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行走在村裡

村民們熱情的和他打招呼

他是誰

村民都認識他呢

他就是天等縣都康鄉把孔村第一書記——伍勤忠,個子不高、皮膚黝黑、衣著樸素、待人隨和是伍勤忠給小微的第一印象。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伍勤忠


這樣一個有著普通農民形象的“第一書記”,卻有著帶領把孔村全體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大志向,到2019年,要讓把孔村所有貧困戶都能順利脫貧既是伍勤忠的目標,更是他對把孔村群眾的承諾。為了實現這個承諾,2018年3月,兩年“第一書記” 履職期滿,本可以回原單位工作,但鄉親們的再三挽留以及與群眾建立的深厚感情,使伍勤忠主動向原單位請纓,申請繼續留任,而這一個決定,也得到了自治區農業廳的批准。伍勤忠的順利留任,更加堅定了把孔村貧困群眾脫貧摘帽的信心。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今年早造期間把孔村村民試種富硒黑米,伍勤忠與村民交流,並向村民介紹黑米的基本情況。

繪就一張嶄新的藍圖

伍勤忠是自治區農業廳土肥站辦公室副主任,在下派到把孔村之前,伍勤忠每天都是與文字材料打交道,雖然也偶爾下鄉做技術推廣,但待在村裡的時間很短,可以說沒有農村基層工作經驗。

“初來乍到”的伍勤忠來到把孔村後,為了儘快瞭解掌握村情民意,他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走訪了把孔村所有貧困戶,向他們宣傳國家扶貧政策,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家庭收入、主要困難及今後的打算。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伍勤忠入戶相片(資料圖片


村民們得知村裡來了“第一書記”,也時常通過電話和發短信的方式向伍勤忠反映問題,伍勤忠都一一記錄在案。覃冠軍戶發展生產缺技術、閉偉幹患尿毒症致貧、黃玉柳還住在危房裡、覃偉立計劃擴大養殖規模、黃光仁家有4個小孩讀書……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覃冠球是把孔村多牛屯貧困戶,通過扶貧小額信貸發展肉兔養殖,當前年出欄500多隻,2017年成功脫貧。資料圖片

兩年來,在駐村日記裡,密密麻麻地記錄了伍勤忠先後100餘次行走於村屯之間、200餘次走訪群眾家庭、80餘次深入田間地頭的足跡。駐村日記裡清楚地記錄著每一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以及群眾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狀況和需求。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遇到雨天,伍勤忠走村串戶,鞋子沾滿了泥巴。資料圖片


正是有了對把孔村充分的瞭解,伍勤忠與村“兩委”成員、黨員和群眾經過討論研究決定,針對把孔村經濟發展需要,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形成了《都康鄉把孔村“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都康鄉把孔村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把孔村重點發展優質稻米、桑蠶產業、家畜養殖業的產業發展方向,為把孔村的脫貧之路描繪了嶄新的藍圖。


開啟一把致富的金鑰匙

“守著幾畝水田和旱地,想種點經濟效益好的農作物又沒有資金和技術,不知道怎樣才能過上好日子”。 把孔村多牛屯貧困戶覃冠軍的話,道出了該村貧困戶面臨的窘境。在把孔村,因病、缺技術、缺資金和缺勞力致貧的群眾佔到了80%以上。如何讓老百姓富起來?這是伍勤忠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伍勤忠主動聯繫區農業廳專家到把孔村實地調研和抽樣檢測,認定把孔村土壤、農產品天然硒含量均達到有關標準,非常適合發展富硒農業。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天等縣都康鄉把孔村富硒生態米示範基地(資料圖片)

為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伍勤忠向自治區農業廳申請了70萬元資金在把孔村實施“1000畝富硒水稻技術推廣示範”項目。經測產驗收,項目區富硒稻畝產超1000斤,生產出的富硒稻穀市場價比之前的普通稻穀每斤高1元以上,畝年均增收近2000元。按此計算,全村一年兩造可增收200多萬元,全村貧困戶的收入都有所增加。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航拍都康鄉把孔村富硒生態米(資料圖片)


與此同時,伍勤忠還引導把孔村成立把孔孔香富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向成員供應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引進富硒農產品品種、組織銷售成員生產的富硒農產品、開展與富硒農產品相關的技術培訓等。富硒稻技術推廣示範項目對貧困戶實行全程技術指導,獎補化肥,並引進貴港通達米業公司以高於市場價的20%訂單收購富硒米,幫助貧困戶解決技術、銷售等難題,大大提高了貧困群眾的種植積極性。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富硒生態米(資料圖片)

“以前種一畝田收入不到1000元,除去成本剩下的也不多。種植富硒米,肥、藥、技術都由自治區農業廳免費提供,還有老闆到屯裡收購。肥料好了,蟲害少了,我家每畝增收了近200公斤,同樣一畝田增收了800多元。”把孔村洞古屯貧困戶黃建國臉上寫著滿足和快樂。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伍勤忠與貧困戶黃建國聊天,瞭解近期生產生活情況。


