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取名經濟學”

文| 十六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上圖中,左邊是2018年到目前為止的國產片票房top5,右邊是今年總票房在2萬元以下的五部電影,且不論影片質量如何,光從片名來看,左邊就贏了。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最重要的原因是,左邊的五個片名直接點出了影片的大致內容和類型,觀眾一看名字,基本就知道這部電影是關於什麼的,並且,這五個片名字數都不多,方便記憶也不拗口。

相比之下,《二師兄來了》、《三界》單看名字似乎是奇幻/玄幻題材,但從海報可以看出,一個是現代都市,一個是科幻?《雪·葬》、《那年,我還沒長大》、《我想和你們在一起》則十分空洞,毫無記憶點,就像2013年有一部愛情片叫《我愛的是你愛我》,即便看過電影的人也常常會說錯名字。

一個好的電影片名,不僅要準確傳達影片的內容和類型,還要承擔宣傳營銷的功能,必須朗朗上口,方便傳播。

看看近五年的票房冠軍:《變形金剛4》、《捉妖記》、《美人魚》、《戰狼2》、《紅海行動》,是不是都完全符合?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片名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國產電影年產幾百部,要怎麼才能從中脫穎而出?我們總結了一下國產電影取名的套路:

早期電影的命名十分簡單,往往圍繞著跟故事相關的幾個基本點展開,人物、事件、時間、地點,都是常見的電影片名,這個傳統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人物型

我們把以主角來命名的概括為“人物型”,其中既有直接以主角姓名命名的,比如《閻瑞生》、《白毛女》、《林則徐》、《聶耳》、《李雙雙》、《孔子》、《關雲長》、《小武》、《七月與安生》等,也有以主角的身份/稱號來命名的,比如《美人魚》《畫皮》《筆仙》《金陵十三釵》《趙氏孤兒》……

《閻瑞生》是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第一部成功的商業片,影片改編自北洋時期上海最著名的案件,這個案件在當時轟動一時,“閻瑞生”的名字也人盡皆知,因此影片上映後供不應求,不斷加映,據說第一個禮拜就淨賺了4000大洋。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看當時的廣告,其中的措辭是不是十分吸引眼球?

這個故事直到現在都不過時,姜文的《一步之遙》也改編於此。

時間/地點/事件型

直接以時間來命名的電影並不多,地點的倒是不少,畢竟後者信息量更豐富。而事件則幾乎是最常見的電影片名了。

時間:《一九四二》、《戰國》

地點:《少林寺》《大上海》《長城》《京城81號》《北京遇上西雅圖》《無人區》《觀音山》、《芙蓉鎮》、《紅河谷》、《蘇州河》

事件:《失戀33天》、《黃金大劫案》、《唐山大地震》、《十月圍城》、《百團大戰》、《道士下山》、《重返20歲》、《掃毒》、《解救吾先生》、《唐人街探案》、《智取威虎山》、《紅海行動》

職業型

職業是關於主角身份最顯眼的標誌之一,自帶闡述影片類型的功能。

比如:《大兵小將》、《錦衣衛》、《大魔術師》、《特工艾米麗》、《催眠大師》、《暴走神探》、《刺客聶隱娘》、《四大名捕》、《分手大師》、《救火英雄》、《警察故事2013》、《盲探》、《超級經紀人》

傳奇型

“xx傳”、“xx記”是中國古代文學當中常見的取名方式,帶有傳奇色彩,一直沿用至今。譬如《孤兒救祖記》就是1920年代最著名的國產電影之一,除了傳、記外,類似的還有“xx俠/筆記/風雲/篇”。

比如:《悟空傳》、《妖貓傳》、《捉妖記》、《煎餅俠》、《盜墓筆記》、《澳門風雲》、《蕩寇風雲》、《竊聽風雲》、《西遊降魔篇》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捉妖記》最初叫做《聊齋之宅妖》,聽起來是不是馬上能聯想到“山寨”、“low”這種詞?還是《捉妖記》更簡單而有力。

古詩詞、成語、俗語型

用古詩詞、成語、俗語來做電影片名,雖然不能一眼看出影片講什麼故事,但是能夠營造出一種意境,比較有畫面感。

比如早期電影中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雲和月》、《假鳳虛凰》等,都比較文雅,細想又有深意。

近些年的片名直接用古詩詞的似乎不多,比如許鞍華導演的《明月幾時有》;更多的是成語、俗語,比如《百鳥朝鳳》、《後會無期》、《乘風破浪》、《烈日灼心》、《一步之遙》等。

文藝型

這一類影片大多是用一些比較美好的辭藻,或者用普通的詞組合成一個聽起來比較浪漫的句子,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影片本身大多也跟青春、愛情有關,比如《後來的我們》、《無問西東》、《匆匆那年》、《等風來》、《夏有喬木雅望天堂》、《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等。

但堆砌辭藻也要適可而止,過度的話就會變成車禍現場,比如《夏有喬木雅望天堂》這種片名,就會讓人一頭霧水……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之”句型

“之”字句也是最常見的命名方式,比較常見於系列電影,比如《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不過也有很多電影並非系列,卻非要用這個句型,像《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微愛之漸入佳境》……保證你看完一遍之後完全不記得看了些什麼。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所以……給大家一個忠告,用“之”需謹慎。

諧音型

還記得2015年底的“錯別字三部曲”嗎?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這三部電影幾乎同時上映,表現也不相上下。

《瘋嶽撬佳人》、《陸垚知馬俐》緊隨其後,豆瓣評分一個3.4,一個5.4。只有甯浩的《心花路放》表現出色,豆瓣評分7分,也是2014年的國產片票房之首。

這種取名方式抖機靈成分太重,一不小心就會耍小聰明反被聰明誤。

標點符號型

可不要覺得這種片名只是近些年才出現的,80年代就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背靠背,臉對臉》、《人·鬼·情》等相當不錯的影片出現。

不過近些年花樣也是變多了,除了最常規的逗號(《色,戒》),分隔符(《殺破狼·貪狼》、《夜·店》),冒號(《前任3:再見前任》、《繡春刀:修羅戰場》)外,還出現了感嘆號(《南京!南京!》、《滾蛋吧!腫瘤君》),句號(《毒。誡》),和省略號(《所以……和黑粉結婚了》)。

假裝系列型

除了“之”以外,還有很多片名是通過某一個相同的字來假裝是系列,比如“x戰”系列、“總動員”系列、“x囧”系列……

你能分得清《激戰》、《逆戰》、《惡戰》、《寒戰》、《毒戰》、《暗戰》嗎?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電影最終成績如何,還是要看本身的內容,許多片方因為質量不行,就指望著用奇形怪狀的片名來吸睛,這種思路下出來的作品,多半要撲街,還會被拉出來當典型批判。反倒是質量過硬的片子,一定要好好取名,免得被糟糕的片名拖了後腿。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