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走下坡路 资本如何复盘?

共享单车走下坡路 资本如何复盘?

昔日风光无限的OFO小黄车似乎在不断走下坡路。

一切的一切开始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难道真的要归咎于OFO创始人戴威的强硬态度吗?

与滴滴谈不拢,被阿里边缘化,昔日滴滴与阿里两大股东笑嘻嘻“入驻”,如今迎来尴尬收场,这一切究竟该由谁买单?

对此,OFO上述有关负责人员并未直接回应,其仅表示,“自己在休假,对离职一事不清楚,不了解。”

高管离职属实

人员动荡,特别是高管走人,对创业型的企业来说打击是致命的,很多时候这意味着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团队,这也是为何一旦涉及高管离职的消息能引来市场关注的原因。

“这涉及故意集中抹黑,”OFO还强调: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因为谣言而倒下!也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像OFO一样,捍卫自己的梦想。

资金链断裂?

与高管走人传言相伴随的还有

OFO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这并非空穴来风,有消息称,今年5月下旬,由于难以靠用户的单次骑行获取利润,OFO开始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以期从B端寻找到大规模变现的路径。根据刊例显示,OFO给出的资源数据为“1500万辆单车、覆盖2.5亿用户”,而品牌定制车身的广告价格为每辆2000元/月,开屏广告价格为100元至120元。

除寻求收入来源外,OFO还在“节流”,例如,取消了全国20个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

种种迹象显示,OFO对资金的渴求是非常足的,至于市场议论的资金链断裂的消息,这在行业人士看来,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毕竟共享单车这个市场,目前来看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还是要靠大规模烧钱的,钱一直在烧而后续的候补资金一直不到位,可以说是很危险了。”

OFO的两大金主滴滴以及阿里巴巴,似乎对昔日的香饽饽开始另做准备了,阿里巴巴方面,在6月1日,蚂蚁金服子公司上海云鑫以14.68亿美元估值,向哈罗单车增资20.6亿元人民币。此次增资后,蚂蚁金服占股比例上升为36%,为哈罗单车第一大单一股东。而永安行的持股比例从10.2%降至8.9%。

自2017年12月至今,短短半年内,哈罗单车完成了4轮融资,共计15.3亿美金,而几乎每一轮都有蚂蚁金服的身影。

有分析称,作为股东,面对OFO与哈罗这两个投资标的,从资金需求来看,显然是OFO更需要支援,而阿里却选择了哈罗。这种选择本身就代表二者战略地位的升降。

阿里方面在积极培育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滴滴方面也没有闲着,滴滴于今年1月份与小蓝单车达成业务托管合作,小蓝单车的品牌、押金和欠款等各项事务仍归属于小蓝公司,小蓝单车APP用户押金、特权卡及充值余额可转换为等值的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

并且滴滴还推出了自有品牌青桔单车,在滴滴APP接入口的单车选项中,有小蓝单车以及OFO单车,只不过,如果扫码骑行OFO单车是需要199元押金的,而小蓝单车则主打免押金骑行,骑行之后分享券还可以获得5元免费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的抵用券。

按照滴滴方面的布局,青桔目前并未在北京以及上海等一线城市投放,相对来说在往二、三线城市下沉,而这种布局以及打法似乎与阿里巴巴扶持的哈罗单车打法有些类似,“试图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事实上,这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此前,有消息称,哈罗单车被传日订单量超摩拜和OFO,这似乎也从侧面佐证了这种打法的成功。

最终归属难题

不过,面对日渐式微的OFO小黄车,曾经真金白银砸钱进去的投资人可不愿意看到如今的局面。

毫无疑问OFO的融资轮数可不少,并且阿里巴巴以及滴滴都是投资人,最近的一次是今年3月13日,小黄车宣布完成8.66亿美元E2-1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

投资方可不是傻子,他们如何能容忍这种局面,各种补救的消息也开始满天飞了。有消息称,尽管滴滴与OFO交恶,但也不排除滴滴驰援OFO的可能性。另外,滴滴也有可能在OFO身上复制拯救小蓝单车的模式——还掉小额债务,拿下既有投放量和运营权。

不过,对于上述说法,有接近滴滴的人士却并不赞同,其表示,根据滴滴方面的规划,目前滴滴的头等大事当然是其下半年以同股不同权形式的上市计划。

至于阿里巴巴方面,在“亲儿子”哈罗单车以及OFO的倾向性上态度已经摆的很明显了,想继续做独行侠,坚称要奋斗到底的戴威或许真的该考虑一下,钱一旦烧完后的最终归属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