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的艱難跋涉

戴威的艰难跋涉

而這一系列問題的決定者就是ofo創始人戴威。

尚不明朗的商業化

三個月前,戴威還向媒體表示ofo的主營業務是租車(ofo騎行付費)。三個月後,戴威不得不帶領ofo快速地推進其他商業化部署。

在ofo三週年慶上,戴威詳細闡述了其完整的商業化戰略佈局,主要包括車身廣告、客戶端內廣告、企業年卡組成的B2B、金融、本地生活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等。

戴威的艰难跋涉

這其中,車身廣告能夠快速幫助ofo變現。ofo官方消息表示,在武漢地區,車身廣告已經實現200輛車百萬元收入的成績。

但這與DoNews瞭解到的情況有很大出入。一位ofo城市經理告訴DoNews,車身廣告按照不同車體不同部位和整車定製兩種計算方式,主要展示位置是車輛前後輪、車座、車筐和車架三角區;整車定製包括以上所有位置。高規格的整車定製費用為2000元\輛\月,其中包含稅點、車輛操作費、廣告材料費和廣告投放等費用。如果按此計算,200輛車的總價應該為40萬元,而不是ofo所提的百萬收入。對此,是否有其它計算方式或誇大宣傳,截至發稿,ofo尚未回覆。

此外,一位從事戶外廣告的從業者則告訴DoNews,如公交車的車身和站點廣告,每天經過的站點固定,人群相對固定,但共享單車騎行的隨機性決定其廣告精準度並不強。此外,廣告定製車的回收、再利用都是不小的成本壓力。

除車身廣告外,區塊鏈業務屬於ofo的長遠佈局方向,並被成為“救命稻草”。5月份,ofo宣佈成立區塊鏈研究院,事實上,在4月份,ofo就在新加坡與GSE Lab合作,用戶通過騎行可以獲得相應的GSE代幣。

而業內更多人猜測戴威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佈局區塊鏈了,GSE Lab其實是由ofo推動發展的。GSE官網上顯示,戴威是其顧問身份,ofo一位北美業務負責人也是其聯合創始人之一。

除用區塊鏈解決共享領域中普遍存在的信用問題,和通過代幣激勵優質用戶騎行,保持騎行輛增長外,戴威瞄準區塊鏈的野心還是它可以快速切入其它共享行業中。但是,需要慢慢發展的區塊鏈不能解決ofo的“近火”。

戴威的對手

資本意志,也是戴威要面對的嚴峻問題。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一定程度上是資本助推了共享單車的“早衰”。雖然資本力量讓創業公司快速擴張,成為融資規模上的“獨角獸”,但是在經營、用戶體驗方面,並沒有跟上發展速度。

另一方面,從曾經一度被看好的摩拜被美團收購之後,共享單車就不再相信獨立發展的“童話”了。資本和巨頭決定共享單車創業公司的生死成為一種流行和被認為理智的觀點。

正如黑蝶資本創始人孟凡所說,在哪家共享單車企業更好這個問題上,現階段比較經營方面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要比較的是背後的股東如何、誰的錢多。他認為,目前是摩拜是第一位,第二位原本應該是ofo,但阿里從支持ofo到轉向支持哈羅單車之後,情況就十分微妙了。“這背後是資本的遊戲,”孟凡說。

“螞蟻金服更看好的是哈羅單車”,“阿里大概率不會收購ofo的”,兩位阿里內部人士向DoNews表達了他們的看法。ofo正在離阿里和滴滴都越來越遠,才是業界普遍不看好ofo未來的重要原因。

而在與滴滴的內部較量上,最終結局是滴滴派駐到ofo的高管集體放假,並最終返回滴滴。

一位連續創業者則告訴DoNews,他對戴威是敬佩的,堅持項目的獨立發展應該贏得尊重。但似乎在國內創投圈,留給創業者獨立發展和試錯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戴威的對手是時間和資本的重壓。

為什麼是戴威?

關於合併和收購的問題,戴威的立場非常堅定,甚至有評論稱他是“執拗”。對比摩拜被收購前內部數據被曝光、股東會議“直播”這些非正常現象,戴威的聯合創始人團隊架構顯得更為團結。

目前的ofo,仍然是戴威和學生生代就在一起的聯合創始人來把控它的方向。

事實上,這並不是戴威第一次遇到創業的“生死時刻”。2015年,戴威帶著他的第一個創業項目“騎遊”見了很多投資人都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創始員工自己給自己發工資、公司真的開始裁員。就是在危機之下,“騎遊”進入校園發展成為了共享自行車租賃平臺ofo,它就是如今出現在大街小巷的ofo小黃車的前身。

這一次危機是否能讓戴威再次浴火重生?

陳喬(化名)是一名北大畢業生,現供職於某投行,也是戴威的學弟。他向DoNews描述了他印象中的戴威, “他不高調,但卻非常自信,是一個有韌性和獨立的人。給人的感覺是他相信的事情一定能夠辦成。並且他有一種天賦,能夠說服別人相信他,跟隨他。”

在這位90後創業者因ofo迅速擴張而被推到聚光燈下後,從鉅額押金挪用到管理權被滴滴架空,從與朱嘯虎糾葛不斷到ofo被爆內部貪腐嚴重,從員工大規模離職到質疑ofo何時崩塌,戴威沒有一天是輕鬆的。

各種質疑和譴責ofo的聲音背後,核心是對這位從大學校園走出、有一些家世背景的創業者戴威的質疑——他真有能力帶領一支不斷成長的團隊嗎?甚至創投圈內有一種聲音就是戴威是不是在玩票,他是認真地嗎?

對於ofo和戴威現在的情況,陳喬並不願意評述太多,“ofo現在的情況確實非常不好,但是他(戴威)肯定在用心地解決,不到最後關頭他不會放棄。”

此前,哈羅單車CEO楊磊和優拜CEO餘熠都曾向DoNews表示,當頻次和成本達成高效平衡時,共享單車租賃的方式是可以盈利的。而近期,ofo官方也接連發布已經實現百城盈利和集團營收情況的消息。

但一位VC機構的投資經理告訴DoNews,在目前大輿論環境下,是不是要發佈正面消息提高估值,吸引投資還不好說。或許ofo還沒有到最後時刻,但是盈利能否支持燒錢的共享單車走多遠,他並不持樂觀態度。

在黑蝶資本創始人孟凡看來,共享單車所有企業的解決只有兩種,“被收購or死“。而戴威,顯然有自己的答案。(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