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圆了村民“致富梦”

“绿水青山金银山,金银山下踏青山。”郁郁葱葱的六马山槽,是绵延十几万亩的李子林。近年来,贵州镇宁自治县六马镇依托得天独厚的亚热带低河谷气候条件,大力引领群众发展种植四月李、蜂糖李,小李子做出了扶贫“大产业”。

小李子圆了村民“致富梦”

镇宁六马蜂糖李。林民 摄

“现在日子好多了,去年下来就有13万多元,今年预计也不会差,贫困帽早就摘下来咯。”王德云自豪地说。贫困户王德云有三个孩子在上大学,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窘迫。为此,王德云一直从事木工行业,但收入远远不够一家人的开销。看到周围邻居种植李子发家致富,在合作社的帮助下,王德云开始种起了李子。如今,他的李子种植面积达50余亩。现在的王德云,日子过得滋滋有味。

据悉,六马镇通过蜂糖李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采取“党支部(村委)+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村(居)合作社实现了全覆盖,100%贫困户实现了全加入,带动李子种植面积达到了11万余亩,已挂果6万亩,覆盖贫困户2650户11543人,2017年仅李子总产值就达4.75亿元,人均收入达12500元。

“去年我的李子卖了50多万,今年下的白雨也没影响到我的果林,卖得还会更好。”道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建华满怀信心地说。“现在镇政府还给我们建了炮台,避免因为下冰炮导致李子减产,明年的李子就更不用但心了。”

罗建华是六马镇弄袍村李子种植大户,过去一家7口人挤在仅有几十平方米的瓦房里。现在有了钱,罗建华修房建屋,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二层洋楼,开起了漂亮舒适的小轿车。

“在家既能照顾父母孩子,又能帮助尚未脱贫的乡亲。”罗建华说,平时他的李子基地上每天都要请4至6名村民务工,到李子上市时,每天还要增加到15个劳动力以上,每天务工费100元,乡亲们既得了收入又学到了技术,大家都跟着种起李子来。

“路修好了,我们的李子可以很快运出来,也能卖个好价钱了,我们出行也更便利了。”村民群众露出了笑脸,竖起了大拇指。

“脱贫致富,基础先行。”近年来,六马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六马镇综合农贸市场、“组组通”、产业园区建设和“X411”公路改造工程等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大大促进了李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今年李花盛开的时候,我这里每天不下20桌人用餐,给我增加了不少收入,李子马上就上市了,来我这里吃饭的人会更多,楼上的住宿不早些预定的还得不到来我这里住。”集食宿于一体的六马镇国庆餐馆老板江恩义笑呵呵地说。

每年春季,漫山遍野的李子花海,都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平均每天客流量不下5000人次。六马李子产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观光、休闲和度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六马镇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很大,蜂糖李母源树保护基地、李子采摘园、观景台等陆续建成,并初步发挥了显著效果。”杨恩文说,下一步,六马镇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做大做强六马李子产业的同时,利用打帮河流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环境,继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