为远,近打只在一寸间。光能蹿能出还不行,进去还得能出来,全身而退才算善终。都道心意毒,就是因为心意拳一把劲力做到死,有多大本钱使多大劲力,老本都豁上去,所以大有无坚不摧的架势。而且出手不离要害。形意拳分出来后,强调功大欺人,很多打法实际给隐藏了,又取了三七虚实的步子,图得就是存个老本。所以练的先是能进能退,进退连环。

七:方寸(两把半)

五行连环拳又叫进退连环拳。相对进退连环,又有进步连环拳,这路同样简单,但也同样奥妙无穷,沿用了心意一路赶尽杀绝的练法。心意拳的四把锤,精练到不能再精为两把半,隐去那一把半,一是容易含混的斩手把,再就是去了一步三丈的过步箭蹿。箭蹿把属于横拳把,去了箭蹿,横拳就成了半把,因而才有了两把半之说。虽然是只动了半把,训练的模式就起了变换,与进退连环取意相似,也就强化了方寸之间论生死的本事。

八:收放(栽变沉劈)

姜积德闭气团身,下意识等着白挨,“咦”地一声凄厉尖叫,调动四稍气血闭住五行,身子瞬间绷紧膨起,真有气贯满盈的架势,积聚在会阴的老本都翻上来了。

在一瞬间,袁镜仪想起了姜积德仰着一张天生狡猾却又单单对自己不设防备的脸孔,诚心想与自己交个朋友。袁镜仪动了恻隐之心。虽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劲力一发如泼水,但形意拳筋骨开合,沾身纵劲,图得就是这个收发自如。袁镜仪就没有栽这一膀,而是出沉劈劲,给他摁翻在地。

九:撑劲(撑劲摆拳)

但就在这一瞬间,斜刺里蹿出一人,大喝一声:“手下留人!”

袁镜仪周身毫毛都惊乍起来,见着来人好似一团巨石,丢下姜积德,跨一步过了姜积德的身子,随步鸡腿将人挤住,护住下盘要害同时左手也抄了起来,这是正经的蛇形拨草,右手一个蹿拳横掼相合。这一步打得是“出手横拳”的“恨地无环”劲意,左拳如冲船,右拳似抛石,直接破开了来人的门户,切着咽喉给一拳掼上了太阳穴。

那人显然也是高手,双虎抱头接了一拳。

后经求教,心意拳打法,不同功力阶段有不同形式的发挥,有一种类似半面撑劲,半面涮劲,给人感觉就好像是先用大枪穿开门户,而后又利箭射来,大锤袭来,以上用的就是这种,所以是一冲一抛,打的是“掼拳”,也就是摆拳。

个人理解,通常直拳摆拳组合,是前手刺拳一出一收,然后后手带着蹬腿拧腰的惯性摆过去。小说这种好像去掉了刺拳,直接上摆拳,但是摆拳的时候前手是实撑的,有破坏对方间架的作用,看着是两拳,其实是就是一个特殊的摆拳。发力很别扭,应该是六合拳专门训练的结果把。

回复:还是两拳,只是间隙短,只要可以打一拳停下的组合,都不算一“拳”。撑劲一直有不假,但前拳也是“收”的,不收后手打不上的。只是收的“缓”,始终贴身对方有个随时可以放出来的撑(理解成推也行)劲,但技术上要切着对方关要部位,让他打不出重拳来。

十:本能(熊形坠肘)

但袁镜仪落步起纵,左臂如锁扣,右拳似节鞭,封住对手两臂的同时,左肘一夹就锁住了来人的右边臂膀,稍微一扽,就听着那人的肩窝咯吱一声,右臂合力就是一个坠肘。

这肘出自大划步的熊形坠肘。拳劲瞬间由横转竖,又合上了马奔闯槽之势,来人当时就被这一冲破了门户。而后由熊形膀夹住一带,挣扎的余地也没有了,仰面朝上显出了心口要害,袁镜仪一肘就砸了下去。

这一势动作很快,虽然为二形合演,但也不过是线路奇特的一肘。可就在肘击一瞬间,袁镜仪却惊得头皮发麻:袁承兴正躺在自己的怀里惊恐地看着自己。即便这一肘不发,自己已经无力挽救,底下有膝盖等在那里呢,袁承兴不死也得残废。

