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文/李尋的酒吧

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小雨 西安

導讀

本期品酒筆記共品嚐五款清香型白酒,通過對比,根據個人最直觀的感受得出這些清香型酒的異同,供大家作個參考。

酒品

01 汾酒 20年陳釀 酒精度53%vol

320元/瓶 2012年12月出廠 清香型

GB/T10781.2——2006(優級)

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02 寶豐酒 30年陳釀 酒精度54% vol

280元/瓶 2012年8月出廠 清香型

GB/T10781.2——2006(優級)

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03 紅星二鍋頭 精品 酒精度56% vol

160元/瓶 2008年4月出廠 清香型

GB/T10781.2——2006(優級)

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04 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 四星

酒精度42% 2009年8月出品

青稞清香型 GB/T19331

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05 臺灣八八坑道陳釀高粱酒

酒精度52% (vol) 2008年8月出品

臺灣清香型

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明清兩代中國各地的白酒,都是汾酒工藝擴散過去的,匯通天下的山西商人將汾酒工藝沿商道帶到了全國各地,經陝西(留下了西鳳酒)入四川貴州,經黃河運河入兩淮,鋪敘出川酒、黔酒、江淮酒,駐足長江,留下黃鶴樓酒,時稱“漢汾”。

汾酒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由此可以推斷,中國最早的白酒都是清香型的白酒,擴散到各地後,適應當地的土壤、氣候、糧食、水等諸多條件,做了各種適應性改變,年積月累,發展出濃香型、醬香型等其它香型。

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故此,可以說,清香型白酒是中國最古老的白酒,喝清香型白酒,才能體會到中國最古老白酒的味道。

如今,同為清香型白酒,執行同一種國家標準(GB/T10781.2——2006(優級))的三種白酒,汾酒、寶豐酒、二鍋頭酒,其實香味口感差別也比較大,若不是刻意提醒,很多人是喝不出它們竟屬於同一香型的酒。從配料表上看,紅星二鍋頭、汾酒的原料都是高粱、大麥、豌豆,而寶豐酒除了這三樣外,還加了一樣:小麥。原料不同,各地的氣候條件不同,導致即使是同一種工藝釀造的酒,風味也有不同。

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二鍋頭酒中大量低端產品是麩曲酒,甚至是食用酒精勾兌的酒,這款紅星精品二鍋頭酒盒上註明是“用傳統老五甑工藝發酵、清蒸、清燒,長期貯存而成”。價格在當時算是比較貴的,應該也是純糧固態發酵範圍內的傳統優質白酒。

另外兩種酒就有意思了,青海的青稞酒以青稞為原料,有其獨特的工藝,以至於有專屬於它的國家標準GB/T19331,命名為青稞清香型。臺灣的八八坑道陳釀高粱酒,原料為高粱、小麥,註明是臺灣清香型(也不知道是怎麼評出的),推測其以小麥制曲,和中國南方大部分省份的白酒一樣(北方多以大麥、豌豆制曲)。清香型加上原料或地域前綴,說明同是清香型,但各有不同。

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中國土地遼闊,歷史複雜厚重,萬里之內,同一種香型的酒,其風味各有不同,差異很大,但又可求同存異地稱為同一種香型,正應了孔夫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名言,喝這些酒,每款酒背後都有說不盡的滄桑故事,限於篇幅,暫且不說了,且上酒,一切都在酒裡!

先說相同之處,五瓶酒打開之後,放在桌上,如果不是將酒杯拿起,放到鼻子前15公分左右,幾乎聞不到酒味,這和濃香型白酒不同,如果是濃香型的白酒,不要說五瓶酒同時打開,就是一瓶酒打開,隔著2—3米,人都能聞到香氣,由此,便可以最直接地體會到清香的那個“清”字,清者,淡也!所謂清香濃香之分,都是香氣濃淡之分。(當然,這也與本次開的酒都是在自己家裡存放了五年之上,有些已超過十年有關,其揮發成分已大幅度減少。)

第二個共同點是所有酒的後味兒都有一種淡淡的中藥味兒。不知為什麼,關於清香型酒的書籍文章中,沒有提及這種氣味兒的,但筆者真切地(而且是一直地)感受到這種味兒,以至於把這種味兒就當作清香型酒的一個特徵。

