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近億美元 VC 投資,為什麼美妝電商 Birchbox 還是賣不動?

Birchbox的首席執行官卡蒂亞•波尚(Katia Beauchamp)一直在試圖為她的公司尋找買家。經過幾個月的談判,從沃爾瑪(Walmart)到QVC,他們最終都拒絕了她。

拿到近亿美元 VC 投资,为什么美妆电商 Birchbox 还是卖不动?

Recode報道稱,一家管理著250億美元資本的全球投資公司——也是Birchbox現有投資者之一,已經同意向該公司投資1500萬美元,從而獲得多數股權。通過這筆交易,公司將有效地打擊Birchbox的其他投資者,包括Accel Partners和First Round Capital等頂級公司。這是Birchbox在2010年大張旗鼓宣傳的一個重大轉折。它籌集了近9000萬美元的資金,並一度估值為5億美元。

在過去的兩年中,Birchbox的處境開始變得困難——當時公司進行了兩輪裁員,導致15%的員工被解僱。波尚說,這些削減是必要的,因為公司需要盈利,她聲稱Birchbox去年實現了這個目標。

當Fast Company向Birchbox尋求更多信息時,公關人員分享了來自Beauchamp的評論,後者將新投資視為寶貴的生命線,尤其是考慮到其他潛在收購可能會導致波尚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Fast Company已經詢問波尚是否可以接受更深入的採訪,如果對方同意,此報道將會更新。)

她說:“維京全球投資者是Birchbox的長期投資者,他們提供了一項增長股權投資,以換取對該公司的多數股權。作為一家擁有新投資的獨立公司,我們有能力積極推行計劃,幫助我們進一步發展,併為我們在美國和全球市場的宏偉目標提供動力。”

雖然Birchbox現在有資金來繼續擴大業務,但這與幾年前業內許多人的預期大相徑庭。所以,值得一問的是:Birchbox哪裡出了問題?它的命運對其他數字原生商業創業公司有什麼借鑑意義?

商業模式

拿到近亿美元 VC 投资,为什么美妆电商 Birchbox 还是卖不动?

Birchbox開闢了所謂的“訂閱經濟”。只要支付每個月10美元的訂閱費,Birchbox會為顧客每月發送一盒美妝,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儘管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然而Birchbox解決了美容行業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在它出現之前,女性從未在家體驗過像逛百貨商店的專櫃一樣體驗新品的樂趣。

同樣重要的是,收到新盒子的體驗是令人感到愉快的:Birchbox的包裝非常漂亮,這樣顧客就會覺得他們在打開禮物。這種新奇的體驗讓很多女性興奮不已,這也引發了一波按月訂閱的商業熱潮,商品從襪子到性愛玩具應有盡有象。

雖然消費者喜歡每個月都能收到新產品的體驗,但訂閱模式是否是一種賺錢的好方法仍然存疑。當我過去跟波尚提起這一點時,她總是強調沒裝盒子本身並不是商業核心(波尚在一篇中博客文章中也提到了這一點)。畢竟,要想通過吸引投資者購買的10美元的美妝盒子獲得利潤是很難的,10美元只能支付運費本身。

波尚說,美妝盒子的目標是讓顧客在Birchbox網站或商店購買全尺寸的產品——然而,問題在於,沒有一種機制可以讓客戶直接從Birchbox購買他們看中的產品,因為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從絲芙蘭和Ulta買到。儘管Birchbox一直在努力打造自己的零售體驗,但作為一家初創企業,它很難與這些巨頭競爭,畢竟這些巨頭在全國各地的購物中心都佔據了更大的地盤。

絲芙蘭和Ulta都在他們的全渠道體驗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提升了他們的電子商務購物體驗,讓顧客可以在網站和商店間無縫切換進行購物。絲芙蘭還提供了一個每月10美元的名為Play的樣品盒,這在各個方面都模仿了Birchbox。

其他的沒裝盒子通過將業務的其他方面變現而獲得了更多的成功。以Ipsy為例:該品牌由YouTube上的大V米歇爾·潘(Michelle Phan)創立,她與其他有影響力的人合作,討論客戶收到的樣品。Ipsy不僅從訂閱中賺錢,而且還通過提供產品的品牌商、Ipsy的廣告收入獲利。

VC的衰落

Birchbox並不是唯一一家在接受了大量投資後運營艱難的公司。2007年成立的Bonobos與它處境相同。該品牌由斯坦福商學院(Stanford Business School)的學生布萊恩·斯帕利(Brian Spaly)和安迪·鄧恩(Andy Dunn)創立,他們希望通過在網上銷售精心設計的卡其褲,從男裝市場分一杯羹。

公司擁有自己的工廠,也一度是風投的寵兒。在10年的時間裡,它從一些也投資了Birchbox的投資者那裡籌集到了1.276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Forerunner Ventures、Accel Partners和Glynn capital。資金允許Bonobos在其供應鏈上進行投資,並嘗試新的概念,比如它的Guideshops在那裡,人們可以獲得造型建議和相應的訂單產品,這些產品將會在之後被運送到他們的家中。

但這一大筆投資也給Bonobos帶來了挑戰——不切實際的增長目標、試圖迅速擴大規模帶來了許多隱患。鄧恩試圖聘請一位新的CEO,但她在三個月後辭職,因為她自認為無法改變公司在高增長時期的文化。鄧恩最終還是和波尚陷入同一處境:他需要賣掉公司。去年,沃爾瑪宣佈以3.1億美元收購Bonobos。考慮到這兩家公司有如此不同的客戶和價值觀,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奇怪的舉動。

類似的故事也與這一代的其他數字本土品牌一起上演。Nasty Gal成立於2006年,在被Boohoo收購之前就破產了,收購價格僅為所有6500萬美元投資的一小部分。Gilt Groupe成立於2007年,去年以2.5億美元的價格被賣給了哈德遜灣公司,這比從投資者那裡獲得的2.68億美元還少。2010年成立的電子商務公司Fab獲得了3.1億美元的資金,但在2015年以未披露的金額出售給了PCH International。(據傳它的售價只有1500萬美元。)

沒有免費的午餐

拿到近亿美元 VC 投资,为什么美妆电商 Birchbox 还是卖不动?

這些公司陷入這樣的處境都有原因。但在許多情況下,創始人認為解決困境的辦法是找到更多願意投入資金的投資者。現在應該清楚的是,風投資金是附帶條件的。隨著增長的壓力,我們很難停下來重新思考商業模式的基本原理。轉型是困難的,因為它經常伴隨著短期的收入損失。

波尚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表明,她特別關注增長和擺脫赤字。她描述了該公司採取的緊縮措施,包括裁員、削減數千萬美元的運營和物流費用。她說:“在2016年我們決定做出改變,使盈利成為我們的首要任務。”

據波尚說,這種轉變手段奏效了。公司實現了盈利,並創下了2016年的假日日銷售記錄。她說:“我很自豪地告訴大家,Birchbox現在是盈利的,它能自我資助、加速增長,並有最堅實的基礎。”

但到2017年,波尚又開始試圖賣掉Birchbox。多名消息人士告訴Recode,如果QVC收購Birchbox,對QVC來說得不償失。

隨著來自維京公司的1500萬美元的資金注入,Birchbox又有了一個轉變的機會。現在的問題是,公司是否有時間和自由考慮新的收入模式,或者是否會被迫對目前的戰略進行雙重下注——雖然它基本已經破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