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的漫长战事

关注「盛景商业评论」,思考快人一步!

王小川的漫长战事

“ 我不给自己下定义。”

作者 | 何思妤 美编 | 刘畅

“五道口守门员”王小川正在过自己前面所未经过的关卡。譬如搜狗(NYSE:SOGO)的财报,譬如人工智能,以及未来。

在搜狗昨晚刚发布的财报中,搜狗2018年第一季度营收2.48亿美元,同比增长53%,净利润1960万美元,同比增长56%,营收与利润均超50%,超出此前预期。

依托以“语言”为核心的AI战略,今年3月,搜狗发布了搭载业内最前沿机器翻译技术的智能硬件“旅行翻译宝”,具备离线翻译、拍照翻译、24国语言互译等功能。同时,搜狗表示将继续投资拥有内容、数据和技术的企业,在医疗、法律和教育等领域进行有战略意义的布局。

“五道口守门员”,是王小川的一个绰号。

从物理意义来看,十几年间,从清华大学到搜狐大厦,王小川生活工作的半径从未远离五道口。从象征意义来看,这个绰号更多是对其坚守搜狗14年的赞誉。

幸运的是,王小川的坚守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7年11月9日,搜狗在纽交所成功上市。王小川紧拥母亲,数度哽咽。“我1996年到北京,21年里只忙于工作,比较任性,对家里关照是不够的,我看着挺光鲜的,母亲默默在做奉献,有一些朋友也一直支持我。”

王小川的漫长战事

王小川感谢的人还有张朝阳。“作为中国互联网教父,他支持我做搜索,我们团队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他的远见和支持。”

阶段性胜利

上市,对于王小川和搜狗而言,更像是对之前14年的总结,之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美股市场期待搜狗讲出一个更具有想象力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则要追溯到1999年。

那一年,斯坦福大学的陈一舟、杨宁、周云帆回国创办了社交网站ChinaRen,当时,还在清华计算机系读大三的王小川和隔壁宿舍的许朝军、周枫被拉入伙,成了ChinaRen的兼职。王小川负责做内容管理系统(CMS),随后又开发了具有语义分析能力的提问式搜索引擎“孙悟空搜索”。

那一年,李彦宏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回国创业。彼时,谷歌已成功占领搜索引擎业务的头把交椅。李彦宏看到了搜索引擎在中国的前景。

王小川发现,搜狐首页流量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不起眼的网站hao123。受此启发,搜狗输入法开始通过下载网站、预装,甚至盗版装机光盘,迅速占有市场。2008年搜狗输入法已拿下40%的市场份额,但搜狗搜索还是没有起色。

搜狗输入法的成功也启发了王小川,他开始反思在技术之外,怎么去理解用户,理解市场,找到市场的痛点。“如果正面进攻不能奏效,为什么不侧面进攻,或者干脆在旁边挖个地道?”王小川希望投入浏览器间接推动搜索,而张朝阳并不认同浏览器的价值。

2008年的一天,一位曾被王小川推荐进入搜狐的人走进其办公室:“老张亲口跟我说,搜索以后你不用管了,由我负责。”那年王小川30岁,职业生涯第一次遭遇重击。

王小川一边读MBA,一边悄悄组织人开发浏览器。有媒体报道,懒财网的CTO李子拓当年加入搜狗,发现项目组只有5个研发,却要在三个月内把浏览器做上线。2008年搜狗浏览器第一版推出,仍然没有得到张朝阳的重视。

2010年,王小川的机会终于来到了。那一年,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国内出现了多家搜索公司。360杀入搜索市场,新华社推出了盘古搜索,人民网推出人民搜索,后来改名为即刻搜索,邓亚萍担任总经理。

张朝阳看到机会来了,再次发力搜索市场,

王小川回到一线,新版搜狗浏览器市场份额达到10%,间接推动了搜索快速增长。张朝阳终于认识到浏览器的重要性。

“并不是因为谷歌退出我们成功了,而因为我们找到了对的方法。”王小川建立起了“输入法+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三级火箭,有效推动了搜索引擎业务的发展。

再往后,就是人尽皆知的故事了。周鸿祎曾在2010年、2013年两度想要收购搜狗,都遭到了王小川的阻击。

王小川的漫长战事

谈到自己时,他拒绝回答:“我不给自己下定义。”

战事未了

当然,王小川的野心绝不止步于搜索,二者的较量已经从搜索领域逐渐转移到人工智能领域。

AI是搜狗在招股书中频繁提到的关键词之一,超过90次。2017年7月,王小川曾发内部信称,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力量是人工智能,“语言的处理是人工智能里最难突破,也最有价值的部分”,并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语言为核心,在“自然交互+知识计算”的技术路线图上持续探索,改进人机交互界面,让人表达更容易;以及研究知识的表达、提取、推理计算技术,研发未来交互问答式的下一代搜索引擎新形态,实现“无处不在的搜索”。

王小川说,AI里最难的地方是“人的思想和知识的学习”,而搜狗的天生优势在于输入场景。据其介绍,搜狗平均每天要收到3.6亿次语音识别请求,这些数据都是AI训练的基础。

他曾对媒体说,“无人驾驶有两个事,一个是无人驾驶里的辅助系统、导航系统,这个事情是有意义的;但开车目前还无法完全实现。(搜狗)会在里面做一些东西,但不是无人驾驶这个事情,

开车这事儿不是搜索公司该干的。

有一家AI媒体的负责人说,搜狗要转型做AI了,王小川听了一肚子火,在他看来,“搜索其实就是AI,它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去思考,搜索引擎变得很聪明,能够帮我们选择出更好的页面来。”

