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特點?

亞洲食學論壇

總體來說,雲南的飲食文化最大的特點在於區域性與民族性的統一結合,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眾多,因此雲南的飲食文化或多或少地會受到各少數民族飲食習慣的影響,同時雲南又地處我國的邊疆,外來飲食文化對於雲南的飲食文化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深受輻射雲南的我國內陸地區的飲食習俗的影響。這樣的飲食文化特點使得雲南的飲食講究口味、製法多樣、兼容幷包。

再分開來看,雲南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也是各有特點的。我們來分別看一下雲南各地的飲食文化特點。

滇中。主要以昆明、楚雄和玉溪為中心。該地菜式多樣,飲食文化多元包容。由於滇中是雲南的政治經濟中心,因而國內外的許多飲食文化特色都能夠在滇中地區看到。

滇西。主要以大理為中心。大理是我國少數民族白族的聚集地,因而多有體現白族長期保留下來的飲食文化。滇西的乳製品、水產品以及茶、酒等,都是當地的特色食物。

滇東北。主要以宣威為中心。主要的特點為漢族與少數民族交融的飲食文化。

滇西北。主要以麗江為中心。特點是深受藏區飲食影響,飲食文化呈現牧區特色。例如西藏的青稞酒、牛羊等物,多能在滇西北看到,也是滇西北的代表。

滇南。主要以騰衝、西雙版納為中心。飲食文化呈現出傣族的民族特色。植物、藥膳等十分常見。

(GSJ)


亞洲食學論壇

我們都知道,雲南有著眾多少數民族,而且雲南的許多地方因為地域差異,氣候環境也不盡相同,地理氣候和民族風俗這兩個因素,對雲南飲食文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雲南的飲食特點,那麼,這個詞必須是“樸實無華”,相對國內的一些菜系,雲南的菜品在擺盤或者外觀上,是算不上“精緻”的,但是,地道的雲南菜,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本就是一股雲南味:坦誠、直爽、不拐彎抹角。

不難發現,許多雲南菜之所以能獨具特色,與其食材是有直接關係的,各地水土所孕育出的食材,是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而云南人在選擇食材上,也是儘可能接地氣、原生態,所以,即便是相同的做法,用其他地方的食物來做,味道也會少很多。就不用說,部分食材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離開了雲南,某些菜也就自然失去了靈魂。

雲南人是踏實且忠誠的,就拿簡單的土豆來說,不起眼的土豆,在雲南,也會被變著花樣做成各種菜餚,更讓人覺得驚奇的是,所謂的“變著花樣”,其實也只是極盡煮炒蒸炸烤等等。

當然,在雲南的飲食文化中,總是離不開“思鄉之情”的。不知是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緣故,還是雲南人血液裡流淌著的戀家情結,在很多時候,家鄉的味道,是任何山珍海味都無法比擬的。常年在外,吃慣了他鄉的味道,或許還抵不上一盤炸洋芋、一碗地道的醃肉、一鍋普通的酸湯豬腳。雲南的飲食文化,樸實卻滿載深情。


時報傳媒

雲南有著比較特殊的地理環境,最高海拔6700多米,最低的才有幾十米,同時還聚集著比較多的少數民族,所以就會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飲食習慣。因為我老家在雲南最東北邊,卻經常生活在雲南最西南端,每年都橫跨整個來回跑,經常能吃到雲南各地的美食。根據我的瞭解,雲南的飲食特點按照地理因素,可以把它分為兩類:

1,滇東北(包括滇東和滇北,以楚雄為界)的飲食習慣大概差不多,口味變化也不是很大。都喜歡吃麻辣味,雖然沒四川吃的那麼麻,但口味和川味比較接近,炒菜總喜歡放點花椒在裡面。而他們不怎麼喜歡吃酸味,就算吃,吃的也比較淡。和滇西南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滇東北的人飯桌上基本都會有一道談菜(就是不放油鹽,不放任何調料煮出來的菜),而這種菜在滇西南卻沒人吃,他們接受不了這個味道。
2,滇西南(包括滇西和滇南)
,這裡主要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雲南的少數民族主要聚集在這個方向,少數民族比滇東北要多得多。而他們的口味主要以酸辣為主,很少會吃麻味的,也就是說他們基本不吃花椒,除非個別比較特殊的菜會放點花椒在裡面。酸味卻是少不了的,炒的煮的菜裡面都會有酸的調味料在裡面。他們的酸辣味都是比較明顯的,也比滇東北的人吃得更辣一些,尤其以傣味最具代表性。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這裡的人更擅長吃各種野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