為了拓寬貧困戶的增收渠道,伍勤忠還利用宣傳專欄、廣播、召開村幹部及群眾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種桑養蠶的相關優惠政策,採取補貼桑苗、蠶種、肥料、免費發放蠶具、蠶繭保價回收、全程技術指導等激勵措施調動群眾的種桑養蠶積極性。同時,還舉辦現場培訓班2期,培訓群眾200餘人次,並選派2名種植能人到自治區蠶業總站培訓。目前,全村共有10戶養蠶戶月均收入超1000元,3戶貧困戶通過種桑養蠶實現了脫貧摘帽。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伍勤忠細心的給貧困戶農培安講授種植桑樹技術。


“前幾年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守著家裡的幾畝地過日子,家裡比較貧困。”把孔村龍布屯貧困戶農培安說: “伍書記來到我家動員種桑養蠶,還落實了各種獎補政策和提供技術指導,2017年,我養了10批蠶,共收入8000多元,加上飼養肉豬,去年底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家裡蓋起了三層磚混新房,日子也越來越好了。”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伍勤忠入戶瞭解農戶養蠶情況(資料圖片)

2017年,看到近年來水果種植的不錯效益後,伍勤忠又積極向自治區農業廳爭取10萬元在洞古屯建立了50畝茂谷柑示範基地,示範帶動群眾發展水果產業。目前,全村共有12戶貧困戶參與種植。今年,伍勤忠又從自治區農業廳爭取到50畝的沃柑果苗,將於9月在洞古屯進行示範種植。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伍勤忠在沃柑果苗種植基地,耐心解答群眾在種植種果苗遇到的問題。


2018年3月,伍勤忠從自治區農業廳爭取到專項資金30萬元在把孔村洞古屯建造牛棚發展肉牛養殖。目前,兩個牛棚正在加緊施工。預計今年7月,第一批肉牛將進棚飼養。該肉牛養殖項目主要通過能人帶動,貧困戶可買牛放到牛棚餵養,一個牛棚預計帶動1—5戶貧困戶,年出欄肉牛100頭。


鍛造一支鄉村生力軍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伍勤忠到田間培訓農戶修剪沃柑果苗、施肥等種植技術。


此外,伍勤忠還組織村“兩委”幹部和能人5批86人次分別到三江縣學習稻田養魚技術、邕寧區那樓鎮學習種桑養蠶技術、隆安縣學習養雞技術和武鳴區學習沃柑種植技術、馱堪鄉學習養牛技術。目前,該村已培育初具規模的種養大戶8戶。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伍勤忠組織村“兩委”幹部和能人到三江縣學習稻田養魚技術。(資料圖片)

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把孔村貧困群眾的種養技能水平,增強了他們發展產業的信心和幹勁。


展現一種鄉村新面貌

為改變鄉村的落後面貌,2017年,伍勤忠從縣財政局爭取資金800萬元,對鄉政府到把孔村村委近6.5公里的村道和多佑屯至天田公路5公里的村道進行重新翻建,完成巖柳屯1.5公里屯路、那巴屯2公里屯路、龍應屯至孔一屯的2公里屯路、叫遼屯至多牛屯3公里的屯路、多牛屯出屯2公里的屯路等一批道路建設。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屯內道路建設。(資料圖片)

同時,伍勤忠向縣財政局爭取資金150多萬元,修建洞古屯、弄龍屯、弄良屯、叫遼屯籃球場建設,完善那巴屯籃球場和戲臺及照明等附屬設施。伍勤忠還向縣財政局和縣委組織部申請到50萬元資金對把孔村老舊的村委樓進行推倒重建,建成村委樓前停車坪和宣傳欄,添置了計算機、打印機和複印機等一批辦公設備,極大地改善了村委辦公條件。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多牛屯籃球場建設。(資料圖片)

2018年初,伍勤忠從縣財政局爭取到1650萬元開工建設把孔村的人飲和水利渠道工程;落實105萬元用於弄龍屯等7個屯屯內道路硬化和戲臺建設;利用第一書記專項資金5萬元在全村12個屯安裝了52盞太陽能路燈,方便了群眾的夜間出行。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水利渠道工程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太陽能路燈工程


70多歲的那巴屯黃玉文老人興奮地說:“通村公路建設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真正的實惠,下雨天我們再也不用穿著雨鞋走爛泥巴路了。現在走在水泥路上,很自在,去鄰居家串門特別方便。”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伍勤忠與黃玉文老人親切交談。


兩年來,在伍勤忠兢兢業業的努力和後盾單位強有力的支持下,2017年底,把孔村貧困人口由186戶778人減至108戶419人,貧困發生率從22.9%降至12.3%。把孔村也被我縣評為“2017年度脫貧攻堅紅旗村”、把孔村多佑屯被評為“天等縣2017年‘四個好’宜居村莊達標村”、把孔村團支部被評為2016—2017年度“天等縣五四紅旗團支部”, 伍勤忠榮獲了 “2016—2017年度全區優秀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 “2017年全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崇左市2017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我將不辜負父老鄉親的信任和厚愛,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圓滿完成把孔村整村脫貧出列的光榮任務作出積極貢獻。”伍勤忠自信滿滿地說。

天等這位“第一書記”對村民承諾:村民不脫貧,我就不回南寧……

▲現在 ,把孔村富硒黑米禾苗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個形象像普通農民的“第一書記”,連任的“第一書記”!有著村民不脫貧誓不回原單位的志向,一心撲在村裡的工作上,無愧於黨和組織的重託,工作卓有成效,溫暖貧困戶的心。他是奮戰在脫貧攻堅戰線上的標兵,值得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