王小川的漫长战事

不同的游戏项目选择背后,是不同的AI技术方向,而这种差异,最终也会体现在产品形态和商业化路径上。

上市以后,搜狗的发展思路是提供信息和智慧服务。

“问答其实是搜索的下一代,原来提供给你的是一个网页,以后可以提供给你知识,就是你用自然语言提问,它能给你一个颗粒度很细的答案,而不是一个链接或页面,这个技术也在我们的搜索里面去生长,最终要走向个人助理。”

“搜索引擎原来是什么,一头是用户,一头是连接互联网知识,只是今天是要离用户更近,知识要沉到行业更深。”

在王小川看来,智能硬件有机会离用户更近,成为人机交互的新入口。这既和搜狗积淀的AI技术相关,又和其战略理念一脉相承。

今年3月,搜狗发布了新一代的翻译宝。目前,翻译机已经推出了四个版本。之后,还会有下一代产品推出,离线技术会更好。

“前两天和翻译宝的团队开会,还要提高产品的销量目标,今年要卖几十万台出去。”据王小川透露,翻译宝只是搜狗试水的品牌项目。“这不是一个大众产品,但是更多的代表的是你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今年还会有更大众的产品发布。”

其实,搜狗早在2014年底就进行了智能硬件的尝试,当时自主研发生产了一款叫“糖猫”的儿童智能手表,年销量有100多万。现在做翻译宝的这帮人就是当时做糖猫的团队。

做翻译宝还有额外的收获。“原来做糖猫智能手表,量是挺大的,但是得不到行业的追捧和认可。他们去和富士康谈,富士康不理他们,现在做翻译机后,突然发现硬件厂商、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愿意主动跟你谈了。因为做翻译我们有独有的技术优势,和现在的热点也是相关的,所以我认为,对于大众而言,很大的意义是,我们终于把硬件的团队带到了主战场上来了。

闲话未来

王小川: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权威的,我对技术跟得很紧的。第一,在无创的情况下是做不到的,大脑屏障封得很死的,要从外界去获得信息现在能力是不够的,这已经阻碍这个事情的发展了。第二,我们对大脑的理解还足够的浅。

王小川:我觉得会的,叫合体,他不是只是硅基,碳基在生命几十亿年的进化里面是有它的意义在的,所以不会是纯硅基的,而是利用硅基和碳基做一种新融合,会有一种新人类产生。其实我看到技术是在融合,不要只看到硅基,而是一种更高效率的信息处理的机制跟肉身的结合。

王小川:改就改了呗,有什么好担忧的。别把自己当回事儿,只要意识还在就行了。怕啥呢,死都不怕还怕这个。

王小川:人类有时候太过于高估机器,但有时候又觉得他太笨。想这个干嘛,你是觉得世界很悲观还是很乐观,这就是进化嘛。挺好。

王小川:是的,记忆,简单的计算,都会解决掉。但语言在短期内机器解决不了,创造解决不了。所以两部分的能力,第一是要提升创意性;第二是要学习怎么用工具。怎么把技术用过来,这是一个能力。老是想着我要跟别人不一样,那干嘛不把自己变得更强呢。你会开车,你会开飞机,你懂得怎么坐电梯,而不是像原始人一样自己爬楼。

王小川:小事儿,现在(改变)最大的是基因技术,不在人工智能上。这是见得着的东西,因为现在修改基因已经越来越靠谱了。种族的战争是人类冲突的本源,福山在《历史的终结》里认为这都已经完成了,实际上,今天,不同人种之间有巨大的分歧。我觉得这个事儿更严重。如果在基因修改上,使得一些种族就生殖隔离了,不能通婚了,那就完全变成动物一样了。这个风险我觉得远远高于人工智能的风险。

王小川:会的,以后我们如果要做区块链,也会从这个场景切入,但是现在没做啊。

王小川的漫长战事

王小川是典型的理科生思维,在聊技术问题时,语速飞快,不认同对方观点时否定得不留情面。我的同事问他,“川总,你的聊天方式都是这样吗?”他回答,“我确实想强调一种理性的结构,这个结构争取能把情绪和欲望都装进去。离开一个理性框架,我是没法活的。”

当然,聪明如王小川,也会有困惑。他说,“即使是一个AI系统也需要数据来训练。你肯定需要更多的接触和理解,你的框架也是在不断去修改的,而且没有一个绝对对的框架。你是无法离开这个真实世界去获得一个理论体系的。”

王小川涉猎广泛,据媒体报道,他读小说,《三体》,读历史,《万历十五年》,读社会学,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甚至在人生的低谷期读《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对黑暗中的坚定和人生有了更深理解。

最近,他在看一本叫GEB的奇书,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把这三个人背后的逻辑讲清楚了,特别有意思,讲复杂性,讲知识怪圈,从形式逻辑上讲到对世界的认知。”

在计算机科学界,这是一本杰出的科学普及名著,以巧妙的笔法介绍了数理逻辑、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许多艰深理论,然而这本书的封面上却印着“普利策文学奖”的字样。

在《十三邀》中,王小川三番五次透露出对孙悟空的喜爱,究其本质,这是对强大的个人能力的信仰。这又与他在节目中透露的,成长中母亲的种种苛刻要求对他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

王小川对优秀有着极致的追求,即便上了清华,去了搜狐,搜狗上市,这种对不优秀的恐惧仍然一直伴随着他。但这份恐惧也是他活力、创造力的本源。

王小川的漫长战事

☝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