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貓營鎮:農業興 鄉村美 百姓富

紫云猫营镇:农业兴 乡村美 百姓富

紫云猫营镇:农业兴 乡村美 百姓富
紫云猫营镇:农业兴 乡村美 百姓富紫云猫营镇:农业兴 乡村美 百姓富

“春風行動”開展以來,貓營鎮著力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中藥材、精品水果等現代高效農業,讓群眾增收、山村變美,百姓致富,預計今年將實現全鎮貧困人口脫貧2500人以上。

“金果”滿枝頭 甜到百姓心頭

在貓營鎮大田壩村藍莓基地,不少人正在採摘藍莓,他們有的是來採摘體驗的遊客,有的是藍莓園裡的工人。

“採摘藍莓是手上活路,即便60多歲了,在藍莓園務工,每天還能賺70元至100元的收入,在家門口有事幹就是好。”正在藍莓園裡採摘藍莓的村民吳興會說。

“一位工人一天只能採摘40至50斤藍莓,目前,採摘工人嚴重欠缺。”大田壩藍莓園負責人吳坤說,藍莓成熟了就要採摘,掛在枝頭上超過兩天很容易爛掉。

“在這裡幫助種植戶採摘桃子,每天能獲得100元以上的勞動報酬,比在外面打工好很多。”在桃園裡採摘桃子的三角村村民嚴小琴說。

“今年,貓營鎮繼續加大精品水果種植面積,全鎮今年共增加精品水果種植面積近500畝,種植品種包括藍莓、結桃、脆紅李、楊梅、柑橘等。目前正是桃子、李子、藍莓、楊梅等果子採摘期,為了讓生產出來的果子能及時賣出去,全鎮每天在果園裡採摘果子的工人上百人,藍莓園裡的採摘工人為最多。”貓營鎮鎮長劉大龍說,水果採摘季,不僅給種植戶帶來直接經濟收入,還為附近村民就近就業增加收入創造了有利條件,村民在果園裡採摘水果獲得勞動報酬。同時,在採摘季,還有不少外來遊客入園採摘體驗,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

近年來,貓營鎮以培養一片花果富甲一方百姓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經果林產業,為群眾提供更好的創業就業條件,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蔬菜綠田園 村美民歡顏

在貓營鎮普卡橋村菜園,田裡綠油油的蔬菜與四周白牆綠窗的民房相互映襯,讓整個村莊顯得格外美麗。

“今年3月,普卡橋村成立村級公司,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130畝,由村公司統籌蔬菜產業。”普卡橋村村主任陶銳說,目前已經種植了白菜、小瓜、豆角、茄子、牛心菜等蔬菜品種,農戶除了獲得土地流轉費外,村民在蔬菜園務工還獲得務工薪酬。

為讓蔬菜園產生更好的效益,村公司注重蔬菜園的輪轉種植,不讓一分地閒置一天。

和普卡橋村一樣發展蔬菜產業的還有牛場坡村,一塊塊田地裡栽種著豆角、黃瓜、小南瓜、四季豆、洋芋等蔬菜品種。

“我們合作社種植的蔬菜品種暫時以瓜豆、果實類蔬菜為主,到秋末冬季氣溫下降後,我們才發展菜心、小白菜等葉類蔬菜品種。”眾益蔬菜園負責人萬友福說,多一個品種多一點抗風險指數,所以我們採取多品種化種植。他們種植的蔬菜主要銷售到安順、貴陽等周邊城市,同時與蔬菜配送公司合作,為配送公司長期提供新鮮優質蔬菜供應保障,配送公司為他們提供蔬菜銷售渠道。

“今年,貓營全鎮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中,增加蔬菜種植面積2400畝。”劉大龍介紹,克嗎組紫雲眾益生態種植農民合作社流轉的土地涉及牛場坡村五個小組81戶人家,其中貧困戶36戶。該合作社發展的蔬菜基地就能解決50位村民長期就近就業。村民獲得土地流轉費的同時,優先在合作社務工賺取勞務費,並且還可以學到蔬菜種植技術,為以後創業單幹創造條件。

高效農業盛 群眾荷包鼓

“今年,為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黃土村成立了村級公司,並由村公司統籌,以每畝500元的費用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350畝,示範帶動種植效益較好的葛根產業。”黃土村村主任雷約應說,該村葛根產業計劃帶動30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為多樣化規模化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黃土村除了連片種植有葛根產業外,還種植有成片的生薑產業。

“黃土村村民歷來就有種植生薑的習慣,今年,我們鼓勵和支持貧困農戶發展生薑產業,全村生薑種植戶200餘戶,每戶種植面積幾畝到幾十畝不等。”劉大龍說,黃土村今年共種植生薑1300多畝。

“今年,牛角井村共培育香椿苗32畝,8月份,我們將香椿苗移栽到大棚裡面,到年底就可以採摘椿芽賣了。”牛角井村村支書趙成芬說。

此外,今年貓營鎮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中,還在格東村種植花椒500畝,全鎮新增山蒼子種植4000畝等。

隨著產業結構的進一步推進,貓營鎮的貧困群眾不僅看到了過上好日子的希望,更對脫貧摘帽有了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