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文| 十六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上图中,左边是2018年到目前为止的国产片票房top5,右边是今年总票房在2万元以下的五部电影,且不论影片质量如何,光从片名来看,左边就赢了。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最重要的原因是,左边的五个片名直接点出了影片的大致内容和类型,观众一看名字,基本就知道这部电影是关于什么的,并且,这五个片名字数都不多,方便记忆也不拗口。

相比之下,《二师兄来了》、《三界》单看名字似乎是奇幻/玄幻题材,但从海报可以看出,一个是现代都市,一个是科幻?《雪·葬》、《那年,我还没长大》、《我想和你们在一起》则十分空洞,毫无记忆点,就像2013年有一部爱情片叫《我爱的是你爱我》,即便看过电影的人也常常会说错名字。

一个好的电影片名,不仅要准确传达影片的内容和类型,还要承担宣传营销的功能,必须朗朗上口,方便传播。

看看近五年的票房冠军:《变形金刚4》、《捉妖记》、《美人鱼》、《战狼2》、《红海行动》,是不是都完全符合?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片名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国产电影年产几百部,要怎么才能从中脱颖而出?我们总结了一下国产电影取名的套路:

早期电影的命名十分简单,往往围绕着跟故事相关的几个基本点展开,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都是常见的电影片名,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人物型

我们把以主角来命名的概括为“人物型”,其中既有直接以主角姓名命名的,比如《阎瑞生》、《白毛女》、《林则徐》、《聂耳》、《李双双》、《孔子》、《关云长》、《小武》、《七月与安生》等,也有以主角的身份/称号来命名的,比如《美人鱼》《画皮》《笔仙》《金陵十三钗》《赵氏孤儿》……

《阎瑞生》是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第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影片改编自北洋时期上海最著名的案件,这个案件在当时轰动一时,“阎瑞生”的名字也人尽皆知,因此影片上映后供不应求,不断加映,据说第一个礼拜就净赚了4000大洋。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看当时的广告,其中的措辞是不是十分吸引眼球?

这个故事直到现在都不过时,姜文的《一步之遥》也改编于此。

时间/地点/事件型

直接以时间来命名的电影并不多,地点的倒是不少,毕竟后者信息量更丰富。而事件则几乎是最常见的电影片名了。

时间:《一九四二》、《战国》

地点:《少林寺》《大上海》《长城》《京城81号》《北京遇上西雅图》《无人区》《观音山》、《芙蓉镇》、《红河谷》、《苏州河》

事件:《失恋33天》、《黄金大劫案》、《唐山大地震》、《十月围城》、《百团大战》、《道士下山》、《重返20岁》、《扫毒》、《解救吾先生》、《唐人街探案》、《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

职业型

职业是关于主角身份最显眼的标志之一,自带阐述影片类型的功能。

比如:《大兵小将》、《锦衣卫》、《大魔术师》、《特工艾米丽》、《催眠大师》、《暴走神探》、《刺客聂隐娘》、《四大名捕》、《分手大师》、《救火英雄》、《警察故事2013》、《盲探》、《超级经纪人》

传奇型

“xx传”、“xx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当中常见的取名方式,带有传奇色彩,一直沿用至今。譬如《孤儿救祖记》就是1920年代最著名的国产电影之一,除了传、记外,类似的还有“xx侠/笔记/风云/篇”。

比如:《悟空传》、《妖猫传》、《捉妖记》、《煎饼侠》、《盗墓笔记》、《澳门风云》、《荡寇风云》、《窃听风云》、《西游降魔篇》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捉妖记》最初叫做《聊斋之宅妖》,听起来是不是马上能联想到“山寨”、“low”这种词?还是《捉妖记》更简单而有力。

古诗词、成语、俗语型

用古诗词、成语、俗语来做电影片名,虽然不能一眼看出影片讲什么故事,但是能够营造出一种意境,比较有画面感。

比如早期电影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假凤虚凰》等,都比较文雅,细想又有深意。

近些年的片名直接用古诗词的似乎不多,比如许鞍华导演的《明月几时有》;更多的是成语、俗语,比如《百鸟朝凤》、《后会无期》、《乘风破浪》、《烈日灼心》、《一步之遥》等。

文艺型

这一类影片大多是用一些比较美好的辞藻,或者用普通的词组合成一个听起来比较浪漫的句子,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影片本身大多也跟青春、爱情有关,比如《后来的我们》、《无问西东》、《匆匆那年》、《等风来》、《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等。

但堆砌辞藻也要适可而止,过度的话就会变成车祸现场,比如《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这种片名,就会让人一头雾水……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之”句型

“之”字句也是最常见的命名方式,比较常见于系列电影,比如《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不过也有很多电影并非系列,却非要用这个句型,像《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微爱之渐入佳境》……保证你看完一遍之后完全不记得看了些什么。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所以……给大家一个忠告,用“之”需谨慎。

谐音型

还记得2015年底的“错别字三部曲”吗?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这三部电影几乎同时上映,表现也不相上下。

《疯岳撬佳人》、《陆垚知马俐》紧随其后,豆瓣评分一个3.4,一个5.4。只有宁浩的《心花路放》表现出色,豆瓣评分7分,也是2014年的国产片票房之首。

这种取名方式抖机灵成分太重,一不小心就会耍小聪明反被聪明误。

标点符号型

可不要觉得这种片名只是近些年才出现的,80年代就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背靠背,脸对脸》、《人·鬼·情》等相当不错的影片出现。

不过近些年花样也是变多了,除了最常规的逗号(《色,戒》),分隔符(《杀破狼·贪狼》、《夜·店》),冒号(《前任3:再见前任》、《绣春刀:修罗战场》)外,还出现了感叹号(《南京!南京!》、《滚蛋吧!肿瘤君》),句号(《毒。诫》),和省略号(《所以……和黑粉结婚了》)。

假装系列型

除了“之”以外,还有很多片名是通过某一个相同的字来假装是系列,比如“x战”系列、“总动员”系列、“x囧”系列……

你能分得清《激战》、《逆战》、《恶战》、《寒战》、《毒战》、《暗战》吗?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电影最终成绩如何,还是要看本身的内容,许多片方因为质量不行,就指望着用奇形怪状的片名来吸睛,这种思路下出来的作品,多半要扑街,还会被拉出来当典型批判。反倒是质量过硬的片子,一定要好好取名,免得被糟糕的片名拖了后腿。

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国产电影“取名经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