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私募明星“炒股爆仓”,罗伟广旗下产品九成近一年负收益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八年前,新价值投资掌门人罗伟广曾经是炙手可热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一度依靠自己“一级请客,二级埋单”的投资理论赚的盆满钵满,但八年后的罗伟广,深陷民间借贷纠纷的同时,花重金砸下的股票也将被强平。

6月12日早间,金刚玻璃(300093.SZ)公告称,收到股东罗伟广通知,称后者接到中信证券通知,因违反其与中信证券的融资融券合同,未在规定时间偿还负债,中信证券将于6月12日起对罗伟广融资融券账户进行强制平仓处理,减持该账户中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在此之前,因民间借贷、PE投资纠纷,罗伟广所持金刚玻璃股份已遭轮候冻结。

于罗伟广而言,自己投资赔了,管理的基金业绩也并不理想。数据显示,新价值投资正在运行的三十余只私募产品,过去一年几乎均处于浮亏状态,产品最低净值仅0.11。蹊跷的是,在今年一季度,罗伟广深套金刚玻璃之时,新价值投资却开始大举重仓这家公司,成为其第十大股东。

炒壳失效

尽管罗伟广将自己的投资理论解读为“一二级联动”,但金刚玻璃的投资失利,却被认为是市场大变之下的炒壳失效。

罗伟广介入金刚玻璃在上一轮股灾前后。2015年9月,罗伟广与金刚玻璃原大股东拉萨市金刚玻璃实业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以20.80元受让金刚玻璃2128.7万股股份,占金刚玻璃总股本的9.86%。次年1月,罗伟广再度以23.058元/股的价格接盘金刚玻璃300万股,持股比例增加至11.24%,成为金刚玻璃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虽然成为金刚玻璃第一大股东,但罗伟广持股比例并不高。为此,2015年底,罗伟广试图推动金刚玻璃重组,以实现控股。在这次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A股不少上市公司借着重组借壳股价“飞天”。

“当时就流行炒壳炒小票,他的方式也行得通。”接近罗伟广的人士如此回忆。若按照罗伟广原本的打算,金刚玻璃收购他的关联资产喜诺科技、以及另一家公司OMG新加坡,成功后他对金刚玻璃持股比例将达到18.67%。但现实却是由于重组标的估值虚高,A股重组全面收紧,几经修改,这一重组最终流产。

此后金刚玻璃开始了绵延下跌,接盘成本价在20元上方的罗伟广陷入持续亏损。以金刚玻璃6月12日最新的收盘价7.44元计算,罗伟广已浮亏超过3亿元。

按照金刚玻璃所称,罗伟广因民间借贷纠纷及PE投资回购条款的纠纷,所持有公司的2128.71万股已被轮候冻结,占其总持股比例87.65%,另外300万股被罗伟广存于中信证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

此前,金刚玻璃6月1日曾透露,为了还债,罗伟广正在协调债权人做债务重组,并试图变现各类股权投资项目,获取资金解决债务问题。

30只产品近一年负收益

天眼查信息显示,罗伟广目前是6家公司法人,14家公司股东,24家公司高管。他的身份既是私募基金经理,也是PE老板。2009年—2010年,罗伟广曾以年度收益192.57%摘得私募冠军头衔,一炮而红。

“行业特性,没有业绩就没有关注,所以很多阳光私募都迫于业绩压力,为了更好存活试图去搏一把,但最后都慢慢走偏了。”在该人士看来,罗伟广和他的新价值投资或许就是走偏了的那个。

“一级市场我没花什么精力,就看了这几个图,投了进去。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这些企业投的时候2、3千万,只要一上市几十个亿,我觉得这个钱太容易赚了,太不公平了,但是市场上基本上是这样的。我赚的没有技术含量,我做调研、看行业前景,如果亏钱,证明这个游戏规则有问题。但是反正赚钱最要紧,后来我慢慢把重点转到二级市场。”罗伟广在《一级请客,二级埋单》称。

但回归二级市场后,罗伟广带来新价值投资做出的业绩并不太好。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新价值投资今年累计收益-31.87%。最近一年,33只私募基金产品,30只产品为负收益。其中,广州民投价值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最新单位净值已跌至0.11元。

昔日私募明星“炒股爆仓”,罗伟广旗下产品九成近一年负收益

此外,截至一季度末,新价值投资旗下的新价值成长一期、新价值4号集合信托和新价值2期三个产品,还分别持有四通股份105.25万股、63万股和50.17万股,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0.81%。

公开数据显示,在2009年-2010年,激进抄底的罗伟广曾将新价值投资管理规模扩张到50亿元,但此后,随着A股市场在2012年进入熊市,罗伟广所管理的基金也随之缩水至10亿元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