得了这个间隙,袁承兴左手硬扑了一把,肋条轧着袁镜仪的膝盖一翻滚到了擂台上。就地一跪撑起身子,又生怕袁镜仪疾进似的,急忙撑起了虎抱头。

袁镜仪哪里还顾得这些,赶紧垂手束立表示清白。也亏得袁承兴结实敏捷,换了别人早死了几回。

十一:快手

(形式打法)

天下武学博大精深,即便同为一门,也不能一叶障目。袁承兴真实感受到了袁镜仪的厉害:这小子的合演打法都练成了。开始一段打法,在袁承兴看来,就是轻步的退步返身打。袁凤仪的镖局跟瑞昌一样,支撑门户的是心意六合拳,但传授弟子的,却是各门镖师自带的拳法。而且回汉拳师都有,有汉人拳师确实是心意六合的好苗子,也会允许他观摩行拳,传授一些形式上的打法。这一类弟子,多是查拳的根基,心意的拳形,打法上又依照古传歌诀,因而出来的拳法多是迅猛歹毒的组合快打。起手撩阴,落步盘肘,远时飞腿,近打肘膝,长短打组合,高低拳连环,有许多快式连摧而后重击的打法,也有许多快式退身,而后猛虎回头突发狠招的打法。

十二:合演(暗膝)

方才袁镜仪所用,便是合了虎燕合形的返身肘法,袁镜仪用得仗义,如果那一掌依着肘法打上去,姜积德就算是自己冲上了无锋重剑。

能用到身如蛇势,首尾相顾,转如燕翔,动转无声,可见袁镜仪的十形打法已经掌握得出神入化了。而后借着身势顺手崩翻,看着是拳头在作用,实则膝盖一直顶着姜积德的下阴。也好在袁镜仪用的脚不离地的趟劲,不然但凡提一提,姜积德的下阴连带骶骨一起就毁了。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是姜积德不退,是他根本就无法挪动了。这又是胯打相连给他欺压的。

打法歌诀有言: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合身辗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交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

十三:崩放(厚积薄发)

最绝的要属弧线践步的熊形坠肘。熊、虎、鹞、鹰是河西心意的主要盘练的把式,相辅相成又自成体系,就是袁承兴也只是听说过功法内容。都知道马奔虎践一步三丈,熊形走横势,一直一弧也是一步丈五,因为带着回身打法,反而比直进的更加刁狠,其势一出根本无从招架。

武者都知道,团身冲撞力道最强,可大都难以解决发力畅快又能控住身势的问题。因而都感觉此法冒险,远进必是迂回而行。心意拳也不提倡傻打愣冲,但用时方寸,练时却得半丈,如此才能透彻自如。甚至把那个远践的恨劲,压缩到一寸起落,有了这个,单腿也不怕扫堂腿,若没有这个,别说突发扫堂腿了,直接贴身踢摔就把人扔出去了。

十四:硬刮(起腿)

熊形单把有好多种形式,但没有纵步丈外又能自由换势的能力,根本无法发挥劲力。模仿外形,最多是勉强一按,打上也没有多大伤害。

要想定住势子,双腿的功夫要求很深。心意拳脚跟踩实,根基自然就扎实了。连至后腰,起腿是以中节力刮起,而不是拖步带起,随着练习,特色功力越来越深,以至于筋骨都起外观变化,合以各类的开步之法便能随意起止了。不得秘法不敢硬练。

此类重技,即便是墙内弟子都难窥其究,单是落步反震就难以解决。如果身体本质没有起变化,仅仅是学了势法,劲发凶狠时,即便打出凶猛一击,当落势的劲力反震回来,自己的膝、踝骨节也会受到伤害。

也不是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把这个力一起加在对手身上,让他承受,所以心意把出手不留劲,狠毒。

