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需要“实战” 而非“玄学”

专家与藏家的鉴赏眼力孰高孰低?每次都会毫不犹豫地答“专家是理论派,藏家是实战派”。譬如武术,套路和实战是两码事,如果一个习武之人只练套路而不习散打,到头来也只是个花拳绣腿的绣花枕头,可能还斗不过一个街头小混混。 也就是说,只有敢掏钱下手的藏家…

鉴定需要“实战” 而非“玄学”

我常常会被人问及:专家与藏家的鉴赏眼力孰高孰低?每次都会毫不犹豫地答“专家是理论派,藏家是实战派”。譬如武术,套路和实战是两码事,如果一个习武之人只练套路而不习散打,到头来也只是个花拳绣腿的绣花枕头,可能还斗不过一个街头小混混。

也就是说,只有敢掏钱下手的藏家,才能在“实战”的压力下练就一副好眼力。其中不乏看走眼的,买了赝品的切肤之痛,也只有这种在实战舞台上摔过无数次跟斗的藏家,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鉴定需要“实战” 而非“玄学”

因此,真正的藏家在鉴赏眼力上或许要胜过所谓的专家。专家会在理论上或某一方面有精湛的研究,但会在五花八门、来路各异的藏品鉴赏上输给真正的藏家。之所以要在藏家前冠以“真正”二字,是因为目前社会上一夜间冒出了无以胜数的“大藏家”,动辄宣称拥有元青花上百件,明洪武釉里红大罐几十个,宣德青花大盘几百件,反正拍卖行创出的新高产品,他们手中都不乏更大更精的同类东西,于是乎建博物馆的有,造艺术城的紧随其后,还印制精美的画册。这些陶醉在自我欣赏梦幻中的藏家绝不是真正的藏家,充其量只能算个仿品的收集者。这些“藏家”就谈不上鉴赏眼力了,因为他的眼光已完全误入歧途,蒙上了白内障,一辈子都看不清断不准真假了。

鉴定需要“实战” 而非“玄学”

我总认为,藏品跟着眼光走,区别一位藏家和专家的眼力,就看他手中的藏品等级。他有好的眼光,一定拥有好的藏品。也有专家用“玄学”的方式给人作鉴定,用模棱两可的语句回答别人的问题,让人去揣摩,给人的结论用任何方面去思索都说得过去。比如拿到一只青花瓶,他煞有介事地审视半天后说:“东西漂亮的,也有年份,只是这类器型很少见到,可以收藏。”如果确属“到代货”,他就答:“我当初说东西漂亮,即是好的,有年份即老的,只有真东西才可以珍藏。”如果被鉴定为赝品,他也同样振振有词:“我当时说他漂亮,就暗指它是新的,年份嘛最多一二十年,少见已点明它是杜撰。”可谓滴水不漏。交流:18620174383

由此,使我想起一段戏谑算命先生的佳话:有三个秀才在赴考前去找一位“半仙”卜前途,问三人中谁能考上?那半仙沉思片刻后,悠悠地伸出右手竖起一根食指,左手摸着山羊须,任凭三人再怎么追问他都含笑不答。

考后发榜,三人全未考上。“是啊,我当初不是竖起一根指头吗?”半仙微微闭着眼含笑道,“这就已经告诉你们一个也不会中的。”

三人哑口无言,面面相觑。其实,此半仙就是用了模棱两可的表达忽悠了对方,无论什么结果他都稳操胜券。某些鉴定方式也是同理。须知搞鉴定,真是真,假就是假,没有模棱两可的结论,我奉请那些用玄学来给人鉴定的“专家”应该收起这一套江湖术士的把式了。

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是从1999年开始对古陶瓷金星秀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个产地和年代明确的古陶瓷标本数据库,主要解决古陶瓷研究方面的疑难问题,实验室进一步表示,数据库在2008年已经成型,又经过近十年的补充,除了柴窑和北宋官窑,典型窑口的标本收集工作已经完成,今后将逐步健全和完善。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建立古陶瓷标本数据库的基本原则是:所有的标本必须是可以准确溯源的,收集的瓷片数量必须满足测量数据统计分析要求,这样数据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