再說不同之處:

清香型按國標的說法是“清香純正”,汾酒、寶豐酒、二鍋頭都執行這一標準,都應該是“清香純正”,但實際上各種酒香氣有所不同,這種不同是國標中沒有的,筆者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品嚐感覺,記錄個人真實的感受,這種感受可能因人而異,故只有參考價值。

1、汾酒:有種香氣,有點像麵粉的香氣,淡淡的,這款酒在我家裡已存放了五年,如果是當年,或1—2年的汾酒(二十年陳釀),一開瓶後會有較濃郁的水果香氣,放得時間長了,水果香氣沒那麼濃,代之以這種純樸的讓人有面粉感覺的香氣,新酒也有這種香氣,只是被水果香氣給蓋住了。筆者認為水果香(書上說是似香蕉氣味兒)就是所謂乙酸乙酯的香氣。而我所謂的麵粉香是酯類揮發和酸化一部分之後餘留下來的香氣。

從口感上感覺,汾酒是這五種酒中最厚最濃的,後味綿長,經久不散。

2、寶豐酒:香氣與汾酒略有差異,偏土豆粉的香氣,是五種酒中最衝、最辣的酒。

所謂“衝”,就是酒入口中,氣味衝到鼻腔裡的感覺,寶豐酒是五款酒中這種感覺最強的,且比汾酒、臺灣高粱酒都辣多了。

3、二鍋頭:香氣上與汾酒和寶豐酒明顯不同,與青稞酒、臺灣八八坑道也明顯不同,有種原漿酒的氣味兒,所謂原漿酒就是以高粱為原料的白酒剛蒸餾出來,沒經過盤勾與老熟過程的酒。這瓶二鍋頭放了十年,原漿酒的氣味還這麼濃烈與純正。口感上除了比寶豐酒略平和外,比其它四種酒都強烈,也難怪,這是五款酒中酒精度最高的酒,而且二鍋頭一直以“燒刀子”著稱,確實有“刀子”的神韻。當然,若與寶豐酒相比,二鍋頭如輕靈的“輕劍”,寶豐酒如勢大力沉的重劍。

4、青稞酒:青稞酒曾是我記憶中最凜冽的白酒,但這款酒喝起來,居然是這五款酒中最淡的酒,尤其是後味短促,回看酒精度,只有42度,又陳放了十年,理所當然,氣味上明顯地酸味兒略強,像米酒剛發酵時的味兒。度數較高的青稞酒或1—2年的新酒這種酸味不明顯,而是比汾酒更強的一種香氣,其中,中藥味兒更強烈些,但這款老酒沒有那麼強的中藥味,和汾酒相比,青稞酒沒有那麼鮮明的水果香氣,而是更偏向於一種原漿酒的氣息。

品酒筆記‖清香萬里各不同

5、臺灣八八坑道陳釀高粱酒,也是一款十年以上的老酒,有鮮明的甜香感,喝起來也是口感最甜的,後味兒較濃郁,僅次於汾酒。在香氣上,與汾酒最為接近,這兩者間的差異在新酒上比較得更為明顯,汾酒是水果香氣,不論是蘋果香,還是香蕉香,都是水果香,而臺灣高粱酒,則偏向於花兒香。口感上,臺灣高粱酒偏甜,汾酒略苦,但綿柔過之。

相差千萬裡,水土、氣候、人文歷史環境均有所不同,這些不同在酒中也有所流露,但最強烈的特徵是“淡”與“藥味”,卻幾乎一樣,這也許是品酒專家們將這些酒都劃為“清香型”的原因。

END


1.同樣的酒精兌水,為什麼伏特加是好酒,中國白酒就是劣質酒?

2.一次讓人動容的醉酒故事

3.品酒行天下 || 為啥參觀軒尼詩酒廠比盧浮宮還要貴?

4.品酒行天下 || 二戰中人頭馬酒廠為何沒有遭受德軍轟炸?

5.品酒筆記 || 海口大麴作為“海南名片”是不是一種忽悠?

6.中國現代白酒之父是誰?

7.品酒筆記 || 為什麼我們幹不過日本人?

8.不管商標怎麼判,白水杜康依然還是好酒

9.品酒筆記 || 品地道越南椰子酒


李尋的酒吧(lixundejiub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