袁承兴突然感觉,买明伦的担心是多余的。袁镜仪一定是在某个时候,得了袁凤仪的亲传。

回复:说这个话,有暗指,但目前还不好公开。现在大众听闻传言,对心意拳过步、疾步、垫步有错误理解,对于河西、河南心意拳练法也有错误理解。最后这句,有心人可以分析袁承兴、买明伦、袁镜仪、袁凤仪的不同立场,对应现实历史中,特别是现存老一代(2016年)身上还能看到的真功痕迹参悟。从作者这代开始,恐怕很难再看到心意真功了,包括痕迹都难。这话不好听,但不服你就等着看。到时你会明白,文学作品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五:心意(崩撞发动)

“袁哥,杀你,我对不住武林道义;不杀你,我对不住师门情义。我谢谢你。只是孝义不能两全,对不住袁哥了……”

姜积德猛出双手拿住了袁镜仪的右臂,压住关节猛然一带,同时撤步带腿,就准备好了迎面一膝。

袁镜仪周身沉坠,按说这一拉并无大碍,但本能使然,就着来劲就上了一步肩打,胳膊一穿就破了擒拿,一头带肩干上去了。

“嘣!”一下,姜积德鼻子一酸,右眼珠子崩然一鼓,一团黑乎乎的怪雾,墨汁入水一般自右眼扩散开来。

头锤为心意把第一把劲艺,也是最重一把,原本头打在心,肩打在胯,但袁镜仪个子高大,他很少用头,肩打也多是心口,这次姜积德是反着他关节往下抽,被动发拳,碰到哪算哪,姜积德被碰了个满脸开花,鼻孔蹿着血,大片地染红了胸前衣襟。虽然被一膀打得心口闷疼,可还是借着挨身换手拧住了袁镜仪的手臂,宁死也要回敬袁镜仪一头。

姜积德为了破袁镜仪的鹰捉,也反复苦练了一手“鹰捉”,每日抠提九十斤的黄泥球练指腕功力,又抓曲弓背打云手,反复就是心意鹰捉起落把,外加撑斩偎靠。为了防备袁镜仪顺步撞打,姜积德又苦练梅花步,一旦扣实就绕步拧拿,不让袁镜仪沾实发力。

没想到袁镜仪是潜身回返,一个牯牛摆头,先自撞上了姜积德的心口,随着猛虎搜山步,左臂已经挑担一般插入了姜积德的胯下。姜积德铺张着四肢就被扛挑起来,随着袁镜仪的拧身,自人头顶飞下了擂台。

十六:收功(活跃生机)

擂台空旷下来,台下人影重重闪闪,有点梦幻之感,袁镜仪站在高台之上,视线越过众人头顶,见到了昏暗里的几处光亮,那是关帝端坐的祠堂,这台上一切,原本都是演给关帝看的。抬起头,戏台的额枋上还挂着四道匾额,分别是:义气千秋、忠义仁勇、大义参天、威扬六合。

牛二嘴等人兴奋不已,说,你看你看,袁镜仪还是有两下子的,这一套跟周侗古拳还是有关联的。

也有人吵吵,“有本事去打牛道厚啊,没打了牛道厚,不算打了代州城”,其实没人要打代州城。牛二嘴都很诧异,骂道是哪个擅自行动?有同伙出主意:“弄他。”牛二嘴道:“弄他干嘛?这些人是傻屌,跟傻屌一般见识,自己不也是傻屌了?”众同伙接连夸赞,“师兄英明,一切有师父定夺。”

牛二嘴道:“咱们是公道人,是非分明,袁镜仪也有可取之处,让咱们不要怕他,但是也不能小看他。”

——铁萼奇兰国技武术论文精要

已出版国术实体小说三部曲:第一部《六合拳宗》;第二部《帝国镖路》;第三部《真武百年》(即将出版)

(心意形意)   实战十六忌要

铁萼奇兰(孙龙庆),自幼习武,项城张府武师传人,得心意、形意、太极、八卦诸拳真义,祖上为镖行世家,幼时耳濡目染,过往武林和拳师记忆深入骨髓。成年后遂追随祖辈踪迹游历,精诚求真,拳艺有成。有诸内而行诸外,乃援笔著作,以国术武技、商帮武行、民间武备体系为本,述拳真实深刻,鞭辟入里;写人风骨凛然,如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