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ofo未來潛力無窮


戴威:ofo未來潛力無窮


撰文丨嶽輕


什麼心態的創業者才更容易成功?這是個被無數成功學家、雞湯和機場書說爛了的話題。

年紀稍大些的創業者們,喜歡謹慎的把“九死一生”掛在嘴邊。未慮勝先慮敗也確實是一種傳統美德,跟著這樣的老闆,員工們的心會異常踏實。

但不管是“未雨綢繆”還是“居安思危”,似乎總缺了股一往無前的銳氣。在互聯網雙創時代,備受資本寵愛的,恰恰是指點江山、敢為天下先的少年們。

他們站在潮頭向全中國發出怒吼,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最終還是我們的。他們也曾用一個個堪稱跨時代的產品,驕傲的向老一輩的創業者們宣告“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這些人裡,曾有作業本創始人餘佳文、神奇百貨創始人王凱歆、臉萌創始人郭列、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喜茶CEO聶雲宸、英雄互娛聯合創始人吳旦......

當然,還有不得不提的ofo創始人戴威。


戴威:ofo未來潛力無窮



“意氣”

戴威是一個特例,也是上述所有年輕創業者中最驕傲、亦或者說最“狂妄”的一個。畢竟不是每個年輕的創業者,都會在成為“BAT老大”還是“省部級官員”中選則前者。

戴威也確實有驕傲的資本:有別於其他輟學或肄業或草根的創業者,高幹家庭、光華管理學園碩士、北大學生會主席......這些耀眼的名片無一不證明著他的優秀與有悖於同齡人的“超然”。甚至如果按照網文小說裡的套路,戴威就是那種出身名門正派的嫡傳弟子,少年時初入江湖,便名動江湖。

只可惜,這樣的人設,一般都不是主角。

2014年,烏鎮舉辦了首屆互聯網大會,中國正式成為互聯網世界舉足輕重的一環。同年,戴威在宿舍裡註冊了ofo的域名,並拿到了100萬的天使投資。用一句老套的臺詞來講,歷史的車輪已然開始滾動。戴威就像一名躲進了密室修煉的武林高手,坐看風起雲湧,自己卻秘籍在左寶典在右,靜等華山論劍之日才石破天驚,技壓四座。

2015年末,戴威在ofo的微信公眾號上發佈文章《這2000名北大人要幹一票大的》。在文章結尾,戴威用振聾發聵的聲音道出,“100多年來,有很多北大人改變北大,也改變了世界,這次輪到你了!”

8個月後的2016年1月30日,戴威和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趴在國貿三期商城的欄杆上暈乎乎的看著車水馬龍,因為他們剛剛拿到了金沙江創投的A輪投資,1000萬。

就像光明頂之後的張無忌一樣,在那個時候的資本江湖,戴威將自己的聲望刷到了“友好”甚至是“崇敬”。隨後的四個月裡,ofo相繼完成了四輪融資,總金額近兩億美刀。

在一片“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美譽中,戴威可能忘了還有個詞,叫捧殺。

在2016年ofo如日中天的時候,有人這麼評價戴威的成功:年輕所以敢想敢幹,自信所以不服輸,有情懷所以堅持到底,執著所以心無旁騖,有領導力所以能掌控全局。

到了2018年ofo牆倒眾人推的時候,有人這麼評價戴威的失敗:年輕所以不成熟,自信所以錯失良機,太情懷所以迂腐,執著所以一條路走到黑,有領導力所以獨裁。

同樣的話術,描繪的是兩張不同的臉譜。這背後,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逐漸被世事炎涼所磨平的不甘與憤懣。

現如今,旁觀者只能唏噓不已。


戴威:ofo未來潛力無窮



“范增”

如果在歷史上為戴威找一個原型的話,項羽是不二人選。同樣的出身名門,同樣少年成名,同樣勢如破竹,甚至同樣都有一個剖心瀝膽的謀士。

戴威的“范增”,是朱嘯虎。

雖然朱嘯虎的目的最終還是利益,但沒人能否認他對ofo的貢獻與“寵愛”。在各個場合頻繁貶低競品、為ofo站臺暫且不提,甚至還曾在朋友圈與馬化騰互撕兩個半小時。如今覆盤來看,連當初滴滴投資ofo,都可能是朱嘯虎一手推動的。

2017年底,共享單車風口陷入停滯,產品競爭趨向白熱化。這時候的朱嘯虎不知道是出於投資人的身份、還是保存這一得意“作品”的心態,開始牽頭ofo與摩拜合併。

心高氣傲的戴威拒絕了。也許在他看來,那時候的ofo雖然被“車輛壞損率高”、“公司貪腐嚴重”等負面消息纏身,但仍是業內第一,憑什麼說合並就合併?更何況合併之後公司的控制者,變成了早有齟齬的滴滴?


戴威:ofo未來潛力無窮



於是在公開場合,戴威選擇撕破臉皮,說出了那句同樣振聾發聵的“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創業者應該與投資人良性互動,共同發展、解決問題。”

不知道當時聽到這話的朱嘯虎,有沒有發出“豎子不足與謀”的感慨。只是隨後,他將所有手持的ofo股份全部賣給阿里,瀟灑轉身,一如離開項羽的范增。對他來說,ofo曾是他最為光鮮亮麗的名片之一,但也是他乃至金沙江再也不肯談及的傷疤。

失去了朱嘯虎的ofo,也失去了最後一塊遮羞布。在共享單車風波詭譎的江湖裡,ofo迅速被拋棄:阿里轉身投資哈羅,滴滴扶持青桔,至於老對手摩拜,則選擇賣身。

三方相繼提出的免押金戰略,成為壓垮ofo的最後一根稻草。


戴威:ofo未來潛力無窮



“謝幕”

2018年10月22日,有媒體爆出ofo創始人戴威不再擔任該公司的法人代表,由ofo最早五個員工之一的陳正江接替。但同時,ofo也對外宣稱“法定代表人的變更僅是公司內部正常的人事變動,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仍為戴威,不存在某些媒體所解讀的“讓位”一說。同時人事變更不會影響公司的任何經營和運營。”

兩年的時間,對戴威來說已經滄海桑田。雖然仍然選擇繼續戰鬥,但江湖已不再屬於當年名動天下的他。如何贏利早就不在戴威的考慮範圍之內,更多需要他去應付的,是如何生存、如何面對用戶的擠兌風潮。

11月19日,已經九天沒有更新的ofo公眾號,突兀的推送了一篇疑似廣告的文章。面對質疑,ofo方面表示這就是一篇正常的微信文章,但並沒有回應這否是ofo方面接洽的商務合作。

11月23日,有用戶反映,在ofo申請退押金時,被系統提示可將押金轉入互聯網金融平臺。轉入後的押金將升級為網貸平臺PPmoney的100元特定資產,還享受該平臺的新手福利。但僅10個小時後,這一合作項目就悄然下線。

令人訝異的是,這兩條可以算作是負面的消息,卻並未引起太大波瀾。甚至朋友圈裡還有創業者表示,“能退我也不想退了,算是為這些互聯網時代做出偉大貢獻的公司的一點支持。”

看似玩笑式的話語,其實是每一個互聯網創業者對於戴威和ofo複雜的情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只是不知道戴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有沒有後悔過當初站在十字路口時的那個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